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我国5G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通局局长赵志国的介绍,这一年我国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5G用户数量突破1.2亿;多个行业抓紧5G商用带来的重大契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5G+远程会诊在19个省份的60多家医院上线使用,5G+自动驾驶、5G+智慧电网、5G+远程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此情况下,2021年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被赋予了5G发展全新使命。
未来这一年里,我国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提升网络覆盖能力。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在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加速向有条件的县镇延伸;二是提升应用创新能力。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沉浸式游戏等新兴消费模式,推进5G融入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三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加快关键产品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那么2021年,我国能否如愿完成这些目标?推动5G的进一步发展呢?
根据日前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5G发展展望白皮书》。其中对2021年我国5G发展的基本形势判断是相当积极的。《白皮书》显示,2021年由于国家和各省市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运营商企业投资的翻倍,5G网络建设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同时,5G在C/B/G端融合应用市场前景也非常巨大,对于工业互联网领域赋能也将愈发显著。换言之,《白皮书》十分看好2021年国内5G的发展。
不过,态度乐观之余,《白皮书》也同样提出了2021年我国5G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其中包括5G建设投入巨大且回收周期长、5G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创新面临挑战、5G融合应用商业盈利模式尚不明晰、F5G标准和认证机制存在短板等等。《白皮书》认为,这些挑战的存在阻碍了5G发展商用的落地、普及与成熟。基于此,2021年我国想完成预定发展目标,就必须对此作出有效应对。
具体该如何应对呢?《白皮书》同样给出了四方面建议和措施:
其一是加强5G重点垂直行业应用政策协调。要结合超高清视频、VR/AR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力争打造出具影响力的垂直应用案例;要针对uRLLC及mMTC等场景需求,提前开展相关产业战略布局;要强化5G融合应用相关的数据安全和保护,切实保障公共数据和个人隐私;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保障力度。
其二是统筹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一方面要切实推进5G建设进度。政府部门和电信企业要各自发力,保障目标完成;另一方面要强化5G频率支撑。适时发布部分5G 毫米波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加快推进700MHz频率迁移工作;此外还要多措并举保障5G网络建设投入。比如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混改力度,加大2G/3G网络退网力度等等。
其三是探索明晰的5G融合应用商业模式。具体来说有四种商业模式可供参考和选择,一是基于流量分级的商业模式;二是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三是基于网络切片的商业模式;四是基于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网。运营商可以根据eMBB场景、大连接场景、垂直行业和特定区域等进行实际的选择和应用。
其四是抓住机会完善面向F5G的标准产业组织。目前我国具有完整的WLAN产业链条和一批初具实力的企业,我国可以依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新创面向F5G的WLAN应用发展联盟,从标准和产业两个方面建设面向F5G的WLAN标准产业体系,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在 F5G领域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2021年我国5G发展前景可期,但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