只罚“亿点点”!新规在即,大数据“杀熟”该消停了

大数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坚决对大数据"杀熟"说不!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坚决对大数据"杀熟"说不!

《规定》指出,对于电商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杀熟"、低于成本价"补贴倾销"等新业态中的违法行为,将给予警告、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要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410945]]

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频发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商业前景,而数据资源的滥用日渐成为消费市场最大的隐患。

今年3月初,一则"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微博热搜,将打车软件的数据滥用行为推上风口浪尖。一位复旦大学教授带领30人的研究团队辗转5个城市、通过821次打车的真实数据和体验,揭开了打车软件行业"数据滥用"的冰山一角。

"熟人"打车比"新人"贵、实际车费比预估价高、甚至出现"苹果税"……震惊之余,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曾遭遇类似的价格歧视和被"杀熟"行为。

热搜#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而这次事件距离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刷爆朋友圈还不到3个月。

文章中,作者称其在同一家外卖平台、同一时间、同一家店铺、同一个配送地址下单,会员比非会员支出了更多的配送费。他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在反馈平台无果的情况下选择在自媒体发声以维权。

随后,该外卖平台以软件缓存为由回应此次配送费差别,但并未得到网友认可。

微信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

不仅是这两个平台,近些年来,大数据"杀熟"事件频频受到公众热议。酒店预定软件、第三方票务平台、各电商平台上,"同物不同价""熟人价更高"情况屡见不鲜。

"杀熟"为何屡屡得手?

"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用这句话来描述大数据"杀熟"可谓既精准又生动,以"算法"技术打造的"差别化价格"为何屡屡得手呢?

从平台方来看,商家在提供相应服务后,能够方便地获取、追踪用户数据,并运用算法分析用户习惯。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润,平台不再满足于运用数据提供服务。正常的数据使用渐渐向垄断倾斜,通过所谓的动态定价,最大限度上实现差异化价格。本着"用户可以小赚,但我绝对不亏"的立场,用户数据滥用日益成为商家获利的潜规则。

再者,为吸引新用户、增加注册量,各平台不惜"下血本"降价拉新。为提升日活,对于不活跃的用户,只有利用优惠的价格才能将其"笼络"。这样一来,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常客和VIP便成为平台获利的"中坚力量"。

从消费者方来看,商家正规的"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带来了便利,消费者可以很容易找到所需产品和服务,使用习惯也会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经常使用的某一家平台进行消费。

但这种需求恰恰成为平台获利的突破口,使用过程中,用户难以辨别价格的变化是否为正常市场波动。再加上数据掌握在平台方,普通消费者难以取证,助长了平台对于数据的滥用行为,导致"杀熟"成为可能。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监管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差异化价格"多为"算法"完成,价格实时多变、难以取证,平台也不会将各自的"算法"程序进行公开。而完全禁止企业使用数据又会不利于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此前相关法律存在空白,缺少对企业数据使用的监管,以及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处措施,让"杀熟"成了各平台的潜规则,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深受其害。

如何防止被"杀熟"?

如今,数字化的生活已然离不开手机终端,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陷阱"中免受其害、防止被"杀熟"呢?

消费者首先要树立私人数据的保护意识,谨慎同意平台方申请获取各类权限的需求。其次,要学会"货比三家",也要注意与商品线下的售价进行比较,扩大购物渠道,消除价格壁垒。此外,在使用同类型的App时要注意交叉叉使用,防止成为"熟客"。有网友就曾发现,在使用饿了么付款前去逛美团外卖,返回饿了么App便会收到平台送出的优惠券。

当然,这些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短期来看是避免了被"杀熟",但是本质上还没有解决数据滥用的问题。

当前,国家正在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规范平台数据使用。除了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定》外,近日,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下称《条例》)也正式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大数据杀熟"等竞争乱象,《条例》明确规定处罚上限设为5000万元。

小编给大家算笔账,假设继续出现大数据"杀熟",平台面临的将会是什么呢?据网上公开信息显示,上个财年,美团和滴滴出行的营收分别为1147.95亿、1417.36亿元。在《规定》正式实施后,假如出现大数据"杀熟"行为,美团将面临1.1亿到5.7亿的罚款,滴滴将面临1.4亿到7.1亿的罚款,甚至还可能会停业整顿和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平台经营者而言,大数据"杀熟"莫过于"杀鸡取卵"。技术进步推动了商业模式的进步,但是对于消费行为而言,用户的忠诚度才是经营者获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企业不能仅靠社会舆论约束自身行为,应该恪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合法的消费秩序、行业秩序,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彻底去除数据滥用的念头。

"大数据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相信未来,在政策引导到立法规范的进程中,科技企业能够完成从利用数据获利,到利用数据完善产品的转变,真正实现大数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21-07-08 09:44:22

大数据信息收集App

2021-06-03 12:43:12

大数据大数据“杀熟”APP

2015-12-28 16:17:32

华为

2022-04-01 11:13:48

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微软

2021-07-02 09:24:23

Windows 11操作系统微软

2018-04-02 09:55:37

2013-05-27 15:12:49

Hadoop 2.0

2021-04-08 14:59:59

大数据技术诚实守信

2021-05-14 09:57:44

大数据IT互联网

2022-09-09 08:56:01

Go代码管理

2013-05-27 10:21:51

Hadoop 2.0大数据

2021-08-11 15:22:06

AI 编程人工智能

2021-08-05 11:13:47

大数据杀熟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

2020-11-06 11:37:42

大数据技术电商

2021-02-24 09:54:53

4G5G运营商

2011-10-27 16:11:46

后PC时代

2013-05-28 09:49:04

Hadoop 2.0大数据数据存储

2021-08-29 23:37:18

大数据电商购物

2017-03-14 09:49:57

存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