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英国北安普顿的考提利亚 · 卡塔里亚(Kautilya Katariya)最近在自己6岁346天的时候被授予了一项编程吉尼斯世界纪录,使他成为最年轻的 Python 程序员之一。
为了打破自己的世界纪录,他阅读了许多的课程材料,以帮助自己理解计算机编程和 Python 语言的概念。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考底利亚需要呆在家里,参加这些课程是他在父母的支持下能够花时间学习新技能的一种方式。
考底利亚在2020年11月获得了 IBM 对 Python 和 AI 的5个认证。他完成了 IBM 关于 edX 的人工智能专业认证基础课程和 Python 数据科学课程。
虽然课程内容也许不是非常深入,但对于一个普通六七岁的小朋友来说,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那些年少成名的小程序猿们
国外还有一位小程序猿Tanmay ,他从5岁开始编写代码,开始了他作为开发者的旅程。他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一名人工智能专家。他创建了多个应用程序,截止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了3本书。
他甚至还参加了一期TED演讲(2017年)。
在过去的几年里,Tanmay 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开发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发现一个人在线行为的异常,从而为高危青少年建立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他希望这个应用程序能帮助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
现年14岁的他更是热衷于学习和分享诸如认知与人工智能(Cognitive & AI)等主题,同时Tanmay 正在改变技术用于克服各个领域障碍的方式,主要是医疗和安全领域。他想要通过技术扩展残疾人的能力,并通过人工智能和认知系统拯救生命。
此外,说起中国的少年程序员,不得不提的就是在B站教编程的UP主「小学生Vita君」。
这位来自上海的二年级小学生,在19年夏天开始录制「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系列视频,视频内容清晰、条理分明、语言通俗易懂,利用Swift Playgrounds,从零开始讲解编程基础,并对算法、函数、循环等概念进行阐述及示范。
从弹幕中就可以看出大家对他的「敬仰」之情:
他的「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系列,最高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23.4万!(不过不知道这百万级的播放量中,有多少真正是小学生来学的呢,会不会更多的是……)
甚至B站的清华博士up主「毕导THU」也在这期视频下留言:
更为高光的是,苹果CEO库克当年还曾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
在Vita爸爸的公众号中,也曾经透露了Vita君的「个人经历」:
3岁半,开始玩一些小游戏,比如《纪念碑谷》、Shadowmatic、rop等;
4岁,开始接触HOOK、《数独》、《数字迷阵》等比较复杂的解谜类游戏;
4岁半,Vita爸爸开始给他推荐与编程相关的游戏,他的兴趣开始被激发,渐渐开始学习编程;
5岁半,Vita君的爸爸开始引导他写代码,从Swift语言开始;
一年级,具备了独立编写代码的能力;
二年级,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算法竞赛,在400多位入围的参赛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
而他最新的B站简介写的是:10后/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和编程爱好者/《最强大脑》第8季选手。
相信看到这的朋友们,心里只有两个字:酸了。
「少年程序员」现象
近年来媒体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出名的少年程序员,绝不是只有Vita君一个人:
汪正扬,就读于清华附中,在2014年4月,汪正扬向360公司的库带计划提交过可能影响上百家教育网站的系统漏洞;这是360库带计划目前为止遇到的年龄最小的一位漏洞报告者。
Yuma Soerianto是2017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最年轻的参会者。他6岁开始学习编程,从网上在线学习编程内容,并修完了斯坦福大学的免费编程课。四年时间里,他为苹果商店开发了四款应用,目前已设计5款APP。
袁翊闳,四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最早的开发平台是树莓派,遇到DuerOS后开始自学Basic、Python等编程语言。12岁时已经在DuerOS平台上开发出了三个无屏、有屏技能,包括看图猜成语等。他开发的“看图猜成语”有屏技能现已上线DuerOS平台。
这两年大热的「少儿编程」培训,也助推了这种现象。
随着程序员的高薪工作和互联网的造福神话的继续,同时伴随着某些省份将编程纳入教育和考核体系,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也开始接受编程这一项课外辅导,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少儿编程」大军之中。
但是我们更希望家长可以理性的对待这件事情,因为「幸存者偏差」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媒体的一些报道只占非常小的一个比例,成名的依旧是少数。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编程在未来也许真的是人人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像Office三件套一样,但不同的职业对编程技能的需求肯定是大不相同。
就像某乎网友对Vita君相关的一个回答说的那样:
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未来成为一个小众领域的分子,可能会比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主流领域中的分母,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