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大规模构建演进实践

新闻 前端
好的架构不是设计出来⽽是演进出来。在未来,构建任务可能会越来越多,项⽬也越来越复杂化,我们就 会考虑容器化⽅案,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容器构建,镜像发布,尽可能的节约资源。

[[395088]]

掌⻔教育⾃动化构建历程

在业内前端构建,⼀般分为三种:

  1. ⼿动触发构建:这个阶段⾮常原始,需要我们⾃⼰在本地进⾏ git pull/npm install/npm run build 等 等操作,也容易出现问题;
  2. 虚拟机 Jenkins 集群分布式构建:通过 Master 将任务分配到对应的 Slave 机器上执⾏构建,能极⼤ 的均衡资源,利⽤性能,同时解放双⼿;
  3. 容器集群构建:容器构建,镜像发布,可以进⼀步的节约资源;

不过掌⻔教育在 2019 年之前,前端研发更多是在本地进⾏构建,再通过运维的脚本来进⾏部署,也容易 导致出现⽣产故障。所以我们收集反馈,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 v1.0 构建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 并没有以此就认为⾼枕⽆忧,也对很多痛点进⾏持续的优化,最后迭代出 v2.0 的⽅案。在这个过程中,前 端业务壮⼤,CI 构建经过 400+ 多应⽤,每周 2000+ 次构建,300+ 次的⽣产发布的⼤考,持续的成 ⻓。

v1.0 ⾯对的挑战

v1.0 前端构建状况,⼀种是通过 webhook 来触发流⽔线构建,第⼆种是通过在 cd 上新建构建单来触构 建。如果构建任务⽐较多,按照单台机器的是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 Jenkins 的 Master/Slave 的主从模式,来解决服务器的资源压⼒。让 Master 的服务器来进⾏调度资源,指定空闲 Slave 机器进⾏构建。当 Slave 机器上构建任务满了,构建任务继续在 Master 排队池中继续等待,等 Slave 空闲后,再进⾏分配。

存在的挑战

v1.0 不是最好的⽅案,同时暴露出第⼀次构建慢、错误⽇志反馈不明确等问题,另外⼀点就是 job 维护困 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重新开始,重新设计。

⾸先就是 JOB 维护困难,v1.0 的任务模式是多个应⽤对应 1 个 job,这就导致⼏个问题,如果 job 发版 导致挂了,影响到全部。假如需要复⽤该 job,进⾏定制化开发也⽐较困难。

其次第⼀次构建慢的问题,更多在资源调度上和⽆法复⽤ Workspace,根据之前的资源调度模式,当我们 把任务分配到 A 机器,该任务被执⾏成功,那么下次的任务也会⾛⼊到这台 A 机器。以此观察,就会发 现⼤部分任务都会优先去抢占 A 机器。这家就导致了⼏个问题:

  1. 资源调度不均衡;
  2. npm 缓存越来越⼤;

最后是⽆法复⽤ Workspace 模式,在 v1.0 情况下,不复⽤ Workspace 模式是会带来以下优势:保证 node_module ⽆污染问题,同时也避免了 npm run build 的各种因为 node_module 包污染的问题,导 致的意外错误。所以在 v2.0 就需要应对污染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在复⽤ Workspace 后,如何最⼤化 的利⽤其特点,⽐如,从 node_module 缓存、npm install 跳过等。

v2.0 优化⽅案

资源调度

⾸先需要对资源调度进⾏优化,那就需要重新设计,把⼀组机器分为多个切⽚组,每个切⽚组调度顺序不 同。当应⽤触发构建时,分配对应的 key值:

  1. 1 AppNodeKey = AppId%nodes 

再根据划分的 key,寻找对应的机器组,如 [0,1,2,3,4],构建任务去寻找 0 号机,寻找对应的 AppId 的 Workspace ⽬录地址去执⾏构建任务,假如任务被占⽤(默认是 2 个任务,这样可以优化资源不会被⼤ 量任务抢占),会再寻找下⼀台机器,这样机器资源调度就会均衡化。

构建 job 流⽔线化

我们对不同的⼯程项⽬进⾏了模板化,⽐如 PC项⽬、H5 项⽬、游戏项⽬、hybrid 项⽬等等,在模板基 础上,我们⼜封装出来打包流⽔线模板,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去针对各个类型的⼯程模板做⼀些 定向的配置优化,⽐如说我们的游戏类型项⽬,我们去做⼀个构建、打包,我们就可以在对应的开发组件 库依赖这⼀块,做⼀些对应的缓存、通知、报告等等。

流⽔线同时也带来了⼀些好处:

  • 第⼀,我们把构建任务进⾏了⽣命周期化,git cone、npm install、npm build,把这些阶段全部进⾏拆 开,让整个任务流程颗粒化,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每⼀个颗粒之间找到优化空间,⽐如是不是可以 不进⾏npm install,⽐如上传制品仓库的逻辑优化等等。
  • 第⼆,可以指定DSL,我们可以实时监听打包排队的情况,在资源调度层⾯做⼀些优化。同时可以做⼀些 埋点进⾏采集数据,给后续进⾏深⼊分析。
  • 第三,我们甚⾄可以在构建、打包过程中,做⼀些交互的相关操作,⽐如,我们打包⼀个 h5 项⽬,需要测试同学来进⾏审核,只有测试审核通过完之后,才进⼊到下⼀流程,下⼀个流程可能是进⾏ UAT 打包、 ⽣产打包等等。
  • 第四,针对项⽬依赖拉取,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做的是全量的拉取,我们现在可以优化为增量拉取,这 样,服务器的压⼒会减轻很多

错误治理

不管是在本地还是 cd 平台上进⾏构建,也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错误。⽐如开发的疏忽,流⽔线的 git commit 未经过验证进⾏提交代码,都可能在 npm run build、或者 npm install 这两个阶段报出不同的 错误,所以就需要对⽇志提示进⾏分级集,划分为两种类型:

  1. warning 类型:没有 package-lock.json 提示,不影响到任务构建;
  2. error 类型:导致 job 任务退出,⽐如依赖包未找到等; 4

我们对 npm install、npm run build,及构建的各个阶段的观察,可以把失败归纳为 4 个触发 warning 或 error 类型:

  1. 语法错误:代码冲突...
  2. 程序异常:内存溢出…
  3. Install 失败:未找到安装包…
  4. 配置错误:构建未按照规范输出…

遵守“观察⽇志-沉淀规则-修正反馈准确率”规则,来沉淀⽇志规则。

npm install 跳过

在复⽤ Workspace 的情况下,已经 install 好的 node_modules,就没必要进⾏⼆次重复 npm install, 就需要考虑只有依赖进⾏变更时,再重新 npm isntall。同时也容易带来问题,node_modules 污染,我 们采取了多种⽅式来避免 node_modules 被污染掉。

  1. cache 定期检查;
  2. 切换 node 版本时,执⾏ npm rebuild,重新进⾏编译⼀些需要依赖 gc++ 环境构建的包,如 node- sass;
  3. CD ⻚⾯增加⼿动清理 Workspace 选项;

带来的收益

⽬前,我们对⽐以前的 v1.0 ⽅案,整体有了 20%+ 构建速度的提升,这对我们团队来说,也算是⼀个不 ⼩的正向激励,说明我们之前努⼒的⽅向是正确的。

迁移过程

在 v1.0 迁移到 v2.0,需要考虑如何进⾏平滑迁移,我们基于以下来进⾏迁移:

1:每个应⽤建⽴独⽴ v2.0 Job 任务,⽅便快速变更及排查问题;

2:⻚⾯上⽀持快速回滚到 v1.0;

3:选择 git commit、node 版本等信息保持不变,⽆感;

总结

好的架构不是设计出来⽽是演进出来。在未来,构建任务可能会越来越多,项⽬也越来越复杂化,我们就 会考虑容器化⽅案,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容器构建,镜像发布,尽可能的节约资源。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博客园
相关推荐

2023-11-20 07:27:00

云原生Spark

2023-09-08 10:13:35

存储EC系统

2023-06-28 08:23:41

搜索语义模型

2013-03-22 14:44:52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飞天开放平台

2022-07-07 11:00:09

美团模型实践

2016-01-12 14:59:40

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架构

2021-09-06 11:15:05

数据治理字节跳动埋点

2022-03-15 18:33:34

URL重构Dubbo3.0

2023-05-26 08:39:44

深度学习Alluxio

2020-06-10 10:00:53

Serverless数据处理函数

2016-04-15 00:43:13

2014-04-27 10:16:31

QCon北京2014Andrew Bett

2022-06-09 13:45:18

vivoK8S集群Kubernetes

2023-01-11 21:11:37

RabbitMQRocketMQ消息中间件

2023-04-04 07:32:35

TorchRec模型训练

2017-01-11 15:54:53

SDN网络数据中心中国移动

2024-01-10 18:49:47

2024-09-26 10:41:31

2016-01-29 20:23:23

华为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