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缓存更新的设计方法,值得一看

开发 前端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在系统中缓存更新的设计,因自己经验有限,所以这些缓存设计来源于网上,我只是在这里总结一下

前言

Hello,everybody,我是asong,今天我依然聊一聊缓存,不过今天我们聊的不是面试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在系统中缓存更新的设计,因自己经验有限,所以这些缓存设计来源于网上,我只是在这里总结一下,有什么不对的欢迎指出。

缓存预热 To solve 缓存冷启动

什么是缓存预热呢?我们都知道平常在跑步前都要热身,可以预防肌肉拉伤等一系例的好处。所以缓存预热具有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新系统上线后,我们可以将相关的缓存数据直接加载到缓存系统。这样可以避免在用户请求的时候,先去查询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缓存的问题。用户可以直接查询事先已被预热的缓存数据。其实缓存预热是为了解决缓存冷启动问题,我们新系统上线后,redis集群启动后,没有任何的缓存数据,这就是redis的冷启动。

如上图所示,如果不进行预热,那么Redis初识状态数据为空,系统上线初期,对于高并发的流量,都会访问到数据库中,对数据库造成流量的压力。

如何解决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会有缓存预热这个问题,那么就要想一下对策咯。可以分析出以下两点:

  • 需要统计访问频度较高的热点数据
  • 使用LRU数据删除策略,构建数据留存队列

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如下方案:

  • 首先,通过 nginx + lua 的方式,把访问流量数据上报到 Kafka,也可以是其它的 mq 队列。
  • 然后使用实时计算框架(如 storm 、spark streaming、flume)从 kafka 中消费访问流量数据,实时计算出访问频率高的数据,这里统计出来的可能只会有编号信息,如商品编号或博客编号等。
  • 最后,根据编号从 mysql 数据库中查询出具体的信息,写入 redis,开始提供服务。

缓存更新的几种设计

1. 先删除缓存,在更新数据库

虽然这是一种错误方法,但是这种设计也是属于缓存更新的一种方法,所以大家还是要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还是那句话:知其所以然嘛。

这种方法就是在更新数据库时,先删除缓存,然后在更新数据库,而后续的操作会把数据在装载到缓存中,这种逻辑在并发时就会先脏数据,看如下图:

我们解释一下上图的操作,两个并发操作,一个是更新操作,另一个是查询操作,更新操作删除缓存后,查询操作没有命中缓存,先把老数据读出来后放到缓存中,然后更新操作更新了数据库。于是,在缓存中的数据还是老的数据,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脏的,而且还一直这样脏下去了。所以这个设计是错误的,不建议使用。

2. Cache aside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模式,其逻辑如下:

  • 查询:程序先从cache中获取数据,有数据直接返回,没有得到,则去数据库中取数据,成功后更新到缓存中。
  • 更新:先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成功后,再让缓存失效。

这种设计正好能解决上文出现脏数据的问题。我们来理一下,一个是查询操作,一个是更新操作的并发,没有了删除cache数据的操作了,而是先更新了数据库中的数据,此时,缓存依旧有效,所以,并发的查询操作拿的是没有更新的数据,但是,更新操作马上让缓存的失效了,后续的查询操作再把数据从数据库中拉出来。而不会像文章开头的那个逻辑产生的问题,后续的查询操作一直都在取老的数据。

那么是不是这种设计就不会存在并发问题了呢?不是的,比如,一个是读操作,但是没有命中缓存,然后就到数据库中取数据,此时来了一个写操作,写完数据库后,让缓存失效,然后,之前的那个读操作再把老的数据放进去,所以,会造成脏数据。但,这个case理论上会出现,不过,实际上出现的概率可能非常低,因为这个条件需要发生在读缓存时缓存失效,而且并发着有一个写操作。而实际上数据库的写操作会比读操作慢得多,而且还要锁表,而读操作必需在写操作前进入数据库操作,而又要晚于写操作更新缓存,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概率基本并不大。

我们可以为缓存设置上过期时间,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3. Read/Write Through

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将 缓存服务 作为主要的存储,应用的所有读写请求都是直接与缓存服务打交道,而不管最后端的数据库了,数据库的数据由缓存服务来维护和更新。不过缓存中数据变更的时候是同步去更新数据库的,在应用的眼中只有缓存服务。

流程如下:

  • Read Through

Read Through 套路就是在查询操作中更新缓存,也就是说,当缓存失效的时候(过期或LRU换出),Cache Aside是由调用方负责把数据加载入缓存,而Read Through则用缓存服务自己来加载,从而对应用方是透明的。

  • Write Through

Write Through 套路和Read Through相仿,不过是在更新数据时发生。当有数据更新的时候,如果没有命中缓存,直接更新数据库,然后返回。如果命中了缓存,则更新缓存,然后再由Cache自己更新数据库(这是一个同步操作)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出现脏数据的概率就比较低,但是就强依赖缓存了,对缓存服务的稳定性有较大要求,另外,增加新缓存节点时还会有初始状态空数据问题。

4. Write Behind Caching

Write Behind Caching又叫做Write Back,就是在更新数据的时候,只更新缓存,不更新数据库,而缓存会异步地批量更新数据库。这个设计的好处是让数据的I/O操作可以很快,异步的操作还可以合并对同一个数据的多次操作,性能上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其带来的问题是,数据不是强一致性的,而且可能会丢失。在软件设计上,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做出一个没有缺陷的设计,就像算法设计中的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一个道理,有时候,强一致性和高性能,高可用和高性性是有冲突的。软件设计从来都是取舍Trade-Off。另外,Write Back实现逻辑比较复杂,因为他需要track有哪数据是被更新了的,需要刷到持久层上。操作系统的write back会在仅当这个cache需要失效的时候,才会被真正持久起来,比如,内存不够了,或是进程退出了等情况,这又叫lazy write。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速度很快,效率会非常高,但是数据的一致性比较差,还可能会有数据的丢失情况,实现逻辑也较为复杂。

总结

上面讲的这几种缓存更新设计,都是一些前人使用的总结,这些设计也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设计,所以我们的设计多多少少会有问题,比如我们没有考虑缓存(Cache)和持久层(Repository)的整体事务的问题。比如,更新Cache成功,更新数据库失败了怎么吗?或是反过来。关于这个事,如果你需要强一致性,就要好好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软件开发或设计中,我非常建议在之前先去参考一下已有的设计和思路, 看看相应的guideline,best practice或design pattern,吃透了已有的这些东西,再决定是否要重新发明轮子 。千万不要似是而非地,想当然的做软件设计。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Go语言中文网
相关推荐

2015-07-30 14:20:27

面试攻略

2013-05-10 16:57:26

Android开发定制皮肤

2015-03-17 10:41:36

2019-05-24 10:29:29

华为咨询

2012-07-24 09:29:33

黑帽大会

2022-07-29 20:44:06

算力芯片数字化

2017-01-05 10:43:53

Liunx

2015-12-02 09:59:14

2019-10-17 17:45:02

判断浏览器前端

2019-01-13 16:18:25

云计算多云部署Kubernetes

2011-04-20 14:48:56

扫描仪

2022-11-30 14:33:51

网络安全安全技术

2019-03-26 09:20:12

苹果 iOS系统

2013-07-18 13:18:12

2019-08-27 09:03:13

工具插件开发

2023-08-08 11:46:36

2019-05-23 10:46:53

深度学习代码算法

2020-12-21 09:32:49

开发设计UI

2020-12-02 19:09:24

开源源代码文件

2020-01-30 09:03:14

架构运维技术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