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
这一年夏天,在美国新罕步什尔州的汉诺威(Hanover)小镇,美丽的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群星闪耀,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了两个月,目标是“精确、全面地描述人类的学习和其他智能,并制造机器来模拟”。这次达特茅斯会议被公认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一学科的起源。
当时,年仅29岁的约翰·麦卡锡(John Mc Carthy)正在达特茅斯学院任教,他说服了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和IBM公司的纳撒尼尔·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共同组织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研讨会。
“我们提议1956年夏天在新罕步什尔州汉诺威的达特茅斯学院开展一次由10个人组成的为期两个月的人工智能研究。学习的每个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征,原则上可被精确地描述,以至于能够建造一台机器来模拟它。该研究将基于这样一个推断来进行,并尝试着发现如何让机器使用语言,形成抽象和概念,求解多种现在注定由人来求解的问题,进而改进机器。我们认为:如果仔细选择一组科学家对这些问题一起工作一个夏天,那么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就能够取得意义重大的进展。”
会议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7500美元的资金支持,如果考虑这次会议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可以说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笔钱花得太有品位了,很值得今天花大钱办会的中国土豪们学习。
参加会议的共有10位与会者,其中还包括来自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特伦查德·莫尔(Trenchard More)、来自IBM公司的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雷·所罗门诺夫(Ray Solomonoff)和奥利弗·塞尔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图1.1是达特茅斯会议期间的合影,前排右一为香农,前排右三为雷·所罗门诺夫,后排右二为明斯基。
达特茅斯会议期间合影
克劳德·香农
让我们来聊聊参加会议的这一批大师。最伟大的当然是克劳德·香农,信息论的创始人。1956年,香农离开了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到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教授。信息论是数字化时代的奠基石,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电视等万亿级的产业,都离不开信息论这一重要基础。而如此重要的学科,基本上由香农凭着一己之力开创,古往今来,好像也只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可以媲美了。
香农,191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皮托斯基(Petoskey),在附近的盖罗德小镇长大。香农的家族有发明家的基因,伟大的爱迪生就是他家的远亲。香农的祖父是农场主,经常喜欢搞些小发明,曾经设计过一款全自动洗衣机。香农的父亲虽然是个生意人,但是经常给儿子买各种模型玩具和电子元件。香农的母亲做过中学校长。所以香农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也非常喜欢亲手制造各种机器。
香农
1936年,香农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和数学学士,并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香农的硕士论文为《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A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and Swithcing),论文中分析了电话交换电路和布尔代数之间的类似性,即把布尔代数的“真”与“假”和电路系统的“开”与“关”对应起来,并分别用“1”和“0”表示。香农用布尔代数分析并优化了开关电路,这就奠定了数字电路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评价:“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篇硕士论文。”
电路系统的“开”和“关”,对应二进制的“1”和“0”。这就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最关键的一个对应,可以说香农的天才思想建立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一个桥梁。布尔代数中逻辑运算的“与”“或”“非”,可以通过电路系统中逻辑门的“与门”“或门”“非门”来实现。通过组合电路系统的逻辑门,就可以实现二进制的加减法运算。数学家已经证明,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就可以搭建乘法、除法、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任何其他运算,进而描述世间万物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在二进制“1”和“0”的基础上,通过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日常使用的十进制数字得以表达。通过Unicode编码,全球主要的语言文字,如中文、英文、德文、日文等,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编码。通过数字化技术,图像、声音、视频等都可以用二进制编码来存储。这一切,就将现实物理系统的一切现象和处理过程,对应到了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在此基础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性能的极速提升,工艺尺寸不断减小至纳米层次,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得以实现。
关于香农的传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