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超融合遍地开花,用户离“云计算自由”却依然很远?

企业动态 超融合
超融合早已走过了概念炒作期,国内外各大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产品,推动着超融合在国内广泛应用。按理说,一项技术进入落地阶段,代表着该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事实上行业对于超融合的认知还很混乱,尤其是用户侧对于超融合的认知更是模糊。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超融合产品,“超融合”几乎成了一个“包治百病”的上云工具。今天就来聊聊,究竟什么是超融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超融合?

超融合早已走过了概念炒作期,国内外各大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产品,推动着超融合在国内广泛应用。按理说,一项技术进入落地阶段,代表着该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事实上行业对于超融合的认知还很混乱,尤其是用户侧对于超融合的认知更是模糊。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超融合产品,“超融合”几乎成了一个“包治百病”的上云工具。今天就来聊聊,究竟什么是超融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超融合?

 

[[354220]]

 

超融合概念几经变革

 

超融合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2010年,VCE联盟推出了第一代Vblock产品,由“VMware虚拟化软件+Cisco服务器与交换机+EMC存储设备”堆叠而成,被认为是超融合的产品雏形。在多年的技术演进中,超融合大步向前迈进,业界关于超融合的定义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IT视角逐渐转换为云计算视角。

 

2016年,Gartner将超融合作为集成系统整体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称之为“超融合集成系统(HCIS)”。那时超融合的重点是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集成在一个“盒子”中,进行软硬一体化交付,最常见的就是超融合一体机,适合IT水平不高的企业使用。

 

到了2018年,在Gartner发布的HCI魔力象限中,超融合被重新定义为纯软件形态的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在这个阶段,超融合的重点是强调纯软件堆栈的整合,实现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统一管理等功能,将软件栈部署在参考架构或者认证服务器中,提供了资源横向扩展的能力,简化了系统的运维。

 

值得注意的是,超融合带来的最核心的理念是软件定义存储,以分布式存储架构打破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的I/O访问性能瓶颈。因此,超融合也经常与SDS市场份额放在一起统计,专业的SDS厂商也会出现在超融合的报告中。

 

在Gartner最新的报告中,超融合已演进至分离式HCI,即存储和计算的分离式超融合基础设施(dHCI),计算和存储可以独立进行扩展。同时,随着云计算在企业的渗透,超融合成为企业构建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的主要方式,面向云的能力受到关注,成为Gartner评价超融合产品的关键指标。超融合从此开始了从IT向云的转变

 

超融合概念几经变革,国内外也随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超融合产品,如:超融合一体机、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部分基础设施、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超融合云平台等等。为了迎合用户的各种需求,很多厂商开始包装自己的技术方案,以上这些产品都被叫做超融合。但超融合到底是什么,各种超融合产品的差别又是什么,其实用户根本无法区分。

 

[[354221]]

 

超融合不等于拥有了云

 

对于用户而言,超融合的概念是什么并不重要。用户关心的是实际业务中的痛点能不能解决,而这些痛点往往非常具体:

 

  • 数据中心想上虚拟化,但是VMware太贵了,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 数据中心虚拟化规模增大后,故障增多了,运维管理更难了,有没有解决方法?

  • 想改变传统IT三层架构,实现数据中心上云,应该怎么做?

  • 以前上私有云/公有云,现在想上混合云,应该怎么管理?

  • 想在云上部署业务,支撑应用的快速上线交付,有没有相应的PaaS服务支持?

 

这些用户需求,对应的是企业数据中心的整个发展历程。从数据中心虚拟化、替代传统集中式存储、数据中心上云,再到云数据中心进入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支撑多种业务场景,用户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一直在升级。

 

反观各个厂商推出的超融合产品,其实也是抓住了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各种痛点,例如:

 

  • 华为、浪潮等传统硬件厂商,其超融合产品更好地促进了X86硬件的销售,提供简单的管理功能,可以作为数据中心VMware虚拟化的简单替代方案出现;

 

  • XSKY、SmartX等软件定义存储厂商,推出的超融合产品以分布式存储为主,可以解决虚拟化规模扩大后,传统集中存储出现的性能和扩容问题;

 

  • VMware、Nutanix等国外厂商推出的超融合产品,结合虚拟化和软件定义存储技术,主要解决数据中心上云的问题;

 

  • 微软Azure、青云QingCloud等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厂商,通过超融合作为技术输出,交付私有云产品,延伸自己的公有云服务。

 

可以看到,市面上的超融合产品各有千秋,不同的产品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其实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这其中透露出两类完全不同的超融合产品视角。

 

  • IT视角:在过去的几十年,数据中心还是传统三层架构,云计算的概念还未完全普及,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是国内企业数据中心的主流技术,那时企业关注的是传统IT烟囱式架构的变革,即如何让IT底层架构变得更灵活、更易扩展、更易管理和运维。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超融合产品,重点解决的是传统存储性能、资源虚拟化、简单运维等IT问题。

 

  • 云计算视角:随着超融合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解决了IT架构问题后,大家开始更多地关注云计算本身。因此,超融合产品在云计算场景下的交付能力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如:平台是否可演进;能否支撑起完整的私有云;能否成为企业完整云计算布局中的一环等。

 

这时候很多企业才发现,自己的超融合产品只具备基础的IaaS功能,缺乏面向云计算场景的能力:难以向更全面的软件栈升级,无法提供大规模集群下的服务和运维能力,更难以融入到企业更大的云计算战略中去。

 

超融合开启了上云的第一步,但有了超融合,并不等于拥有了真正的云计算。

 

[[354222]]

 

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超融合?

 

10年来,超融合产品遍地开花,但用户离“云计算自由”却依然很远。在多年的厂商宣传中,其实模糊了超融合和云计算之间在概念上的差异。尽管超融合已成为私有云部署的主流方案,但并不代表超融合就是私有云,或超融合就是云计算。

究竟什么样的超融合,才算是具有“云计算视角”呢?

首先,超融合要有可持续演进的能力,可以从基础IaaS升级至有云平台,具备完整的IaaS和丰富的PaaS服务。这需要超融合和云平台做到统一架构才能实现平滑升级。

 

其次,云平台能够支撑复杂架构下的业务和各类型应用的运行,具有大规模集群的运维管理能力。毕竟只有100台服务器时,你永远不会知道有500台服务器时会是什么样子。

 

最后,超融合要能够成为企业云计算布局中的一环,无论是数据中心上云、分支机构上云、部署混合云,还是走向云网边端一体化的物联网,超融合都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网络、管理等服务能力。

 

[[354223]]

 

目前来看,公有云厂商推出的超融合产品更符合这些特征。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云计算视角”,公有云厂商本身就是云计算技术最早的践行者,超融合作为其公有云服务在企业数据中心的延伸,天然的云计算基因,在满足用户需求上显然更具优势。相比还在云化道路上摸索的传统硬件厂商、超融合创业公司来说,云计算技术更为成熟的公有云厂商做起超融合,属于降维打击。

 

以青云QingCloud为例,一方面公有云经过了海量用户场景验证,另一方面旗下的超融合产品——青立方,具备和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私有云一致的架构,是一款内置“云基因”的产品,其四大超融合产品线:易捷版、标准版、企业版、高级版,分别能够满足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其优势在于:一是,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类似于小号的公有云,能够作为企业建设私有云的起点;二是,青立方超融合能够搭建真正的云平台,确保了和青云QingCloud云平台一致的使用体验,让企业无缝打通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是,青立方超融合还能成为企业云计算布局中的一环,为未来的更大范围的云计算布局做好准备。

 

例如,企业基于青立方超融合搭建私有云之后,可以通过青云QingCloud旗下的光格网络SD-WAN打通集团与分支机构,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网络,实现整个集团统一管控的私有云或者混合云。

 

如果企业想进入云原生环境,也可以将青立方超融合,作为其容器平台KubeSphere的基础设施,通过容器的方式有效提升业务开发效率。

 

拥有物联网场景的企业,还可以基于青立方超融合,配合QingCloud IoT平台和EdgeWize边缘计算来突破数据中心边界,以“云网边端”一体化的能力,支撑从云到万物互联的数据中心场景。

 

可以看到,青云QingCloud凭借面向未来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储备,从替代虚拟化、数据中心上云,到步入混合云和云原生,再到多分支机构的云网一体化,以及未来物联网的云网边端一体化,青立方超融合都为用户打下了平滑过渡和升级的基础。

 

正如青云QingCloud所说,“优秀的超融合,生而为云”。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责任编辑:市场部
相关推荐

2013-01-11 10:35:00

云计算公共服务IT

2012-08-02 09:22:38

2011-07-29 18:34:35

云计算标准盲目建设

2012-05-11 09:19:52

2012-12-31 14:02:31

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

2011-09-09 09:46:32

云计算

2012-12-27 10:06:42

数据中心市场

2012-02-14 09:46:05

虚拟化

2010-01-13 10:19:56

2021-10-26 22:34:00

小米苹果手机

2013-10-14 13:57:56

2021-03-09 09:36:43

人工智能AI互联网

2017-12-29 10:51:35

AI芯片初创

2012-11-09 08:58:29

Ruby编程语言动态语言

2023-02-15 15:57:13

网络安全网络诈骗

2014-11-10 10:04:25

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

2020-10-23 19:00:14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AI

2018-06-14 10:11:40

2010-01-21 17:05:21

互联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