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冷链物流一般是指食品类的冷链物流,因为医药冷链与我们日常生活碰面不多,似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
但不管我们感受与否,它就在那里。因为疫情的影响,引起人们对于冷链物流与疫苗的重视与关注,而这些都与医药冷链有关。且随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的不断增大,原本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补充的医药冷链的发展也更加引人注意。
图片来源:pexels
但医药冷链的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高、物流技术和设施落后等问题也依旧严峻。那么物联网时代下的医药冷链又会如何发展呢?对温湿度尤其苛刻的医药冷链对物联网估计是爱不释手。
1. 医药类冷链物流发展现况
医药冷链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
通俗一点来说,冷链物流就是把疫苗、细胞因子、酶制剂、血液制品等对温度十分敏感的医药品,通过温度控制使医药品从生产到临床使用不发生变质的过程。
由于药物保存条件要求十分高,存储仓库与冷藏运输车等的建设与运行成本便居高不下,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从建设到运营中的成本都远超于传统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高昂便是医药冷链物流的问题之一。医药物流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12%,是美国的4倍,许多小型医药物流公司面对如此高成本的产业,为在同行业竞争中难以胜出,多数存在降低成本的现象,造成药品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相比,冷链物流行业呈现规模小且分布杂乱的现象。
医药行业上下游未整体规划、监管体系缺失、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制贫乏等都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从而使得医药冷链物流流通效率低下。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冷链物流“断链”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而这归根到底终究是医药冷链物流技术和设施落后的问题。
图片来源:pexels
据了解,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中各点仍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阻碍着冷链物流的前进脚步。这其中,还有大多数企业利用人工来检测并记录药品运输周转中的温度,使得温控数据不连续,缺乏药品全程温度监控反馈的技术,药品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流失无法准确维持,药效大打折扣。
由于国内没有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健全的冷链物流标准,许多储存药品的仓库不能达标。小型企业的生产、储存及运输等环节因技术的缺乏和设施的落后,使得药效无法保障,甚至生产出的药物危及人的健康。全程温控的冷链物流系统呼声强烈。
当然,尽管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从历史的长河回头遥望,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进步也同样不能忽略。
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冷链物流发展,近年一直积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2009年《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医药物流服务规范》等五项冷链国家标准获批立项。2011年商务部出台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同年新版GPS也正式挂网征求意见;2018年我国再次5项新增冷链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
而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也在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些新技术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得到应用,如RFID、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冷链GPS和实时温湿度监控等技术。
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医药电商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医药服务。
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使用对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人命关天,医药冷链断链引发社会事件的负面效应还深刻犹存。物联网能改变这样的结局吗?
2. 物联网技术如何让医药冷链物流不断链
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药品电子监管引起人们广泛关切。2016年3月的山东疫苗事件被曝光,由于疫苗在冷链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监管缺失,致使未经冷藏的疫苗通过非法渠道流向24个省市,非法涉案高达5.7亿元。
图片来源:pexels
且不说涉案金额的大小,由此引发的生命安全威胁就足以令人震惊。毕竟疫苗是一类特殊的药品,它们含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它可供免疫系统识别的特征(抗原性),同时又破坏了它们的杀伤力。
作为生物制品,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从疫苗生产出厂到接种,其中要经历多个流通、运输和储存的环节,为了保证疫苗的稳定性和抗原性,全程的冷链就格外重要。
未严格按照疫苗保存要求保存的疫苗我们可以叫做超温疫苗,正如新闻中所说,超温疫苗最大的问题就是失效。但是如果接种的是超温狂犬疫苗,其对人体未产生有效保护,若发生狂犬病毒的感染,那就真的是要命了。
对于整个人群而言,无效疫苗带来的影响可能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但长期的潜在风险依然是巨大的:试想,如果大多数人对于一种或者多种疾病的免疫接种都是空白,那势必会大大增加疾病大规模爆发或流行的风险,这才是本起恶性事件所带来的更大后果。
而早在2017年由深圳物联传媒举办的第九届深圳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中,浙江悦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健就说到,“近几年曝光一系列的疫苗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冷链脱节、监管失控造成的”,对疫苗等医药品无法进行全程温度控制和溯源正是问题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使医药冷链物流全程不断链并且可以实现溯源呢?
目前医药冷链市场上存在的传统监控方式均以监控环境温度为主,监测点与被测单个物体之间难以建立有效链接,形成监管漏洞。
而基于RFID技术的温度传感标签可能会是破局方法之一。将带身份识别的无源温感标签贴敷到疫苗的最小包装上,并以此作为数据采集点,将监管从环境温度细化到物体本身。
温度传感标签的“核心”是镶嵌在标签内的无源超高频RFID温度传感芯片,长3毫米、宽2毫米。它在具有物联网智能识别功能之外,更是一个微型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具有轻巧、不带电池、高精度及远距离测温等特点。
图片来源:pexels
同时,温度传感标签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通讯,达到实时采集、实时预警、超温报警、全程溯源的目的,防止数据篡改、作假等事件发生,将事后检查变为事中预警,使企业在降低冷链运输的成本的同时更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损耗率,并支持将全过程监控的数据向所有用户公开,用户可通过微信扫码等形式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所接种单品的全生命周期情况。
借助物联网的RFID技术,通过RFID标签就实现了对药品的全程溯源功能,同时还实现了对疫苗的全程温度物体监测,解决了医药冷链物流的断链问题。
尽管医药冷链物流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因素,但其前景依旧是未来可期。随着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我国冷藏药品需求迅速增长,以疫苗类制品、注射剂等为代表的主要医药冷藏品冷链物流行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物联网技术作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得力助手,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