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试经历大家肯定都有过,但是面试的流程其实跟一种设计模式很像,每一轮的面试官都有自己的职责,一个求职者面试经历的过程就好比一次客户端的请求过程。
在设计模式系列的文章中之前已经为大家分享了创建型设计模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再去翻看之前的分享。接下来开始分享设计模式三大类型中的行为型模式了,今天要分享的是责任链模式
大纲
定义
什么是责任链?它的原理是什么?
- 将请求的发送和接收解耦,让多个接收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将这些接收对象串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这个请求,直到链上的某个接收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 以上定义来自《设计模式之美》
再看看一张官方图解吧
- Client(客户端):实例化一个处理器的链,在第一个链对象中调用handleRequest 方法。
- Handle(处理器):抽象类,提供给实际处理器继承然后实现handleRequst方法,处理请求
-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器):继承了handler的类,同时实现handleRequst方法,负责处理业务逻辑类,不同业务模块有不同的ConcreteHandler。
这么看结构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们还是拿面试的流程来模拟一下责任链吧!
代码实现
假设现在去一家公司面试,第一次去一面,第二次去二面,第三次去直接过了。那这个模拟面试代码怎么写呢?
-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 protected Handler handler;
- public void se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Integer times);
- }
首先我们还是定义一个抽象Handler处理器,同时添加一个抽象处理方法 handleRequest,后面我只需要编写具体的处理器来继承Handler类
- public class FirstInterview extends Handler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eger times) {
- // 条件判断是否是属于当前Handler的处理范围之内,不是则向下传递Handler处理器
- if(times ==1){
- // 假设这里是处理的业务逻辑代码
- System.out.println("第一次面试"+times);
- }
- handler.handleRequest(times);
- }
- }
其次构建第一次面试Handler,内部实现handleRequest方法,判断一下是否是当前处理应该处理的业务逻辑,不是则向下传递。同样的第二次的SecondInterview和FirstInterview代码基本是一致的,我就不给大家贴出来了,直接看最后一个
- public class ThreeInterview extends Handler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eger times) {
- if (times == 3) {
- System.out.println("第三次面试"+ times + ",恭喜面试通过,HR会跟你联 系!!!");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Handler first = new FirstInterview();
- Handler second = new SecondInterview();
- Handler three = new ThreeInterview();
- first.setHandler(second);
- second.setHandler(three);
- // 第一次面试
- first.handleRequest(1);
- System.out.println();
- // 第二次面试
- first.handleRequest(2);
- System.out.println();
- // 第三次面试
- first.handleRequest(3);
- System.out.println();
- }
- }
这个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根据我们传参,不同的Handler根据自己的职责处理着自己的业务,这就是责任链。
框架的应用
责任链在很多框架源码中也有体现。比如开始学SpringMVC中的 ServletFilter
以及Spring中的 SpringInterceptor 这里面其实都是运用了责任链模式的思想,达到框架的可扩展性的同时也遵循着开闭原则。
作为常见的RPC框架的DUBBO其实里面也同样有这个责任链的思想。
给大家一个思考问题?
- dubbo服务一旦暴露出去了,那么基本任何服务都能调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业务中需要我们暴露服务,但是又不希望被不了解业务的人随便调用。
- 比如:商品的库存修改的dubbo服务,我们只允许下单,购物车,添加修改商品等一些指定场景可以调用。
- 那么有什么办法,在Provider这端做好拦截,针对特定的服务才允许调用,否则拦截下来不允许执行?
第一种方法,添加服务名称APP_NAME作为传参校验,这是很常见也最容易想到的办法。
第二种方法,实现一个DUBBO拦截器,对RPC调用进行选择性过滤。
针对上面的两种方法,给大家详细讲讲第二种方法具体怎么实现,每个公司都会基于现有的DUBBO源码做自己的特定化改动,那么第二种方式也是同样需要我们改动线有dubbo源码。
先修改ConsumerContextFilter消费者拦截器
这里我们以dubbo的2.7.19版本为例。在ConsumerContextFilter中添加APP_NAME至Attachments中,那么作为本次的RPC调用都能从Attachments中获取到我们塞入的值。
至于这个APP_NAME的获取 可以通过 System.getProperty("project.name", "") 来获取服务名
- 这里我就不对DUBBO做过多的展开,大家如果有强烈建议讲解。那么在结束设计模式再跟大家详细剖析一下dubbo,以及zookeeper里面的ZAB,一致性选举算法等等。
CONSUMER既然已经填充了服务名称,那么在Provider同样的也就只需要写一个ProviderFilter 就可以了
这里就基本实现怎么处理每一次RPC调用的拦截了,然后想要那个服务拦截,在provider里面的filter里面指定一下这个DubboProviderFilter就可以了,也可以全局都实现。
注意 :这个Filter 要是用DUBBO包里面的,不要搞错了。
现实业务改造举例
框架中既然都有这种思想,那么怎么运用到业务代码中呢?
还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商品详情展示我们可以是分模块展示的,比如头图,商品信息,sku信息,配送地址,分期付费等等。
那么怎么进行组装到商品详情的展示呢?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DataHandler<T> {
- // 处理模块化数据
- protected abstract T doRequest(String query) throws Exception;
- }
首先我们还是定一个抽象数据Handler,然后分别建立ItemInfoHandler 和SkuInfoHandler 来继承抽象处理器
- @Component
- public class ItemInfoHandler extends AbstractDataHandler<ItemInfoHandler.ItemInfo> {
- @Override
- protected ItemInfoHandler.ItemInfo doRequest(String query) {
- ItemInfoHandler.ItemInfo info = new ItemInfo();
- info.setItemId(123456L);
- info.setItemName("测试商品");
- return info;
- }
- @Data
- public static class ItemInfo {
- private Long itemId;
- private String itemName;
- }
- }
同样SkuInfoHandler类也是一样的
- @Component
- public class SkuInfoHandler extends AbstractDataHandler<SkuInfoHandler.SkuInfo> {
- @Override
- protected SkuInfoHandler.SkuInfo doRequest(String query) {
- SkuInfoHandler.SkuInfo info = new SkuInfoHandler.SkuInfo();
- info.setSkuId(78910L);
- info.setSkuName("测试SKU");
- return info;
- }
- @Data
- public static class SkuInfo {
- private Long skuId;
- private String skuName;
- }
- }
最后就是我们的测试代码了
- @Component
- public class DataAggregation {
- @Autowired
- private SkuInfoHandler skuInfoHandler;
- @Autowired
- private ItemInfoHandler itemInfoHandler;
- public Map convertItemDetail() throws Exception {
- Map result = new HashMap();
- result.put("skuInfoHandler", skuInfoHandler.doRequest("模拟数据请求"));
- result.put("itemInfoHandler",itemInfoHandler.doRequest("模拟数据请求"));
- return result;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xml");
- DataAggregation dataAggregation = (DataAggregation)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dataAggregation");
- Map map = dataAggregation.convertItemDetail();
- System.out.println(JSON.toJSONString(map));
- // 打印的结果数据
- // {"skuInfoHandler":{"skuId":78910,"skuName":"测试SKU"},"itemInfoHandler":{"itemId":123456,"itemName":"测试商品"}}
- }
- }
这个例子其实是经过一点小小的改动的,我们没有通过向下传递处理器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际业务逻辑在 convertItemDetail 的方法中去构建每个模块的数据,最后返回出一个Map结构数据。
这里其实还有另外的一种写法,把每一个需要处理的Handler 可以加载到一个List容器中,然后循环调用每个Handler中的doRequest方法,当然这是针对一些其他的业务场景这么写。
看完大家也能发现其实每个Handler是可以共用的,每一块业务的代码逻辑非常的清晰,这样的代码写出来就感觉很舒服了。
总结
设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合自己当前业务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理解前辈的思想,组合我们自己需要的模式。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后面接着为大家分享行为型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