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 但这并不代表驾驶者能完全解放双手

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代表着未来,但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的传感器在技术和质量上,恐怕无法达到彻底解放驾驶者双手的水平。

自动驾驶汽车代表着未来,但驾驶者未必就能把一切彻底交给机器。也许未来的物理乃至法律限制,仍然要求我们始终盯紧路面。

[[357901]]

自动驾驶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全新形态。但对于世界各地希望能在早高峰通勤时段看看书、翻翻网页的用户们来说,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跟预想中有所不同。

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的传感器在技术和质量上,恐怕无法达到彻底解放驾驶者双手的水平。另外,即使真能如此可靠,目前仍有不少法规严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彻底放弃对车辆的控制。

鉴于自动驾驶汽车在物理及法律层面受到的种种限制,在第一款完全自动驾驶车型出现时,用户们实际感受到的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私家出租车”。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 但这并不代表驾驶者能完全解放双手

越来越强大的驾驶辅助功能已经让目前的不少新车型具备了半自动驾驶能力,但全自动汽车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预计在未来几年,第一批产品才会小规模投入市场。

但即使到2050年有上亿辆全自动驾驶汽车正式上路,驾驶员恐怕也很难把一切彻底交给AI。自动驾驶汽车还需要驾驶?没错,下面我们来具体聊聊其中的原因。

法规限制

在世界范围内,一切交通参与活动都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因此交管部门也始终采取审慎的处理态度。特别是在欧洲,众多法规条文限制着全自动驾驶汽车在不加任何监控的情况下将用户从A地运送至B地。

首先是1968年发布的《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其中要求所有遵守《维也纳公约》的签约国——即除西班牙之外的所有欧盟国家——都不得直接部署全自动驾驶汽车。

此项公约在第8条中提出一项基本原则,规定“每辆行驶中的车辆或车队均应设有驾驶员。”其中还规定,“每位驾驶员应始终能够操控自己的车辆。”

2014年3月,《维也纳公约》经历了一轮修订,其中要求可能影响驾驶员驾驶的系统必须能够由驾驶员进行关闭。但即使是修订之后,要求每辆汽车必须配有驾驶员的条款仍然存在。

这意味着如果大多数欧盟国家计划让全自动驾驶汽车并入公共道路,那么《维也纳公约》必须经过提前修改,否则部署即代表违法。

《维也纳公约》只是其中一例;着眼于中长期,此类法规中还有大量其他已经过时的要求。换言之,即使未来有哪家厂商能够推出无需人为介入即安全行驶至任意目的地的产品,我们也很难找到允许车主在车辆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自主行驶的国家、或者说使用场景。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将影响到交通保险的计算方式。如今,一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责任当然是由肇事司机承担。但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中,车祸很可能源自汽车制造商的失误,这意味着车主既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为此付款。

考虑到这一点,也许要在全自动驾驶汽车问世的几年之后,法律条文才会允许驾驶员在驾驶时彻底放弃对车辆的控制。例如,英国计划到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汽车,而进一步转移到自动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警惕

再有,也许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都不会出现能够让驾驶者完全依赖的全自动驾驶技术。

如今的“自动驾驶”与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之间还有多大差距?也许特斯拉公司最近发布的完全自动驾驶beta测试能给我们一点启示。此次软件更新允许驾驶员在湾区用车、全程保持在车道之内、开上高速公路并在红灯处自动驻车。

虽然这项技术还不算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但全自动驾驶软件的发布确实让不少司机感到莫名兴奋。他们认为,在从A点到B点的枯燥行程中,汽车确实能够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自主判断。但是,这项技术仍带有警告,要求驾驶员保持警惕以应对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错误。”

[[357902]]

根据领先机器人与AI研究专家Rodney Brooks的说法,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令人困惑的变量,因此在自动驾驶汽车问世之后,司机们在很长时间内仍然需要按照特斯拉的警告持续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接管。

Brooks强调称,AI驱动型车辆必须处理大量“极端状况”,借此理解世界各地复杂路口及路牌所呈现的信息,并在1秒钟之内做出正确决定以避免碰撞。此外,这些车辆还得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保证搭载的传感器具备强大的容错功能。

无论是由人类驾驶还是由AI软件提供支持,自动驾驶汽车都得面对其他车辆的种种“意外之举”。汽车之间的交互同样涉及诸多因素,包括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车龄、车辆的功率与性能,以及采用电力驱动抑或是传统化石燃料驱动。

传统汽车仍将广泛存在

自动驾驶汽车全面普及道路上的另一个障碍,在于传统汽车仍将广泛存在,并给道路带来无数突发状况。

自动驾驶汽车肯定能够很好地肩负起食品及货物运输的责任,但民用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还需要用户自己的认同。很多人仍然喜欢享受驾车的快感,届时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应对的就不再是普通的交通参与者,而是一大批“性能控”。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汽车必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只是这将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而且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责任编辑:庞桂玉 来源: 科技行者
相关推荐

2022-01-17 11:48:01

佳能自动驾驶

2019-09-19 14:10:12

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

2022-10-17 18:32:39

物联网

2022-11-21 11:50:59

2022-04-06 10:47:30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

2023-07-18 15:57:23

自动驾驶

2021-11-18 22:43:56

自动驾驶技术安全

2020-03-27 22:15:52

自动驾驶物联网大数据

2023-04-21 14:52:46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

2021-11-15 23:53:54

自动驾驶机器物联网

2018-10-25 15:35:01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

2019-10-31 14:29:05

人工智能汽车技术

2019-11-25 09:55:34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无人驾驶

2017-05-17 06:57:35

谷歌IO大会无人驾驶谷歌

2019-12-18 14:00:33

神经网络自动驾驶人工智能

2022-05-21 23:46:16

自动驾驶雷达传感器

2018-09-04 19:30:29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学习

2022-02-11 10:30:46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

2021-03-29 12:57:31

网络安全自动驾驶分级安全自动化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