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表空间回收的正确姿势

运维 数据库运维
为了缩小磁盘上表数据文件占用的空间,我们在最大的一张业务表中用delete命令删除了一半儿的旧数据,删除之后,磁盘上表数据文件并没有缩小,即使删除整张表的数据,文件依然没有变小,这是为什么呢?

[[37454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inux开发那些事儿」,作者 LinuxThings  。转载本文请联系Linux开发那些事儿公众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线上业务在MySQL表上做增删改查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里面的数据越来越多,表数据文件越来越大,数据库占用的空间自然也逐渐增长

为了缩小磁盘上表数据文件占用的空间,我们在最大的一张业务表中用delete命令删除了一半儿的旧数据,删除之后,磁盘上表数据文件并没有缩小,即使删除整张表的数据,文件依然没有变小,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将详细的分析上述问题,并给出正确回收表空间的方法

前置说明

目前大部分MySQL数据库都是用的 InnoDB 引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文中的实例都是基于InnoDB引擎的

在MySQL配置中有个配置项叫 innodb_file_per_table 将它设置为1之后, 每个表的数据会单独存储在一个以 .ibd 为后缀的文件中

如果 innodb_file_per_table 没有开启的话, 表的数据是存储在系统的共享表空间,这样即使删除了表,共享表空间也不会释放这部分空间

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将 innodb_file_per_table 选项设置为 1, 同时为了能直观的看到表数据文件的大小变化,文中的实例也都是基于开启了 此选项来说明的

问题重现

新建一张表ta,表的结构如下

  1. mysql> show create table ta\G 
  2. *************************** 1. row *************************** 
  3.        Table: ta 
  4. Create TableCREATE TABLE `ta` ( 
  5.   `id` int(11) NOT NULL
  6.   `ia` int(11) NOT NULL
  7.   PRIMARY KEY (`id`) 
  8.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9. 1 row in set (0.00 sec) 

使用下面的存储过程,向 ta 中批量插入数据

  1. delimiter // 
  2. create procedure multinsert(in beg int,in cnt int
  3. begin 
  4.     declare icnt int default 0; 
  5.     declare tmp int default 0; 
  6.     while icnt < cnt do 
  7.         set icnt = icnt + 1; 
  8.         set tmp = beg + icnt; 
  9.         insert into ta(id,ia) values(tmp,tmp); 
  10.     end while; 
  11. end// 
  12.  
  13. delimiter ; 

在MySQL控制台执行 call multinsert(0,100000) 命令,往 ta表插入10万条数据

  1. mysql> call multinsert(0,100000); 
  2.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a; 
  3. +----------+ 
  4. count(*) | 
  5. +----------+ 
  6. |   100000 | 
  7. +----------+ 
  8. 1 row in set (0.02 sec) 

查看磁盘上ta表的数据文件 ta.ibd 的大小

  1. [root@ecs-centos-7 test]# cd /var/lib/mysql/test/ 
  2. [root@ecs-centos-7 test]# ls -l ta.ibd  
  3. -rw-r----- 1 mysql mysql 11534336 1月   3 23:14 ta.ibd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知道,ta表插入10万条数据之后,ta.ibd 大小为 11534336 字节( 大约 11M )

现在我们使用 delete 命令删除一半儿表数据( 5万行记录 )

  1. mysql> delete from ta where id between 1 and 50000; 
  2. Query OK, 10000 rows affected (0.03 sec) 
  3. 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a; 
  4. +----------+ 
  5. count(*) | 
  6. +----------+ 
  7. |    50000 | 
  8. +----------+ 
  9. 1 row in set (0.02 sec) 

删除操作完成之后,再次查看磁盘上 ta.ibd 的大小

  1. [root@ecs-centos-7 test]# cd /var/lib/mysql/test/ 
  2. [root@ecs-centos-7 test]# ls -l ta.ibd  
  3. -rw-r----- 1 mysql mysql 11534336 1月   3 23:14 ta.ibd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知道,ta表删除了一半儿,也就是5万行数据之后,ta.ibd的大小是 11534336 字节( 约11M )

也就是说 ta表删除数据前后,磁盘上表数据文件并没有缩小

要弄明白数据文件为什么没有缩小,就需要深入了解删除数据的原理

删除数据原理

我们都知道,InnoDB里的数据都是用B+树组织的,关于B+树的知识请参考 理解B+树

 

图(1)

上面是InnoDB的索引示意图,其中用虚线框起来的节点是属于Page1数据页,叶子节点存储的是索引对应的数据,它们按照索引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了一个有序数组

假如我们要删除Page1页中索引key值为 13 的数据,也即上图中红色部分

InnoDB引擎会把索引key值为13的节点标记为已删除,它并不会回收节点真实的物理空间,只是将它标记为已删除的节点,后续是可以复用的,所以,删除表记录,磁盘上数据文件不会缩小

你可能会说,上面只是删除了Page1页中一个节点的数据,那如果把Page1页中节点数据全部删除了,应该会回收Page1页的空间吧?

答案是,不会回收

当Page1页数据全部删除了,整个数据页都会被标记为已删除,并且整个数据页都可以复用,所以,这种情况下,磁盘上的数据文件仍然不会缩小

数据的复用

数据的复用涉及到数据节点的插入、删除、转移以及数据页的合并等操作,具体的操作流程相关的细节请参考 理解B+树,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了

数据节点的复用

在上面 图(1) 中,当删除了索引key值为 13 的节点后,此节点就被标记为可复用的

如果之后又插入了一条索引key值在 7 到 18 之间的记录时,就会复用原来索引key值为13的数据节点

但是如果之后插入的记录的索引key值不在 7 到 18 之间时,可能就无法复用原来索引key值为13的数据节点

也就是说,数据节点的复用,需要索引key值满足一定的范围条件

  • 数据页的复用

在 图(1) 当删除了Page1数据页全部数据节点后,Page1整页都是可复用的,当插入的记录需要用到新页的时候,Page1就可以被复用

当相邻的数据页利用率比较低的时候,有可能会把它们合并到其中一个数据页中,这时,另外一个数据页就空出来了,这个空出来的数据页就变成可复用的了

哪些操作会造成数据空洞

我们用 delete 命令删除一条记录后,InnoDB只是把对应的数据节点标记为已删除且可复用的,这些可空着的等待使用的数据节点可以看作是一个一个的数据空洞

  • 删除数据

删除数据的时候,会造成数据空洞,前面已经解释过,这里不再赘述了

  • 插入数据

如果数据是按照索引大小顺序插入,这个时候数据页是紧凑的,不会出现数据空洞

如果是从索引中间插入的话,有可能会造成页分裂,分裂之后的页有可能出现数据空洞,下图就是插入导致页分裂的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分裂前叶子页面已经满了,这时数据排列得很紧凑

现在插入了一个索引key值为15的数据,插入之后,Page1 页分裂成了上图中 Page1,Page2两个页面

分裂之后,Page1 页面出现了两个空洞,这两个数据节点是可复用的,而 Page2页面刚好满了

  • 更新数据

更新数据可以看成先删除再插入,也是有可能造成数据空洞

比如: id 是表 ta的主键, update ta set id = 10 where id = 1 语句把 id = 1 修改为 id = 10,相当于先删除 id = 1 的记录,再插入 id = 10 的记录,这种情况是会产生数据空洞的

但是如果是类似 update ta set ia = ia + 1 where id = 1 这种没有更改主键值的语句是不会造成空洞的

所以,更新数据可能会造成数据空洞

总结下来就是,表的增删改操作,可能会造成数据空洞的,而线上的服务会对表进行大量的增删改操作,数据空洞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何收缩表空间

既然一张表,经过大量无规则的增删改操作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空洞

那如果我们新建一张和原来有数据空洞的表结构相同的新表,然后把旧表中的数据按照索引升序依次插入到新表中,待旧表数据全部插入到新表之后,删除旧表,再把新表重命名为旧表的名字

由于新表中叶子节点数据是按顺序添加的,所以页面是很紧凑的, 页面利用率很高,需要的页面比旧表少了很多,这样旧表中索引上的空洞在新表就不存在了,新表数据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自然就会缩小,这样就实现了表空间的收缩的目的

下面介绍的几种收缩表空间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是基本的原理都是通过重建表的形式来达到目的的

  • truntace table 表名

此操作等于 drop + create,先删除表,然后再创建一个同名的新表,当然,再执行 truncate table 命令之前需要先保存一份旧表的数据, 命令执行完成之后,再把这份数据导入新表

  • alter table 表名 engine=InnoDB

这个操作是遍历旧表主键索引的数据页,把数据页中的记录生成B+树结构,存储到磁盘上的临时文件中,数据页遍历完了之后,用临时文件替换掉旧表的数据文件

从MySQL5.6版本之后,这个操作是 Online DDL 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需要扫描表数据文件,对于大表来说是非常耗时的,如果是针对线上服务的话,需要避开业务高峰期,小心操作。

注意: 在重建表的时候,InnoDB 不会把整张表占满,每个页留了大概10%左右的数据节点 给后续的更新用, 也就是说,其实重建表之后并不是最紧凑的

假如有这么一个过程: 将表 t 重建一次,

插入一部分数据,但是插入的这些数据,用掉了一部分的预留空间, 这种情况下,再重建一次表 t,就可能会出现重建表后比重建之前占用的空间还要大

小结

 

本文从一个实际的问题出发,重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限于篇幅,有些细节没有深入,需要读者自行了解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Linux开发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

2022-12-14 10:16:45

数据库系统

2018-01-11 15:31:39

命令Linux关机

2017-02-23 15:37:44

OptionObject容器

2016-05-09 10:41:03

算法分析开发

2024-05-28 08:32:18

2010-04-26 13:47:02

Oracle性能调整

2017-07-10 13:09:45

前端Flexbox

2017-03-16 11:39:33

Openstack源码姿势

2023-01-30 07:41:43

2017-10-12 11:30:34

Spark代码PR

2021-09-15 16:20:02

Spring BootFilterJava

2016-12-12 08:48:24

2019-12-27 15:58:57

大数据IT互联网

2024-09-25 08:22:06

2010-09-30 11:36:31

DB2表空间

2019-10-30 17:06:50

AWS物联网IoT

2020-02-24 15:26:40

Python短信免费

2016-01-05 11:28:20

按需付费云计算docker

2017-06-19 17:43:04

网络带宽网络设计

2022-03-28 11:10:35

ShellBash forLinux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