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5G技术的全面落地,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了解到,该机构正在与华为培训学院签署协议,在数字人才发展以及行业赋能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培养全球通信技术(ICT)人才,促进5G+泛行业人才的生态发展。
根据一份双方合作发布的《5G人才发展新思想白皮书》,到2030年,中国社会行业所缺的5G直接和相关的人才达到800万。
对此,行业已经切身地感受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总经理王瑞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5G不仅仅是4G+1G,结合其他技术还会有更大的缺口。我们需要的人才是覆盖各行各业,能够满足5G+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
华为培训学院过去23年已经培养了ICT领域人才超过150万。王端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行业需要从政策到机制,再到行业的标准,以及行业技术融合的各个应用层面,共同推动5G技术的发展。“这是一套体系。”他说道,“华为已经提供了一套认证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和应用两个方向。这套体系会在各行各业中进行使用,加速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院长张雪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5G人才培养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是融合,5G带来的是产业的融合;另一个关键词是复合型的人才,这是最大的变化。我们不是不仅仅靠运营商就能把产业做起来,而是要跟行业紧密融合,技术领域上至少要跨两个维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国家智库,服务内容涵盖包括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新型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除了5G人才的缺口之外,在其他高科技领域,中国同样面临人才不足的挑战。比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各类芯片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部也在主动布局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学科专业。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到2022年,预计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近25万。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分析,虽然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数逐年增多,2019年就业人数超过了50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0%,发展有所改善,但从当前产业发展态势来看,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且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在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教授王志华认为,我国高端人才的缺乏,一方面与国内高校对芯片研发和人才的培养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研发基础相对薄弱。
“ICT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既要考虑从0到1的创新,也要考虑怎么提高工艺水平,把产品质量做好,使之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应用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是创新的关键。”王志华说道。
张雪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高校已经加强了高科技人才的培训课程。“ICT教学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些年也开展了一些国际合作的项目,不仅仅限于5G,而是整个ICT行业,都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