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从雾里看花到落地开花 人工智能让三大领域“真香”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防疫态势与指挥平台、AI测温、AI辅助诊疗等新兴技术实现了人群轨迹识别和风险监测。并且,人工智能也将会有更大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和量子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鲜词,但在不平凡的2020年,人工智能再一次站上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浪尖,成为2020年的高频词汇。防疫态势与指挥平台、AI测温、AI辅助诊疗等新兴技术实现了人群轨迹识别和风险监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推动了自动驾驶、量子科技等领域的进步。

科技企业竞逐自动驾驶赛道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交通领域的延伸与应用,自动驾驶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密切关注。2020年自动驾驶持续火爆,科技企业纷纷“秀肌肉”,不断推动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020年9月起,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计划)在北京开放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让北京用户坐上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此次百度Apollo在北京的测试区总长度达600公里,是全国开放区域最广、测试里程最长的一次。此前,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长沙和河北沧州上线。

除百度外,阿里巴巴也在积极行动,高德地图成为其布局自动驾驶的入口。2020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联合自动驾驶公司AutoX共同启动Robotaxi项目,该项目率先在上海上线。两个月后,其又联手国内L4级自动驾驶出行企业文远知行WeRide,在广州正式上线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服务,覆盖区域约144平方千米,开放上下车点约200个。

2020年6月,滴滴出行也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用户可通过滴滴App线上报名,审核通过后,可在上海自动驾驶测试路段免费呼叫自动驾驶车辆。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江苏苏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的路测资格,并在2019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

在广州举办的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表示,我国智能汽车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高健表示,在车联网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我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自动驾驶方面,截至2020年6月,全国17个城市已累计发放约282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也预测,自动驾驶五年后将全面商用。他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很多城市拥堵将大大缓解,不再需要限购限行。当无人驾驶逐渐普及,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李彦宏说,通过测算,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从而为GDP贡献2.4%-4.8%的绝对增长。

人脸识别便利与隐患并存

如果说2020年以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摸索着落地应用场景,那么来到2020年,人工智能已进入生活空间,人脸识别就是其中落地技术之一,并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武器之一。

2020年春运返程高峰期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重叠,如何做好春运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尤其重要。从百度到科大讯飞,均将AI测温系统、智能外呼等产品用于社区防疫。而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百度、商汤、旷视等AI巨头都拿出了AI测温的解决方案,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等有效解决了佩戴口罩及帽子后人脸识别的难题。

除此之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园区、写字楼等场所也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站在屏幕前,人脸识别系统上的摄像头即可清晰捕捉到人脸,开启人脸识别模式,通过验证后,门禁自动开启。

然而,人脸识别在快速发展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争议和隐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人脸识别技术在APP应用中的隐私安全研究报告》,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人脸特征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身份证件之一,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大部分App在采集人脸数据时并未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单独明确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甚至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使用人脸识别的目的、范围和方式,使得人脸数据被动收集、使用成为常态。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董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信息爆炸的AI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的易篡改性和易伪造性,大量的虚假信息正严重误导着大众视听。在5G时代到来之际,这一负面影响或将被无限放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及时布局防御技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与数据库对学术界开源。

推动量子科技发展

近年来,量子科技不断冲击传统技术体系,其影响力覆盖金融、医药、材料、生物技术、网络安全等众多领域。在量子科技大热的背后,人工智能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量子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实现高速并行计算,具备提高算力与降低能耗的特点,它的一大想象空间在于高质量的量子计算平台与AI、云计算深度融合,可能造就更强大的AI,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根据IQT研究公司的预测,到2026年,量子计算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将从学术理论转向大型商业应用。

因此,对互联网巨头而言,量子计算可能是一个即将全面爆发暗战的领域。当下,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众互联网巨头已经抢跑布局量子计算领域,开启新一轮人才抢夺和量子生态落地战,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巨头们争夺下一个时代入场券的焦虑心态。

巨头们的野心也在升级,从百度到腾讯,布局方向更多是倾向于基础技术与平台底层(做量子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与底层芯片)角色,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中国企业想做的不再是引进式创新,而是原创式创新。一场在量子科技背景下的全新生态平台战将在未来一两年打响。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量子科技是当下备受瞩目的前沿技术领域,两者正融合发展,碰撞出新的火花。”百度CTO(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一方面,以深度学习框架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量子计算软硬件的研发过程中大显身手;另一方面,随着量子科技的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先进成果也将逐步融入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之中。”

 

责任编辑:梁菲 来源: 中国商报
相关推荐

2012-08-08 13:39:28

Google TV智能电视谷歌电视

2018-05-09 11:06:56

云计算边缘计算雾计算

2013-08-02 09:34:11

平台即服务PaaSPaaS平台

2018-04-12 14:26:50

2012-10-30 14:41:56

2011-01-18 12:07:53

2019-09-17 08:07:07

甲骨文财报云计算

2012-04-10 09:19:43

2018-05-16 09:00:00

人工智能实体经济长三角

2021-12-22 11:15:03

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

2013-01-10 10:50:35

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O2O

2020-06-01 08:34:41

人工智能AI工业应用

2020-01-03 08:00:00

人工智能AI

2020-01-02 10:04:01

人工智能AI

2017-04-27 10:07:00

2020-06-05 16:05:58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脸识别

2021-09-27 10:37:36

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

2022-07-12 11:25:53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

2017-12-15 21:22:56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

2021-03-09 09:36:43

人工智能AI互联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