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运营商的那点事」,作者观海云远。转载本文请联系运营商的那点事公众号。
前文提到,为了解决"老员工包袱"这个老大难问题,不能裁员该怎么办?运营商高管大佬们煞费苦心地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网格化改革!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网格化",它到底是一剂灵丹妙药,还是只是饮鸩止渴?
什么是网格化运营?网格化运营就是将属地打散成一个一个的区域"网格",然后进行管理和经营,这并非是运营商所独创,在政府治理中早已有所应用,比如街道、社区这些就是网格的概念,通过划小治理,能够确保中央政策可以层层下达至每一个细小单元,而社会基层的声音也能迅速通过一个个网格进行捕捉反馈上传至高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社会的网格化就发挥了极大作用,真正做到了群防群治。
问题是,网格化真的适合运营商吗?
先来想一个问题:社会的网格化早就有了,但是为什么早些年通信行业光景好的年头里,运营商不搞网格化,偏偏等到行业传统需求见顶,风光不再,同时,经过几年白热化的同质竞争,三大运营商都有点竞争乏力了,在这个情况下,运营商开始大力推行网格化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前通信行业好光景的日子里,市场尚不饱和,运营商可以非常轻松地收割用户,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适合使用什么战术?毫无疑问是"重坦克部队+大军团",可以迅速而高效地吃进大片大片的市场。
但如今,通信行业的好光景过完了,市场过度饱和,再没有大片大片的新市场了,只能在局部市场中开展拉锯战,要短兵相接,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适合使用什么战术?毫无疑问是轻骑兵小队,他们可能灵活地去在局部阵地上跟敌方纠缠,抢夺小地盘。
从这个角度上看,"网格化"对运营商来说是似乎是正确的选项:用重坦克攻城拔寨,用轻骑兵来深耕、看管,这策略似乎是对的。
策略是对的,但网格化放在今天肯定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运营商推进网格化似乎更像是饮鸩止渴。
今天的运营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个销售通信产品和服务的电信运营商,经过近几年的转型,今天的运营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算是互联网企业,销售的是互联网产品,并且运营商都在标榜:这是它们的未来!
我们先谈传统通信市场。
传统通信业务通过网格化的方式是可以有一波拉升的,这个策略可以透支一波员工的"鸡血红利",我们试想一个场景,过去一个拿着固定收入(最起码有基本工资)的市场人员去拓展市场,能拓展来最好,实在拓展不来也没关系,肯定不会去拼命。
如今,离职承包了,网格长没有固定收入了,赚多赚少全靠自己双手去拼了,这样一来,市场人员的积极性就极大地被激发了出来,开足马力去干啊,该拼命拿着刀子就上了。
从短期内,"网格化"是可以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运营商因为员工拼回来的市场而赚取收益,而员工也因为拿回来业绩而取得更高收入——从过去一些具体实践来看,这种双赢是存在的,比如,中国电信推行网格化后,经营业绩的提升立竿见影,比如,很多市场一线员工转网格长后,确实收入有所提升了。
但问题是,这种双赢很难持续,原因很简单:传统通信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了,网格长们打完第一波鸡血,把地都掘了三尺了,把所有潜在用户都盘过一遍了,后面要再找新的客户、新的需求,那已经非常难了,打多少鸡血都没用。
当然,他可以去反挖对手的存量用户,但这无疑将引发恶性竞争,因为三家都在推网格化,三家的网格长都有沉重的指标压力,挖不来客户就吃不上饭,谁不拼命啊。这样一来,又回到了"一碗汤、汤一碗"的模式,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掉坑里。
这难道不是饮鸩止渴?!
再谈互联网市场。
有人说,新形势下的网格运营不应该是传统的简单摆地摊、扫村扫街、扫楼和电话营销,而是公司政企和市场部抓手和触角的延伸。
这观点很对,但关键是,运营商要这个抓手和触角能做什么?有人说,卖产品啊!
这也对,但,卖什么产品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
网格的关键在于产品!网格化是一种组织形式,具体还得要有内容,甚至如果内容足够好,组织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我们想想当前三大运营商的网格承载的主要业务是啥?卖号卡、卖宽带,提供装维服务,但上面也说了,这能给一线员工带来创收的空间可想而知。
简单举个例子,固定网格内的新装量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个月多了,下个月就可能少了。而维护量,根本没人希望故障问题多,这类事一旦多了用户可要用脚投票。这情况格长、员工谁傻离职搞承包?还不如累点换个瓶子,事情照旧做。
有人说,互联网公司也在搞网格啊,比如阿里、美团、拼多多都在积极布局社区,这其实也是网格化运营的一种。他们都能提供什么内容呢?买菜、家政贴合人民生活的服务,是人民最常需要的,只要多快好省人民必拥护。良性循环下,客户满意越经常使用,而一线员工多跑几趟月入过万可就不是梦想。
运营商能提供这些内容吗?没有,运营商只能提供和家相册、和目、和彩云、和看家这些"高大上"的产品和内容,但是,这些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最佳的销售渠道是线上啊,你见过腾讯的员工在半路拦下你让你装个微信吗?你见过阿里的员工在小区门口摆摊推销阿里云吗?
过往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的打法犹如学遍各大门派的绝技,上场时一记又一记地使出各门派必杀技,可怎么都无法克敌。回头一看,净学到招式的模样,招与招基本连不起来。最后改革成为画地为牢的机会,一级经理公司间斗、二级经理窝里斗。不练扎实内功,只学易于显功的花拳绣腿。折腾事小,就怕万一大伙进入泥潭万劫不复啊。
我还是那个观点:网格化的生命线在于产品,只有运营商能够自上而下源源不断地向网格提供有市场价值的产品,网格化的生命才有可能延续。
今天我们正文就先写到这,如果运营商不能拿出好的产品去支持网格的生命力延续,那事实上,运营商推行网格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消化掉那些过剩的落后生产力,解决"员工包袱"问题,同时也榨取他们最后一点廉价的价值,让他们在血与火的竞争中再燃烧一把。
当然,我们希望结局不是如此,也不该如此。
明天我们会谈谈如何才是正确的网格运营姿势,同时,明天我们还会站在被离职承包的员工的角度来谈谈,成为网格长,到底是一次提升收入机会,还是抛弃前的最后一顿晚餐。
再唠叨一句,运营商最大的弊病就是:以KPI为核心的强大执行力,领导怎么想,就要求下面怎么干根本没有人去考虑网格人的能力,都是把网格人员当机器人用,这个人既要能扫街摆摊卖号卡,也能要网络运维保障,最后还要卖云、卖解决方案。
我们明晚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