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新闻 系统运维 中台
能和中台扯上关系的太多了,回到运维领域,是否有一个运维中台存在?它是否是个玄幻话题?抑或是为了概念而概念?如果有,我们该如何抽丝剥茧的理解它呢?

 [[329509]]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朋友圈疯传,【中台搞了2年,项目叫停,CIO被裁!本以为中台是道送分题,没想到是送命题!】。从结果来说,这个项目肯定是失败的,文章中透露出中台是“最短的笑话”和”玄学”之类的表达。很多时候把中台看成一个技术课题,但做着做着发现不对,它又是一个组织课题和业务课题。
在前不久的【数字化奇葩说】第一期关于ERP和中台的讨论,我也作为嘉宾参与并发表了个人观点【见文末】。其实想表达的是,能和中台扯上关系的太多了,回到运维领域,是否有一个运维中台存在?它是否是个玄幻话题?抑或是为了概念而概念?如果有,我们该如何抽丝剥茧的理解它呢?

第一章,过去的运维平台建设思路

从14年底开始,互联网运维理念兴起之后,传统行业也开始日益重视运维平台的建设。甚至按照运维平台的建设情况来划分运维成熟度水平,典型阶段划分如下:

  • 手工运维
    以人工作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运维,发布、故障处理、巡检等等

  • 脚本化运维
    用一些自动化脚本来代替人工作业,有一些发布的脚本封装了人为操作。

  • 自动化平台运维
    用平台可视化封装各种场景化作业,按照场景细分,通道、原子作业库、场景编排库都开始出现了,最终界面可视化操作完成。

  • 数据化运维
    动化部分代替了人的事务劳动,此时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就出来了,而精细化运营的核心就是要借助数据来表达、驱动和优化,相关领域是ITOA。

  • 智能化运维
    行业也在提AI代替人的运维,基于模型和算法来把一些运维场景接管起来,比如说事件根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预测、异常探测等等。最终肯定是希望 AIOps 来实现无人化运维 NoOps。

过去的运维平台建设是碎片的,缺啥立项做啥,其中原因是:

  • 没有整体规划设计
    在我几年的创业过程中,也接触了多个行业的客户,能够提出整体规划设计的运维部门寥寥无几,而运维体系建设得好的公司恰恰都是那些做了整体规划的。

  • 竖井式的组织架构
    职能式的组织架构导致规划的完全割裂,独自建设。很有意思的是,在传统企业,A部门不了解B部门的平台建设内容。一个例子:联邦CMDB绝对是竖井式组织架构下的妥协结果。曾经见过一个金融企业,运维平台工具加起来有接近百个之多。

  • 历史遗留的累积
    历史遗留是不可回避的,但也是事实存在。历史遗留不可怕,可怕的是建设没有延续性,来了就重做,重新立项。我认为一定周期的重建是OK的,否则都是瞎搞。这个和IT发展规律一样,技术是有采用周期的。

  • 过多倚重乙方服务支撑
    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是依赖乙方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乙方建设方案边界本来就有重复的,最后就变成各种交叉重叠,导致系统职责不清。建设了几年,发现没有很大的变化,还在原地踏步。今天甲乙双方的关系也要发生变化,更应该以“精益Partner”的方式来看待彼此,确保整个发展过程的延续性。

围绕运维的目标:高可用、连续性、成本、效率和质量目标,碎片化的平台是没法提供协作能力的。而运维作为一个服务主体存在,它的服务化需要整合后端的各个能力,否则无法直接暴露给它的被服务部门。

第二章,关于运维组织架构的讨论

首先我想和探讨一下组织命题:康威定律和反康威定律。康威定律是组织架构影响IT系统架构的设计;反康威定律是IT系统也会影响组织架构设计。这个地方至少暴露出一个逻辑:组织架构和IT架构设计的匹配度问题。在文章开头讲的那个项目,如果组织架构不变,失败实在难免。一方面固化的组织架构无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中台落地也是灾难;另一方面,中台落地之后,组织架构不适应调整,业务流程不再造,中台也是裹脚布。
运维组织架构过去一直是按照职能组织架构设计的,比如说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安全管理和一线NOC等等。在某些行业,为了打通这些职能,上面还设计了其他职能部门:运行调度管理、流程管理等等。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能力是职能部门建设,管理制度是上层部门制定的,这个时候脱节也是不可避免。

很早讲过今天的运维组织架构一定要“面向应用运维+运维开发”的组织架构来设计,以应用为中心来驱动整个运维协作过程,拉通前后端资源。个人很喜欢TOGAF架构,觉得应用架构是架构的核心,没有应用架构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管理支点。随着未来工作负载逐渐迁移到容器之上,你对应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云原生应用标准会更加的普及,应用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普遍。

运维开发是取决于平台的建设模式,是自研,是共研,是外研,这个要结合企业自己的情况来定。自研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的,必须要按照业务系统研发的配置来做,是和规模大的企业;共研是核心能力外包给第三方,但是要求在开放源码的模式,一起开发,适合规模中等的企业;外研,就是把平台能力交给第三方,适合中小型企业。这样的组织架构是从业务和技术两个维度拉通了底层职能部门,保证了最终的运维服务化输出。

我们要注意模块化架构和服务中台化架构的区别。在18年底,我发现连续做了三年多的EasyOps产品,是个模块化产品,表现是多客户需求无法协调,开关随处可见,最糟糕的就是为某个客户做的开关。注意:模块化平台不等于碎片化平台!
随着我们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行业越来越多,挑战就出来了——无法基于模块做公共能力抽象,让我们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异常缓慢。造成此问题的核心原因,客户每次提的需求都要经历优维的每个角色(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开发经理)。后来对产品做了一个定义:Product = Platform + Plugin。
Platform就要基于业务域做公共能力抽象,如资源管理、应用部署、环境管理等等,这就是我所说的运维中台;Plugin 就要基于公共平台能力做个性化封装,我们称之为微应用。确定了这样一个产品架构,19年初,我们对公司组织架构做了一次调整(如下图)。“一个战略的落地必须要组织大脑先动”,必须要把屁股从原有的位置上挪开,才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

组织架构调整到了,接下来就是业务认知的问题了。

第三章,运维的业务领域是如何划分的?

运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合IT对象、人和目标来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以前对外分享是从四个维度做过一些分析的: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此处不展开复杂的介绍,抛开这些复杂的因素,今天提出一个新的方法:运维生命周期分析法,先来看个例子: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理解运维整个过程,运维生命周期过程包含四部分:

  • 资产交付。完成一个从预算、采购到上架的过程过程管理,到加电状态。
  • 资源交付。按照业务和应用的需求,完成一个OS级的资源交付过程,会涉及到云的资源交付,这也是今天CMP的核心定位。
  • 应用交付。OS交付到应用部门之后,应用从部署到运行的过程,这是今天DevOps的核心定位。
  • 运营管理。在各类资源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要辅助各种运营管理手段、监控、事件、变更、可用性,连续性等管理

基于生命周期过程,把运维的生命周期过程框架抽象如下: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关于该生命周期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成不同的领域(Domain)业务模型。在这个地方,建议大家去了解和学习一下【领域驱动设计】知识,顺便推荐一本书《领域驱动设计 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以便我们更好的掌握一些业务设计语言和思维,在此也不做赘述。基于生命周期过程,我把运维的业务领域划分成如下九个部分:

  • 资产管理域(资产预算、采购和交付管理)
  • 资源管理域(统一IT资源管理)
  • 资源交付域(统一云管)
  • 应用交付域(部署态)
  • 应用运行域(运行态)
  • 服务交付域(部署态)
  • 服务运行域(运行态)
  • 运营管理域(流程管理)
  • 运营调度域(运营管理)

有了业务域的划分,运维平台的建设边界也就确定了,要反过来支撑业务。运维也是有业务领域驱动,做大而全的产品,推销大而全的方案,当下看基本上不靠谱。

第四章,运维中台如何形成?

前面把组织架构和业务领域都做了详细分析,它们都是重要的前置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不认识清楚,运维的中台建设无从谈起。接下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看运维中台如何形成的?有两种观点我们需要讨论一下:

  • 运维中台是一套全新的技术平台
    如果谁这么说,我觉得是忽悠偏多的。
    千万注意,不要一上来就说要做一个新的运维中台,危险的想法!
    运维中台绝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必须要照顾企业过去的运维平台建设情况,当然不合理的部分该修理就要修理,该重建就要重建。
    就拿ITSM来说,无法流程协作,就需要修理;
    业务中台所依赖的技术中台部分大部分都是要重建,命令通道、数据通道、服务编排等等。
  • 运维中台是一套能力平台的整合,协作形成运维业务价值的输出
    很多公司的运维平台已经建设了部分,可以兼顾现有的系统建设现状,提供能力平台的整合,面向业务场景实现协作,这个才是正确的思路。

    在今天运维平台采购建议中,我给所有甲方的一个核心建议:

    谁不开放API,开放了后续API要定制,这种平台都可以不考虑。但今天在国内,由于2B服务商都喜欢贪大求全,什么都做,最终导致能力不断重叠,给客户也造成了困扰,比较喜欢聚焦模式,聚焦在一个业务域做深做透。

运维中台是通过整合,迭代设计出来,不是一次性开发出来的。因此这个地方提供的集成方案是分四个层次(暂时用手绘):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 基于门户的URI集成。

    实现各个平台入口级的整合,可以形成面向个人的四大入口:

    任务入口、服务入口、信息入口、产品入口

  • 基于微应用的UI集成。

    用微应用重新封装服务中台的能力API服务,实现个性化的服务输出。

  • 基于中台的API集成。

    通过统一API服务网关,把多平台的能力整合起来,统一服务输出给上层微应用模块。

  • 基于CMDB的数据集成。

    这个类似于servicenow的“one data model”的思想,实现所有数据的集成(不包括动态数据)。

有了这四层集成能力平台,给一个完整的运维中台例子(供参考):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 通用能力层。

    是技术中台的部分,是公共化技术能力的封装

  • 服务中台层。

    是按照业务领域构建的可复用的业务能力平台,一定要注意是按照业务域划分的。

  • 微应用层。

    是按照个性化能力封装的,数据和自动化能力的个性化。

  • 门户层。

    底层能力越来越多,复杂,屏蔽底层的复杂业务细节,需要门户来做多个维度收敛。

第五章,运维中台的行业化落地?

深入到行业领域,也看看运维中台如何在行业落地的(银行,券商,运营商,保险)。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要兼顾企业的组织架构、系统现状、人力情况及业务目标来定。我反对为了中台而中台,过度投入和设计很可能都是灾难。不要寄希望于这些新概念和新名词(包括AIOps),否则就真的变成一个送命题。我给很多客户设计的运维平台体系架构,以服务驱动的运维平台体系的构建,如下:

运维遇上中台,送分或送命?我是这样理解的

服务是有业务目标的,服务的上下、横向关系,我们要非常清楚。ITSM如何和后端服务整合?自动化运维整个过程和场景如何提炼?数据化运维平台的数据类型是什么?数据类型的不同带来的技术和平台有什么变化?数据的IT运营价值如何进一步去提炼?数据如何进行整合关联和业务理解?如何从数据模型和数据服务上面去打通各个能力?
作为一个规模化服务实体(如我们或者大型机构的运维部门),此时需要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打破壁垒,建设能力复用平台,做API全开放,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快速开发环境RAD,把个性化定制能力推到业务部门。由此延伸出来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是什么样的?运维开发team该如何去设置?各个运维职能小组内该如何配备相应的运维专家和运维开发人员?
运维研发体系需要做什么样的划分?中台开发和个性化开发如何形成赋能关系?中台开发一方面不断抽象提炼、共性化中台能力,另外还要结合IT趋势如何实现创新突破?这都是摆在运维复杂系统面前的课题。
更需要领导者对运维的业务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业务目标决定后面的平台形态,切不可“唯技术论”或者“技术至上论”。一个小创业公司Excel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你非要给他推荐一个大管理系统,不合适。需要认识运维中台的本质,绝不是一个技术中台,更不是玄幻之术,而是先有生命周期过程,而后是业务域的划分。一方面也要把自己手里的存货价值搞清楚,不要一上来就推倒重来,另外一方面需要查缺补漏的部分,可以补充。
总结:切忌一上来就中台搞定一切,技术化理解中台。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台背后的那些影响因素、服务体系和分块的能力建设,打好基础,再走向下一步:中台化。
接下来,基于中台,我还会写几篇文章:

  • 【深入解析运维自动化框架】
  • 【CMDB,统一数据模型的价值】
  • 【基于统一公共服务网关的平台能力集成】
  • 【运维中台配上低代码开发模式,绝佳的组合】

附录:【数字化奇葩说】,老王的观点:
1、中台和ERP的关系
观点:ERP是聚焦在企业内过程信息化管理;中台是聚焦在企业内外协同的过程统一数字化管理。
论述:ERP是基于一套管理理念,最终延伸出一套IT平台落地最佳实践,是企业内部全过程能力管理,其中分了多个模块实现;中台是数字化平台架构体系,分域分层建设的能力复用平台,ERP是部分企业的业务能力中台的一部分。
2、有了ERP,是否要建设中台?如何建?
观点:ERP平台是企业数字化中台的一部分,借助中台能力整合网关,中台建设更易形成。
论述:企业中台覆盖业务(应用)和数据两个领域,ERP作为企业业务的核心中枢平台之一,中台必须实现对其整合。通过API网关或者ESB技术实现企业应用集成,但中台的业务域还包含很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业务系统,中台还包含如积分、会员、支付、商品等等。

3、没有ERP,是否要建设中台?如何建?
观点:中台建设与ERP无关,它是对企业系统架构和组织架构一次全面重构升级。

论述:中台一方面要关注系统架构,更要关注组织架构和业务能力。没有匹配的组织架构,中台建设不起来,是属于无“脑”指挥;没有业务能力,中台建设也无从谈起,是属于无“心”执行。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台能力涵盖的范围会有所不同,而非必须要有ERP作为中台建设前提,如DevOps及运维、营销、敏捷供应链等等,垂直行业如地产、汽车、能源等等。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高效运维
相关推荐

2020-08-07 09:14:53

中台战略业务

2019-02-01 08:41:17

运维ITLinux

2017-07-18 10:16:27

强化学习决策问题监督学习

2023-06-06 08:20:07

运维Spring内存

2016-05-18 14:00:24

2024-07-04 11:14:26

网络技术

2016-06-20 13:15:59

2016-11-25 17:51:48

华为ICT

2022-04-19 07:31:28

事务隔离机制数据库

2012-08-15 14:58:01

运维架构师

2021-06-09 10:18:49

云主机

2014-09-23 11:10:22

运维

2018-09-21 09:15:39

2010-06-10 10:24:38

运维业摩卡北塔

2013-01-10 12:57:23

产品经理App产品设计

2013-06-17 11:21:27

2020-03-12 10:33:40

运维架构技术

2021-01-12 09:22:18

Synchronize线程开发技术

2009-03-06 09:55:48

职场晋升助理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