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内音频市场高速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543亿元。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国内在线音频的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仅为16%,远低于在线音乐57%、长短视频74%的渗透率。到2025年,国内在线音频渗透率有望达到39%,若参照微信的12亿互联网用户,则意味着在线音频市场未来将拥有4.7亿用户。
多份第三方研报显示,国内网络音频市场格局现呈“一超多强”态势,喜马拉雅牢牢占据第一梯队;荔枝、蜻蜓FM等居第二梯队。
然而,在音频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一直存在着变现难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主要营收来自会员及付费订阅收入,在2020年,贡献了超17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43.3%。用户付费率方面,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5亿,平均月活跃移动端付费用户为1390万,付费率为13.3%。
类比音频行业第一股荔枝,其在上市前的2017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为4.5亿元、8亿元、11.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5亿元、934.2万元、1.3亿元。据其招股书,荔枝的营收主要源于直播收入及用户打赏。
与荔枝相比,喜马拉雅的收入构成更加多元及健康。会员与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及其他创新产品服务构成了全部营收,其中,平台中最看重的会员及付费订阅收入占最大头。
不过,这是建立在喜马拉雅每年高额的收入成本与营销费用之上。若参照荔枝上市后,大幅缩减营销费用以求盈利的做法,喜马拉雅未来的月活及付费订阅用户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还未可知。
其次,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头部在线音乐平台,以及字节跳动、B站等平台也在重点布局音频业务,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的市场份额。
店宝宝电商研究院负责人张斌指出,“长音频已存在百余年,但始终未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喜马拉雅上市后能否突破长音频的商业变现困境,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如何获取更多的用户以及拓宽自身商业化渠道,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喜马拉雅也不例外,身处变现难的音频赛道,让其不得不努力寻求更多的变现途径。
据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从品牌格局来看,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定。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三巨头瓜分了90%以上的智能音箱市场份额,喜马拉雅的小雅不见踪影。
“站在用户角度,智能音箱更青睐于购买大品牌,不仅是从其投入程度、产品迭代速度,还有性价比等方面,喜马拉雅都无法与之相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车联网方面,除传统车企巨头外,百度、小米、华为等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造车,赛道愈发拥挤。有分析指出,从商业市场的角度看,目前造车势力主流的打法分为技术派和营销派,两种打法都需要高额的资金支撑,准入门槛较高。
可以看出,喜马拉雅接下来的重点将放在IoT和物联网两个方向,通过内容生态撬开IoT布局,从全场景生态角度出发寻找新增长点。不过,未来结果如何,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