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已经泛滥到了不得不治理的时候。一方面大数据杀熟几乎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大平台具有强大的不对称优势,消费者防不胜防,作为消费者不可能做到时刻对各大平台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多年前曾经火了一段时间的多平台比价软件为什么销声匿迹、难成气候?这本来不应该是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吗?其实消失的原因很简单,给消费者以强力支持、对强势甚至垄断平台和商家不利的软件,人家怎么能让你存在呢?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从大数据的定义可以看出,体量巨大的电商平台、互联网平台恰恰就是天然具备产生大数据的优势。商品、商家、订单、支付结算、物流、客户信息……,日复一日的海量数据累积,平台尽在掌握中!互联网时代,我们消费者在平台面前,早已无处藏身,一举一动、每一次鼠标点击,都被平台紧紧盯着。
大数据的价值和威力
大数据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通过大数据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合理、更加细致、更加准确的商品及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优化生产、商品流通规划、分析市场趋势及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有力支撑,更是各种科学研究、城市和社会管理的利器。
注意大数据的概念,数量很多的数据未必可称之为大数据,但电商及互联网平台掌握的海量数据,的确是可以创造惊人价值的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电商平台及其它各种提供在线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利用平台强大的信息汇聚、整合优势,对自己平台的客户进行各种维度分析,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以及老客户对平台的信任,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在客户没有防范的情况下报出超过商品正常定价的价格,以非法赚取额外的利润。
1月7日,中消协召开的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列出了平台(商家)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的各种方式、手段:
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
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
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
四是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这些价格歧视手段并不都是严格的大数据杀熟行为,但都是对消费者的利益侵犯。上述第二种行为性质上属于地区差别(歧视),不属于杀熟。
上述第一种行为就是最标准的杀熟,宰的就是老会员、老客户。第三种行为可以归于杀熟,但随着消费者警惕性提高,较容易在下单前发现平台的伎俩。
第四种行为则复杂的多。其实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搞的什么双11、双12、618等各种大型活动中,就有太多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跨店消费券、折上折……,你能数清楚现在电商活动的花样吗,反正我是搞不清楚。
越来越复杂的促销手段眼花缭乱,消费者几乎已经没有了甄别和计算可以拿到手的实际价格的能力,往往都是稀里糊涂还没搞清楚实际优惠时就下了单。平台似乎和消费者玩起了扑朔迷离的算法游戏,消费者个人确实很难搞得过一群精明的商人。
但是一次次活动之后消费者总是会知道自己得到的实际优惠,如果消费者熬夜、加班辛辛苦苦参加了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活动之后,却发现活动之后其实价格照旧甚至还更便宜,不断上当受骗的结果自然就是平台活动被消费者抛弃。
大数据杀熟的性质
大数据杀熟性质极其恶劣,严重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其实质就是价格欺诈,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大数据杀熟的后果及治理
平台(商家)搞大数据杀熟,与消费者斗心眼、玩心计,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随着消费者对平台经济逐步失去信任,平台经济也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显而易见,对平台来说杀熟就是饮鸩止血,但是平台却一直乐此不疲,说明了资本逐利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消费者个人完全没有与大平台博弈的资本,才是平台恣意妄为杀熟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就该管理机构出手了,维护消费者利益责无旁贷。我们相信,查得紧、罚得痛,屡犯不改者关门歇业,才是大数据杀熟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