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告诉备份产品需要备份哪些文件和数据库,那么这种简单的方法可能会对用户数据的可恢复性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的备份选择实际上是在确保应该备份的数据被确实备份了和不备份无价值的数据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物理服务器中的数据
所有备份产品都需要在物理服务器上进行初始安装和配置。要让本文中提到的策略能够发挥作用,用户必须首先在数据中心的每个物理服务器上安装适当的软件和授权。在备份系统正常工作之前,用户必须进行初始连接和身份验证。
手动选择要备份的内容
这一技术通常与自动备份系统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 。用户将备份系统配置为备份所有的VM、数据库或文件系统,然后通过排除列表明确指出哪些内容不需要备份。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的方法,用户既可以通过自动备份方式确保备份了所有的重要数据,也可以自动排除那些已知的无用数据。
用户可以在UI(用户界面)中完成相关操作。在UI中,用户只需单击并手动选择没有任何价值的驱动器或数据库即可。如果管理员想节省空间,那么他们可以将测试数据库、BM或/tmp之类的文件系统添加到排除列表中,以确保空间不会被浪费。
设置选择性排除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通配符或正则表达式将不应备份的内容标识出来。例如,用户可以用* .tmp、*.bak,*.cache来指定需要排除的内容,那么带所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都不会被备份。熟练掌握正则表达式的用户则可以更为方便地排除不需要备份的特定类型文件,无论这些文件在何处.
通过打标签的方式识别需要备份的数据
通过标签识别需要备份的数据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方法。打标签的方式在VM领域中非常普遍。这样,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特定标签识别出哪些VM需要备份,还可以为它们指定备份方式。例如,用户可以识别出带有#database标签的VM需要备份,还可以为其指定具体的备份策略。带有#fileserver、#test等标签的VM的情况也是如此。
用户可以创建几种特定行为的备份策略,然后通过#标签将这些策略应用于不同的VM。
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自动备份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所有新的VM都会依据#标签被自动添加到适当的备份策略中。此时,用户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自动排除系统,以确保不会备份垃圾数据。
默认备份
只要使用自动备份或基于标签的备份,用户都需要一种包容性比较强的机制。例如,尽管带有某类标签或机制的VM或数据库未被设置为自动备份,但是用户又希望它们仍然被备份。用户使用智能系统(如基于标签的备份方法)越频繁,那么默认备份系统就变得越重要。
如果备份系统支持默认备份,那么通常它们的工作方式如下:该策略会备份所有未被自动策略或基于标签的策略选中的VM或数据库。虽然该策略不会针对特定系统的需求专门进行调整,但是至少会对其进行备份。用户可以监视该策略,查看默认备份是否备份了所有的系统。如果是,用户应该检查一下其中的原因,并通过适当的备份配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用户需要牢记,备份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用户无法恢复未备份的内容”。没有人会因为备份太多数据而被解雇,许多人被解雇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没有备份足够的数据。
用户只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浪费的备份空间,宁可失之过于谨慎也不能冒风险。与备份无价值的数据相比,用户更应关注未备份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