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 io_uring 只适用于存储 IO?大错特错!

存储 存储软件
传统高性能网络编程通常是基于select, epoll, kequeue等机制实现,网络上有非常多的资料介绍基于这几种接口的编程模型,尤其是epoll,nginx, redis等都基于其构建,稳定高效,但随着linux kernel主线在v5.1版本引入io_uring新异步编程框架,在高并发网络编程方面我们多了一个利器。

[[34462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云巅论剑」,作者费曼 。转载本文请联系云巅论剑公众号。  

 1. 概述

传统高性能网络编程通常是基于select, epoll, kequeue等机制实现,网络上有非常多的资料介绍基于这几种接口的编程模型,尤其是epoll,nginx, redis等都基于其构建,稳定高效,但随着linux kernel主线在v5.1版本引入io_uring新异步编程框架,在高并发网络编程方面我们多了一个利器。

io_uring在进行初始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其框架自身的高性能和通用性,不仅仅面向传统基于块设备的fs/io领域,对网络异步编程也提供支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linux下一切基于文件概念的异步编程。

2. echo_server场景下的性能对比

我们先看下io_uring和epoll在echo_server模型下的性能对比,测试环境为:

1. server端cpu Intel(R) Xeon(R) CPU E5-2682 v4 @ 2.50GHz, client端cpu Intel(R) Xeon(R) CPU E5-2630 0 @ 2.30GHz

2. 两台物理机器,一台做server, 一台做client。

Note: 如下性能数据都是在meltdown和spectre漏洞修复场景下测试。

上图是io_uring和epoll在echo_server场景下qps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笔者的测试环境中,连接数1000及以上时,io_uring的性能优势开始体现,io_uring的极限性能单core在24万qps左右,而epoll单core只能达到20万qps左右,收益在20%左右。

上图统计的是io_uring和epoll在echo_server场景下系统调用上下文切换数量的对比,可以看出io_uring可以极大的减少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次数,在连接数超过300时,io_uring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次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 epoll 网络编程模型

下面展开介绍epoll和io_uring两种编程模型基本用法对比,首先介绍下传统的epoll网络编程模型, 通常采用如下模式:

  1. struct epoll_event ev; 
  2.  
  3. /* for accept(2) */ 
  4. ev.events = EPOLLIN; 
  5. ev.data.fd = sock_listen_fd; 
  6.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_listen_fd, &ev); 
  7.  
  8. /* for recv(2) */ 
  9.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10. ev.data.fd = sock_conn_fd; 
  11.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_conn_fd, &ev); 
  12.  
  13. 然后在一个主循环中: 
  14. new_events = epoll_wait(epollfd, events, MAX_EVENTS, -1); 
  15. for (i = 0; i < new_events; ++i) { 
  16.     /* process every events */ 
  17.     ... 

本质上是实现类似如下事件驱动结构:

  1. struct event { 
  2.     int fd; 
  3.     handler_t handler; 
  4. }; 

将fd通过epoll_ctl进行注册,当该fd上有事件ready, 在epoll_wait返回时可以获知完成的事件,然后依次调用每个事件的handler, 每个handler里调用recv(2), send(2)等进行消息收发。

4. io_uring 网络编程模型

io_uring的网络编程模型不同于epoll, 以recv(2)为例,它不需要通过epoll_ctl进行文件句柄的注册,io_uring首先在用户态用sqe结构描述一个io 请求,比如此处的recv(2)系统调用,然后就可以通过io_uring_enter(2)系统调用提交该recv(2)请求,用户程序通过调用io_uring_submit_and_wait(3),类似于epoll_wait(2),获得完成的io请求,cqe结构用于描述完成的ioq请求。

  1. /* 用sqe对一次recv操作进行描述 */ 
  2. struct io_uring_sqe *sqe = io_uring_get_sqe(ring); 
  3. io_uring_prep_recv(sqe, fd, bufs[fd], size, 0); 
  4.  
  5. /* 提交该sqe, 也就是提交recv操作 */ 
  6. io_uring_submit(&ring); 
  7.  
  8. /* 等待完成的事件 */ 
  9. io_uring_submit_and_wait(&ring, 1); 
  10. cqe_count = io_uring_peek_batch_cqe(&ring, cqes, sizeof(cqes) / sizeof(cqes[0]));    
  11. for (i = 0; i < cqe_count; ++i) { 
  12.     struct io_uring_cqe *cqe = cqes[i]; 
  13.     /* 依次处理reap每一个io请求,然后可以调用请求对应的handler */ 
  14.     ... 

总结下:为什么io_uring相比epoll模型能极大的减少用户态到内核态的上下文切换?举个简单例子,epoll_wait返回1000个事件,则用户态程序需要发起1000个系统调用,则就是1000个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而io_uring可以初始化1000个io请求的sqes, 然后调用一次io_uring_enter(2)系统调用就可以下发这1000个请求。

在meltdown和spectre漏洞没有修复的场景下,io_uring相比于epoll的提升几乎无,甚至略有下降,why? 我们不是减少了大量的用户态到内核态的上下文切换?

原因是在meldown和spectre漏洞没有修复的场景下,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开销很小,所带来的的收益不足以抵消io_uring框架自身的开销,这也说明io_uirng框架本身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详细的epoll和io_uring基于echo_server模型的对比程序在 :https://github.com/OpenAnolis/io_uring-echo-server(详见原文链接)。

5. 接下来的工作

1.目前从分析来看,io_uring框架本身存在的overhead不容小觑,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已经在io_uring社区进行io_uring框架开销不断增大的讨论,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优化尝试。

2.echo_server代表着一类编程模型,不是真实的应用,但redis, nginx等应用其实都是基于echo_server模型,将其用io_uirng来改造,理论上在cpu 漏洞修复场景下都会带来明显性能提升,我们已经在开展nginx, redis的io_uring适配工作,后续会有进一步的介绍。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云巅论剑
相关推荐

2023-02-07 19:46:35

NIOCQ内核

2023-04-12 18:36:20

IO框架内核

2023-10-20 06:26:51

Libuvio_uring

2021-07-11 23:25:29

Libuvepoll文件

2017-05-09 09:21:00

2021-07-07 23:38:05

内核IOLinux

2023-12-28 11:24:29

IO系统请求

2015-09-01 09:21:39

网络监控系统宕机

2021-07-03 08:04:10

io_uringNode.js异步IO

2011-02-25 09:08:22

LinuxSuSE Linux

2021-09-05 17:46:21

云计算No.jsio_uringJS

2023-12-14 08:01:47

环境复制微服务

2015-02-13 09:22:40

SDN网络管理员

2024-10-17 10:51:33

2023-12-06 07:28:47

阻塞IO异步IO

2021-11-04 10:42:43

汽车软件技术

2022-09-02 17:47:46

Linux笔记应用

2011-03-11 15:53:07

CentOS安装LAMP

2018-12-13 11:19:21

2023-11-30 08:55:15

LinuxLibreOffic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