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风控的挑战:团伙骗贷逾十亿 线上信贷如何反欺诈?

大数据 新闻
作为一起新型贷款诈骗案件,相关监管部门和银行已关注到其中的欺诈风险,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暂停省内个人线上信贷产品。

 作为一起新型贷款诈骗案件,相关监管部门和银行已关注到其中的欺诈风险,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暂停省内个人线上信贷产品。

[[350286]]

随着大数据风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纯线上信用贷款”。这类贷款,一般只需要通过搜集到的借款人信息,多维度给借款人画像,借助APP等线上渠道申请,几分钟就能给借款人提供数万元到数十万元额度不等的贷款。

这种便捷贷款品种的出现,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近日,眉山市公安局查处了一个上百人的骗贷团伙,该团伙控制着133家公司账号,为6000多名从未有过贷款记录的“白户”缴纳公积金1.2亿,然后利用公积金缴纳记录,通过线上渠道向全国多家银行申请贷款,平均单人贷款额度高达20万-30万,最终给这些银行带来逾10亿元的坏账。

10月28日,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甘眉)园区分局专案组周警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长期跟踪,警方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且发现这个犯罪团伙已经盯上了企业“税票贷”。和个人信用贷相比,企业税票贷额度更大,一旦得逞,银行的损失也将更加惨重。

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今年4月份,警方就及时“收网”,首批抓获了24名犯罪嫌疑人。

周警官表示,这个上百人的团伙构建起了拥有8层级组织架构的严密体系,其中包括渠道掌控者、渠道组织者、渠道管理者、操作团队、垫资金主、洗钱团队、一般介绍人、贷款人,各层级之间相互不认识,被要求是单线联系,这也给侦破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义贷款人,一般是居住在偏远山区,从未贷过款或者申请过信用卡的农民等为主,金主替其垫钱补交公积金后,通过手机申请个人信用贷款,完成审核等,几乎当天就能拿到20万-30余万贷款。但前7级渠道层层提取后,贷款人往往只能拿到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的资金,有些贷款人甚至一分钱都拿不到。

据悉,本案已经造成了银行大量个人贷款逾期,或将造成信贷资金重大损失,影响恶劣,系四川省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贷款诈骗案。

作为一起新型贷款诈骗案件,相关监管部门和银行已关注到其中的欺诈风险,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暂停省内个人线上信贷产品。

蹊跷的公积金补缴

周警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案的案发,起于眉山市公积金中心发现异常。2019年10月,眉山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例行巡视中发现,9月有11家公司为124名“员工”补缴了上一年的住房公积金,共计缴存款170多万元。蹊跷的是,这些缴存款不是来自于公司账户,而是通过四个个人银行账户转入的。

公积金中心发现这一异常行为,担心有人要骗取公积金贷款,于是报警。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些账号直至一个多月后的2019年11月8日都没有其他操作,通过多方查证,也没发现其他异常,案件的侦破陷入困境。

细心的民警想到了去调取这些人的征信记录,果然发现了新线索。这124人中,有50人都于2019年9月21日,在同一家银行获得了信用贷款,每人25万元,而且这些贷款资金,到了贷款人银行账户后,短短几分钟之内便被分散到更多的账户中去。

至此,专案组几乎确定了侦查的方向,嫌疑人利用补缴公积金记录作为信用凭证,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目的就是骗取银行贷款。随着调查的深入,证据越发充分,这些贷款几乎全部逾期,且从贷后第一个月就没有还钱。

至于嫌疑人为何能成功帮助数百人的“白户”补缴公积金贷款,专案组民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第一层渠道的掌控者起了关键作用,他们一般通过侵入计算机、贿买等方式攻破公积金系统。

比如王某对计算机颇有研究,是名“黑客”,他和李某两人了解到许多企业和个人没有修改过公积金原始密码后,开始非法侵入四川省内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盗取了数十家公司账号后,擅自更改录入就职员工信息。

2019年底,一个小插曲更让专案组坚定了案件的侦办方向。一名50余岁的中年女性江某只身来到了眉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希望提取自己的公积金,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公积金账号,也不知道缴存单位等提取的必要条件,而公积金账户信息里,确实有缴存记录,账户中还有余额。

无差别薅银行信用贷羊毛

随着调查的深入,专案组发现在补缴了公积金后,嫌疑人就会迅速带着从中介手里获得的客户到各个银行去申请个人信用贷款。

周警官介绍:“公积金的缴存记录,只要推送给银行后,有的银行就会直接认定,有公积金的借款人,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符合贷款条件,就能获得额度不低的信用贷款,APP线上申请,几分钟就可以到账。”

对于贷款银行的选择,周警官称:“对银行的选择,他们是来者不拒,只要能贷款的都去试试。一家没成功就会换别的银行。而且担心事情败露,一般在一个地方两三天就更换地点。”

至于贷款人的选择,他们倾向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文化程度较低,此前对金融不了解,没有贷过款,没有办过信用卡,“征信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的客户”。这些人被蛊惑后就主动配合骗贷行为,比如有的会被告知,“能帮忙办理贷款,但是贷下来后本人拿不到那么多,你本人也不用还,有人帮你还。”

很多目不识丁的人,就是抱着“不用还”,反正还能得一部分钱的心态,配合了贷款的办理。

据专案组介绍,这些目不识丁的村里人,会被中介要求带到成都等地,首先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办理五六张银行卡,并且开通手机银行,然后下载一些银行的APP,开始申请信用贷,并按照要求配合做好人脸识别等环节。

一般每个贷款人能贷20万-30万元左右,但每一层都会提走不同的金额。比如,“渠道掌控者”每出售一家公司的名额,就要收取6万-10万的费用;“渠道组织者”收取每名贷款人的贷款总金额的5%加每人一万元的人头费;“管理者”收取每名贷款人贷款总金额的5%加包装垫资费等;中介也要收取介绍费,有的还有多个中介层级。

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推荐

2023-07-31 07:43:29

保险反欺诈前沿技术

2017-05-10 16:09:28

互联网

2023-09-15 07:28:02

2021-09-06 14:34:28

瑞数信息Gartner安全

2015-09-25 10:46:48

2015-09-17 10:30:45

2016-05-17 10:26:51

2019-03-11 10:05:21

威胁猎人

2021-09-01 18:37:36

大数据功能风控

2016-12-09 09:00:32

大数据风控金融

2018-05-16 08:16:24

京东互联网金融

2020-07-21 20:56:18

金融风控反欺诈腾讯安全

2016-10-14 13:27:13

大数据互联网金融

2017-02-24 19:45:58

2020-06-28 09:53:16

大数据个人隐私技术

2020-12-30 13:15:59

大数据银行疫情

2015-07-29 14:16:43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2015-10-15 15:56:51

大数据金融互联网

2024-05-09 12:01:37

2016-11-01 09:23:24

大数据风控互联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