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全球复杂网网络权威,物理学家巴拉巴西通过研究后指出:“93%的人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数据,这意味着,我们的商业行为同样可以进入可掌控的范围——而这就是大数据里的秘密。
2008年,全球顶级期刊《nature》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2011年另一个顶级期刊《Science》提出了“数据困境”,全面展示了大数据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影响。
在大数据背景下,因海量无限、包罗万象的数据存在,让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现象之间发生一定的关联,使人们能够更简捷、更清晰地认知事物和把握局势。大数据把人们对因果关系的探究转向对相关关系的探究。 下面讲一个利用大数据拍摄出的著名网红剧《纸牌屋》的产生过程。
网红剧《纸牌屋》
Netflix公司是美国老牌视频网站,早期以租售DVD起家,逐渐转成线上视频推送,后期开始制作自己的影视作品。
影视生产环节主要分为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等环节; 一部影视作品要想大卖,口碑好,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Netflix的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高达3000多万个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Netflix的订阅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询问剧集播放时间和设备等。这些大数据都被Netflix转化成代码,当作内容生产的元素记录下来。例如,Netflix为用户“绘制”了用户画像,设计了用户兴趣模型。
利用大数据标签云技术制作的用户画像
这些数据被Netflix用来进行精准推荐,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Netflix开始将其用于倒推前台的影片生产。
最终,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
于是在2013年,Netflix的大数据给出预测:喜欢BBC剧,喜欢政治惊悚剧,喜欢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戏骨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户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
大数据制作的《纸牌屋》
最后,纸牌屋依据大数据的预测拍出来了,连最终怎么播出,什么时间段播出,女主们穿什么牌子和风格的衣服,口红涂什么颜色…都是大数据决定的。
而这些大数据背后就有一个小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