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20年间,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在全球化浪潮中,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但是近年来,棱镜计划、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一桩桩现实让国民充分意识到,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中国需要尽快实现自我造血、自主可控,因此国产化替代被按下了“快进键”。
一部国产手机的“混血基因”
根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智能手机全球销量排行榜中,华为、小米、OPPO三家中国厂商入围前五,华为以2.405亿台的销量,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这一红火的增长势头,却在2020年急转直下,华为智能手机的销量被苹果反超,以-24.1%的增长率成为前五大智能手机中降幅最高的厂商。华为手机销量锐减,除了疫情的影响外,还与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企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但华为通过启用备胎计划渡过了这轮制裁。
一年后,制裁再次升级,凡是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代工厂,不能给华为代工芯片,限制华为采购国外制造商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
一个小小的芯片,成了卡住华为“脖子”的问题,这要从国产手机的“混血基因”说起。
国产手机的很多核心配件都依赖国外企业,比如:美国高通的处理器,谷歌的操作系统,韩国三星的屏幕,日本索尼的镜头……虽然华为自主研发了麒麟芯片,但是芯片的生产也依赖于美国技术,这就是产业链全球化的结果。
拿手机的大脑——处理器来说,台积电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代工华为高端机型7nm和5nm工艺芯片的代工厂,但在其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到美国技术、设备,这也意味着台积电将无法再为华为提供芯片。而国内最顶尖的代工厂中芯国际目前还只能代工14nm的芯片,这对华为很多机型的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混血基因”可以说成就了国产手机,但也成为美国技术制裁下的掣肘。
华为之后,77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
除了对华为的限制之外,美国不断对中国其他高科技企业出手,从2019年10月开始,美国商务部将包括中芯国际、大疆创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内的中国77家企业、高校及个人列入“实体清单”。
通俗一点说,一旦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就不能再和美国公司及使用了美国公司技术的所有企业做生意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断供华为,芯片卡脖子之外,再如Oracle、Salesforce等美国企业,都将有可能停止向清单上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
不断扩大、升级的限制,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如果不是自主可控的产品,我们的产业可能在一天之内瘫痪”。
国产化软件替代势在必行
其实,中国政府及企业早就意识到了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性。
早在2012年,阿里率先提出了“去IOE(IBM/Oracle/EMC)”,毕竟,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和相关硬件涉及到更多的核心数据,因此其替代声音相对较高。“去IOE”吹响了国产化替代的号角。
2016年10月9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过,“要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也指明了国产化替代这一战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感慨,“我们必须增强加快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危机感,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以‘国产化替代’,实现‘安全可控’”。倪光南还表示:“我们现在正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软件产业国产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力。”
2019年底,英国《金融时报》就有相关报道称,中国计划将会从2020年开始,在三年之内完成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机构计算机和软件的国产化替代。
国产替代,其实我们早有准备。
• 积蓄多年,国产替代地基已成
十年前,阿里就率先掀起了“去IOE”运动。2017年,又成立达摩院,将芯片作为其重要研发方向。2018年,独立运营芯片公司“平头哥”诞生。一年后,AI芯片含光800问世,为国产芯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12月,腾讯云自研的数据库产品重磅升级为“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腾讯云副总裁李钢表示,TDSQL不仅符合国产化要求,还积极融入国产生态系统,并且可适配上下游一系列国产软硬件。这无疑为国产数据库打入一针强心剂。
作为BAT另一巨头的百度也正在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AI之路。据IDC的调研显示,其自主研发的百度飞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使用度最高,市场份额最大的深度学习平台,作为承接芯片和应用的“智能时代操作系统”,飞桨已与华为麒麟芯片进行了深度合作。
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也宣布加入自主研发芯片的行列,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
在推动国产化替代这件事上,互联网大厂们早已开始布局,并不断加大对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为国产替代的“万丈高楼”打下坚实的地基。
• 替代与破圈,国产软件的机遇与挑战
某较早一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曾表示,芯片受限制,换芯片;换不了芯片的,换组件;换不了组件的,重新设计产品。如果有需要,自己设计芯片。面对美国的限制,该企业已有国产替代预案。
比如,在产品零配件上,前端芯片可以使用华为芯片,后端的服务器芯片,华为和紫光也都有技术实力替代。而在软件服务方面,则选择国内的CRM厂商销售易,来替换Salesforce。
而中国软件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替代,更要破圈。
对着眼于全球业务的企业来说,管理业务的软件不仅要服务于本地化业务,同时还要具有国际化能力。因此对销售易的多语言、多币种、多地域等国际化能力,以及对海外服务器节点的部署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助力满足企业的出海需求,统一管理全球业务。
销售易CRM国际化能力
同时,在系统集成上,销售易也根据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了Gmail、Outlook等专业的电子邮件集成,以及全球地址定位和谷歌地图支持等,为海外的销售运营提供本地化的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准备。
销售易客服云电子邮件集成
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对国产软件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已经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一道必答题,是中国实现自主可控,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必要选择。而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国软件业,也势必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