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1年一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根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电信行业发展迅猛——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01亿元,同比增长6.5%,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为3845亿元,同比增长27.4%。
此外,我注意到工信部报告中显示,国内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8684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17.8%。
有意思的是,根据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广电尚未规模发展用户)一季度的经营报告显示,一季度三家公司新增5G套餐用户6950.8万户,总数达到3.9亿户。
一边是工信部说,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2.85亿户,一边是三大运营商说,我们加起来5G套餐用户3.9亿户。中间差额高达1.05亿户!到底谁的数据有误?
事实上,可能双方都没有错,因为双方统计的口径并不一致——工信部统计的是“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指的是“使用5G手机的用户数”,而运营商统计的是“5G套餐用户”,指的是“使用5G套餐的用户数”。
从对比来看,显然运营商们在公布5G用户数时“取了个巧”——用户用不用5G手机我无法控制,但用户用不用5G套餐,这就是我说了算,于是,三大运营商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5G套餐用户”这个注水指标来适度夸大5G用户规模,以壮大其发展声势,增强其市场号召力。
不过,对于“5G套餐用户”这个注水指标,工信部似乎是默许的。工信部曾公开表示:为了更好地促进5G发展,运营企业相互之间是有市场竞争的,在这一点上,工信部并未加以干预,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公平的、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下,只要是在工信部监管范围内、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前提下,相关部门鼓励企业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来推广5G业务。
诚然,在发展初期,为了鼓舞市场士气,采用“灵活的形式来推广5G业务”,这是没有错的,但是,5G商用已经一年多了,到今天,仍然大张旗鼓地使用“5G套餐用户”这个注水指标,我认为正在伤害5G的健康发展。
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注水指标带来的虚假繁荣可能导致5G建设规划有失偏颇
到3月底,国内5G基站总数已经高达81.9万个,但在“大干快建”的背后,5G网络的利用率一直上不去,据说平均利用率尚不到10%,局部地区可能更低。
如果我们仍然迷信于“5G套餐用户”这样似是而非的注水指标,仍活在5G大发展的自我构建的环境中,必然会造成在5G建设侧的盲目快进,这对5G的长期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从今年开始,5G网络建设产生的成本摊销将进入到运营商当年的经营报表中,这势必将对运营商的利润带来冲击,一旦在收入侧无法取得突破性增长,成本的陡增将给运营商带来沉重的经营压力。
第二,过度强调5G在ToC市场的发展会让5G迷失方向
“5G套餐用户”营造出一种5G用户大发展的假象,还将带来一个恶劣的影响——让产业链仍然把注意力放在5G的ToC市场。
5G技术如果仅仅在个体消费者身上动脑筋赚钱,那产业链显然是走错了方向,5G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改变社会,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赋能垂直行业,而大家一直期盼的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也会随着5G技术的成熟很快变成现实。
所以,理性看待5G的发展,客观反映5G的发展进程,这才是对5G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