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芯术”(ID:AI_Discovery)。
如果没了操作系统(OS),计算机就成了空壳废物。操作系统是连接用户和硬件的中间接口。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工作来选择操作系统,也有些人不得不使用由他喜欢的硬件设备所提供的操作系统(例如苹果电脑预装的macOS)。
笔者的第一台电脑是2008年购置的奔腾II(Pentium II),当时它已经安装了Windows 98。此后,笔者又用了几个月的Windows 2000。像大多数Windows的忠实粉丝一样,笔者用了很久的Windows XP和Windows 7。在决定完全改用Ubuntu之前,笔者最喜欢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
正如大家所说,自由度是用户选择Linux发行版而不是专有操作系统的关键原因。但是,在微软为Windows 7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打补丁之前,Windows对笔者来说使用体验还算不错。
那么,为什么笔者这么坚定地要改用Linux呢?
Ubuntu桌面
稳定性和性能
Windows 10至少需要有8GB的物理内存才能正常运行操作系统,不过在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时,最好能有16GB的物理内存。另一方面,最新版本的Ubuntu只需要4GB内存(RAM)便能流畅运行,并且其占据的存储空间也小于Windows 10。
在笔者看来,最新版本的Windows系统架构有点混乱,因为大多数组件和模块看起来像是膨胀软件(Bloatware)。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微软试图通过插入新的模块来更新现有的核心组件。
以Windows XP为例,即使仅有128MB的内存,它的运行速度也快于Ubuntu。例如,操作系统的某些部分由全新和现代的用户界面元素(UWP,即通用Windows平台应用)组成,而其他部分仍然沿用老式的Windows 7风格的用户界面元素。
实际上,Ubuntu很好地将用户界面和系统核心分离开来。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没有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
此外,Ubuntu不会在安装时便提供所有功能,而是允许用户按需求进行安装,计算机配置较低的用户可以使用轻量级桌面环境。而Windows却没有照顾到低配置用户的需求。Windows的更新机制让用户头疼,而Linux则提供用户友好的平滑式系统更新,新的Ubuntu LivePatch甚至无需重启就可以升级内核。
极简主义和未来派设计
最新版本的Ubuntu包含了笔者最喜欢的GNOME桌面环境。GNOME体现了极简主义和未来派设计,以及风格统一的用户界面元素。重要的是,Ubuntu拥有作为拓展的桌面图标和类似Dock的功能。
此外,还有很多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进行安装的扩展程序。GNOME基本上为用户提供了真正所需的东西,没有使桌面过度复杂化。试比较一下Ubuntu和Windows上的文件管理器应用程序。
Ubuntu的文件管理器(GNOME)
Windows的文件浏览器
开发人员友好环境
与使用Windows相比,上手使用Linux确实需要一些技术知识。不过,Canonical团队似乎正在努力改进Ubuntu,通过提供Ubuntu软件商店之类的选择来满足一般计算机用户的需求。
笔者改用Ubuntu的主要原因是其开发人员友好的环境。Ubuntu有实用的内置工具:GNU C/C++编译器套件、make命令行工具等。此外,它能够比Windows更有效地运行像Docker这样的容器化工具,因为Linux架构比Windows更能支持容器化概念。Linux生态系统促使用户在各种情况下使用命令行工具。
即使是上下文菜单中一个简单的菜单选项也能极大地鼓舞开发人员。
安全性
安全性是所有数字平台的主要考量因素。恶意攻击令人困扰,笔者在使用Windows XP时遇到过由Brontok病毒引起的问题,它让计算机每隔几分钟就打开一个网页。
现在有很多恶意程序试图窃取个人数据,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在普通用户的市场份额方面,与Windows相比,Linux占有的比例较小(约为2%)。因此,针对Linux用户的恶意程序并不多,而大约78%的个人电脑用户在使用Windows时受到了恶意程序制造者的干扰。
操作系统安全性不仅与恶意程序有关,身份认证、硬件保护和网络安全也属于操作系统安全性。Ubuntu源代码已经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发布。与Windows不同,开发者社区可以接触到Ubuntu的源代码,因而能检测出系统漏洞的概率更高。
如今一切都在朝着云生态系统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操作系统渐渐变成了用户和硬件之间的“中介”。计算机硬件的价格日趋低廉,功能也日益强大,混合应用程序正在兼并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的本机应用程序。
可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讲,计算机在运行哪种操作系统真的无所谓。但作为开发者,笔者真的十分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