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脸识别还是被人们极为信赖的技术,得益于其在生产生活中所带来的便捷性、高效性与精准性,深受广大用户青睐。而如今,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加快,技术应用的日益泛滥,人脸识别却逐渐走向妖魔化,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人脸识别避而远之。
据了解,国外近两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政府,已经开始禁用人脸识别,同时诸如IBM、亚马逊、谷歌等巨头企业,也暂停或放弃了人脸识别相关业务,各方对于人脸识别态度急转直下。而在国内,不少网友也对人脸识别进校园、进小区表示抵制和反对。
这背后的原因,是人脸识别安全性堪忧,容易侵犯用户的数据隐私。大量人脸识别技术进入景区、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使得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采集人脸信息的现象增多,人们的人脸数据和个人隐私越来越多的裸奔,这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隐患。
那么,什么导致人脸识别安全性问题暴露呢?除了人脸识别技术本次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外,商家对于人脸识别的滥用和不负责是主要根源。今年3·15期间,央视便点名了不少知名企业与门店,它们普遍存在偷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非法收集人脸信息的问题。
基于此,要想破除人脸识别被妖魔化的问题,增强应用监管、提升技术可信、强化责任意识是关键。3月18日,中国信通院便发起成立“可信人脸识别守护计划”的倡议,计划通过标准制定、测试评估、行业自律等手段,来增进共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据悉,这一“护脸计划”主要包括四项工作内容。其一是制定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的可信标准;其二是开展人脸识别测试评估并发布结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其三是跟踪监测人脸识别安全、信任问题,成员间共享威胁情报;其四是举办产业交流活动。
总的来说,“护脸计划”希望汇聚一批行业有责任、有担当、有信用的企业,来为人脸识别“正名”,避免技术和应用被愈发妖魔化和神化。通过这样一批人脸识别的护卫者,建立行业健康、有序、完整生态,让行业发展走上正轨,让行业风险不断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