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新闻 人工智能
一些不能到现场哀悼的网友,他们用AI修复了袁老年轻时珍贵的视频资料,赋予了它明亮的色彩。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今天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袁老逝世,举国哀恸。

[[401247]]

△图源:中新网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则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各界群众,能到场和未到场的,则用各种方式,寄托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

告别袁隆平院士

告别仪式场外,有人自发乘坐飞机高铁前往长沙,为袁老送行。

在新华社拍摄的镜头中,群众队伍绵延了好几公里: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图源:新华社

殡仪馆外的台阶,也被鲜花淹没。

[[401248]]

赶到现场的人群中,有学生、有老者,有带着孩子的父母,也有袁老母校武汉四中的代表。

人们手捧菊花、稻子,安静有序地缓慢前进袁老母校武汉四中的代表

而在人群中还出现了抱着几束花的快递小哥。

[[401249]]

△被委托送花的速递小哥,来源:果然视频

买花者来自上海、南京、江苏、北京、内蒙、青海…..

[[401250]]

他们不能赶来现场,就在网上定了花,这些鲜花都附上了纸条,写着留给袁老的话。

[[401251]]

更多没有当场的人,表示相送却不知如何下单,不知邮寄何方。

而他们用另外一种独特的方式送上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表达缅怀之情。

AI修复袁老珍贵视频资料

一些不能到现场哀悼的网友,他们用AI修复了袁老年轻时珍贵的视频资料,赋予了它明亮的色彩。

也让更多人再一次看到这位可爱的老者,曾经意气风发、手捧梦想的样子。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以下图源均来自“AI深度学习研究”

从修复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他穿着十分朴素的衣服,在试验田旁,专心地处理手中的水稻。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这或许是几十年前平常的一天,袁老按照惯例下地查看稻苗。

彼时他矫健地走在田埂上,熟练地弯下腰检查试验品种。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我们还能看到袁老在实验室中的珍贵影像。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在显微镜中观察到样本特征后,袁老赶紧让一旁的学生也来看一看,让学生能够最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并分享这其中的喜悦。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在那个电脑不普及的年代,一篇篇意义非凡的论文,就是这样在袁老的笔尖下诞生的。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此外,还有网友找到了袁老还是年轻帅小伙时的照片,并用AI赋予了它神态和表情。

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上图来自微博网友@买卖提看财经

袁隆平留下两个梦想,一个心愿

袁隆平从 1964 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 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 年、2004 年、2011 年、2014 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 10.5 吨、12 吨、13.5 吨、15 吨的目标,2020 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 3000 斤的攻关目标……

直到今年年初,袁隆平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活跃在做科研的第一线。

就连在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 “ 共和国勋章 “ 的当天,他还下地查看了 “ 第三代杂交水稻 “ 制种情况。

袁隆平常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在践行这句话。

知情人士透露了袁隆平入院后的细节,称袁老有意识的时候问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还是问试验田里面的稻子怎么样了,另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是不是快不行了,大家辛苦了,不用太费力气救自己。

而在今天,在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现场,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含泪讲述袁老遗愿:

希望为中国增加1亿亩良田,多养活8千万人口。

袁老耕耘至最后一刻,因为心中有两个梦,和一个心愿。

2019 年 10 月 23 日,袁隆平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我的两个梦》的文章,其中写道:

“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据袁老身边的人回忆,袁隆平第一次说起这个梦,是在 2004 年 10 月 29 日。

当时 74 岁的袁隆平来到位于深圳东部碧岭的国家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稻田里,他拿起镰刀,割下了一束稻谷,并分享了自己有个稻荫下的 “ 禾梁梦 “。

而袁老尚未完成的那个心愿,是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

如今,袁隆平走了,他的梦与心愿,一定会有后人去实现。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量子位
相关推荐

2020-05-11 13:43:28

AI 技术人工智能

2012-10-29 15:45:51

2009-05-13 12:59:08

互联网

2023-06-05 09:51:42

AI技术

2010-08-13 10:56:36

上网

2020-07-31 16:54:52

戴尔

2021-04-25 16:24:11

iOS苹果系统

2021-03-24 15:17:13

编程语言C语言OS

2020-01-13 10:23:08

程序员技能开发者

2018-05-17 11:10:44

2021-03-24 15:25:44

AI

2023-02-27 09:24:05

模型技术

2023-03-08 09:43:42

2023-08-25 13:26:00

马库斯符号主义神经网络

2018-08-27 09:28:02

Windows 95WindowsAPP

2013-03-25 16:09:58

编程

2011-05-28 17:45:41

打印机体验

2022-02-23 09:57:08

微软AI计算

2021-10-14 10:53:30

微软Windows 11Windows

2018-02-25 17:09:30

视频AI图像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