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技术爆发总隐藏在需求背后,一场疫情让人与人的内心连接无比亲密,却也让彼此在物理空间上产生了距离,物联网则给了人们更多的交互可能。
根据《GSMA:2019年全球移动经济报告》和《华为GIV 2025》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量将达到28亿,IoT联接数量将达到1000亿。企业办公视频会议、移动教学、远程医疗对图像清晰度、传输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Wi-Fi接入终端越来越多,即使是家庭网络也因为智能家居让网络变得关键,不管是5G还是Wi-Fi,都会是物联网实现的技术手段。
从自动送货机器人到无人机,从远程医疗、远程授课到无人零售超市,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在迅速拓展。很多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控环境,而根据希捷的一项调查,在全球范围内安装的新视频监控摄像头每天将产生约566 PB数据,到2023年每天的数据量估计将达到3500 PB。这么多的视频数据需要庞大的计算力进行分析,传统人力在控制室看仪表板都是劳神费力,更何况还要提取出有效信息,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此外,无接触式服务也在盛行,机器人逐渐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例如具备嵌入式视频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复杂条件下搜集各类数据,再例如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对琐碎的行为数据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在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领域较为常见。而在结合了图像识别之后,其在运输场景中同样有所作为。
在工业领域,仓储自动化需要机器人的帮忙,运行速度2米/秒的AGV小车在一个仓库里往往会有50-600辆,它们在将物品精准送至指定位置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如丢包卡顿)就会彼此影响,导致厂房运输瘫痪数小时,因此0零丢包的网络支撑至关重要。只要可以降低损耗率,如华为AirEngine Wi-Fi 6支持的无损漫游技术,就能够使AGV小车在大型园区中自由行动,漫游过程丢包从1.5%降低到0%,AGV运行效率提升36%,出单成功率提升超过30%。
无人机也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试验田。建筑行业是最早使用无人机的行业之一,这使施工监测成为整个预测期内全球出货量最多的应用领域。预计2020年该行业的无人机出货量将达到21万台,到2023年将增加一倍以上。无人机正在承担现场勘测和土方工程管理等任务。相比人类,无人机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更安全。
此外,Gartner预计全球零售业从业人员所使用的无人机数量将从2018年的每7.3万人一台增加至2020年的每1.8万人一台。零售配送无人机将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并帮助零售商将商品送到偏远地区客户的手中。但由于存在飞行路线协调、人口稠密地区的空域管理以及各种载荷的管理等监管限制和物流挑战,无人机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物联网环境中的节点增加让用户想要获得便捷体验变得困难,这也就引出了智能化的必要性,这在云端和边缘侧尤为常见。在网络边缘加入智能化的元素之后,可以让处于边缘的每个设备都拥有数据处理能力,而非只是将数据存在云端。与云计算融合之后,智能边缘可以规模化的配置和部署成千上万的边缘设备,并结合不同的场景进行自动调度,让物联网环境内的每个设备都能自行采集、计算、分析、反馈需求,在端与数据中心之间自由交互。
也就是说,要想讲物联网的价值最大化,智能物联网可以让每一盏路灯、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货架可以“听懂”人类的语言,AI与物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例如,联想就在利用自身在供应链、终端设备等层面的积累在智能生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也离不开软件算法的支持。
疫情让物联网技术就是融入了社会,而这种技术的演进无疑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