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大家都不陌生,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给大家带来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虽然现在微信已全面取代了QQ,但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它曾经的辉煌,那只胖胖的企鹅似乎并没有走远,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呵呵”地走来向你打招呼:“Hi,你 还好吗?”
吴晓波老师用“并不清晰的出发”来形容腾讯公司创业初期的情形,我认为也非常适合QQ的初创。QQ诞生时名字叫“OICQ”,中文名为“中文网络寻呼机”,logo也不是只胖企鹅,而是一个寻呼机的形状。
在OICQ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即时通工具,最早的是以色列3个退役老兵创立的ICQ,1999年3月,被美国人以4.07亿美元收购,之后,台湾出现了汉化版的CICQ,南京出现了类似ICQ的网际精灵,还有广州飞华的PCICQ,难道国内还需要第四家即时通工具吗?这是腾讯公司创始人争论的焦点。
腾讯成立初期,当务之急是有活干,增加公司收入。国内已有公司在做,且下手较早,最要命的是这玩意不知道如何来赚钱,做这个项目白耽误工夫不说,还烧钱,能干吗?几个创始人围绕要不要做OICQ产生激烈争论和分歧,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意见。关键时刻,马华腾作为领导核心的作用凸显出来,直觉这个项目可行,应该有市场,于是力排众议,决定先把它养起来,这一养不要紧,养出了一个小巨人,成为日后支撑腾讯公司的半壁江山。
我有一个朋友,在家乡与别人合伙做生意,模式是两人共同出资,共同决策,一开始运营还比较顺畅,也赚了不少钱,但随着同行的不断介入,合伙生意的生存环境被挤压的越来越小,于是在经营方式上两人产生了严重分歧:朋友比较懦弱、保守,主张改变经营方式,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累增收。合伙人比较强势、冒险,主张贷款扩大规模,在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强势一方胜出,两人从银行贷款,开始扩张。由于缺少经验,加上格局小、思想没有高度,最后亏损的一塌糊涂,不得不跑路走人。假如两人能够统一思想,选择正确,坚定的走下去,也许会经营的不错,不至于出现如此惨烈的收场,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决策是多么重要!
长征时期,在那么艰难的年代,炊事员早上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今天吃什么,而是问:“今天往哪走?”,方向在任何时候都比吃饭和努力重要,而正确的方向往往掌握在关键的几个人中。
启示之一:在一个团队里面,参与筹划和研讨的可以有很多人,但必须有人能够最后正确拍板决策 ,关键时刻总是关键少数人在发挥关键作用。
在此之后,刚刚成立不久的腾讯由张志东带领一个团队开发OICQ,在ICQ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并有三款汉化版的形势下,OICQ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而后来居上的呢?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找准对手的弱点,找出自己的方法,定好自己的方向。
在技术上进行微创新,ICQ的用户在美国,上网都用自己家里的电脑,中国人上网大多数都在网吧,ICQ把用户的内容和朋友列表都留存在电脑客户端上,而OICQ把好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服务器上,避免了在网吧里更换电脑时用户信息和好友列表的丢失,在软件体积上也进行了瘦身,在传输协议上采取UDP技术(用户数据报协议),大大节约了服务器成本,提高了运行速度。
另外,非常注重客户体验,坚持“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原则,不断发现和修复Bug,让用户体验成为了撬动“阿基米德杠杆”的那个支点。
后来,随着OICQ用户的暴涨,投入资金也越来越多,找不到收费模式,没钱买服务器,感觉快撑不下去了,为了找钱,甚至与IDG签订对赌合同,对赌合同是非常危险的,有的可能是陷阱,俏江南的张兰不就是遭遇了“门口野蛮人”吗?如果没有腾讯人的努力,坚持不懈地与风投公司谈判,在2000年融不到IDG和盈科的投资,腾讯QQ就夭折了。这也许是腾讯QQ最艰难的历史时刻。
之后的“QQ秀”“开心农场”“QQ游戏”等闪亮登场,无不彰显着腾讯人的坚韧和智慧,腾讯QQ的一次又一次登顶,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我有一个发小在上海做外贸生意,受2020年国内疫情影响,第一、二季度基本上没有收益,第三、四季度,由于国外疫情的暴发,国外工厂关闭很多,生产能力下降,从中国进口数量猛增。有一天,我打电话问他下半年的运营情况,他告诉我下半年在亏钱,原因是出口数量的激增带来海运费的大幅上涨,而好多订单是之前签订的,运费增长了自然就赚不到钱。就这样的状况,他依然在坚持,也许是在等一个机会,也许是在等大形势的改变,总之始终没有放弃。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品质,他一定能坚持到云开雾散的时候。
启示之二: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客观的问题要穷尽主观的努力去解决,则天下无难事,想解决问题总有办法,不想解决问题总有借口。
腾讯的故事很励志,我只是了解了一点,发了一点感慨,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海涵,若有共鸣,则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