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鸿蒙之后,基于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统正式推出,鲲鹏计算生态初具规模

企业动态
进入智能时代,摩尔定律放缓,传统计算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世界需要异构、云边端协同且无处不在的多样性计算。未来十年是计算架构创新的黄金十年,多样性的计算架构创新需要每一位开发者参与进来。

 进入智能时代,摩尔定律放缓,传统计算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世界需要异构、云边端协同且无处不在的多样性计算。未来十年是计算架构创新的黄金十年,多样性的计算架构创新需要每一位开发者参与进来。

[[320343]]

这两天我参加了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注意到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基于鲲鹏和昇腾处理器的一系列软硬件新品,一个蓬勃发展的计算产业生态已然初具规模。

高性能的鲲鹏

CPU有很多指令集架构,最流行的就是Intel 的x86,此外还有开源的RISV-V,在手机端占据统治地位的ARM等。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ARM的算力从2000年的不到5%, 发展到现在82%,非常迅速。



 

量变总会引发质变, 所以华为在2004年开始投资研发第一颗嵌入式处理芯片的时候,选择ARM指令集是有一定道理的。

2019年初终于推出鲲鹏920系列服务器CPU,鲲鹏920处理器兼容ARM架构,可以支持32/48/64个内核,主频可达2.6GHz,支持8通道DDR4、PCIe 4.0和100G RoCE网络。在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方面有创新突破,把计算推向新高度。

操作系统openEuler

但是仅仅有CPU可没啥用,必须得有操作系统相配套,要不然怎么跑应用程序?

于是开源的服务器操作系统openEuler出现了,华为还联合一群“小伙伴”如麒麟软件、普华基础软件、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所等建立了一个开放的openEuler社区,“小伙伴”们可以基于openEuler进行定制,推出自己的商业操作系统,加速鲲鹏相关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和应用,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底座。



 

有了操作系统,才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因为接下来的路非常难走:建立一个生态体系。

可能很多人对生态系统没有直观感觉,我这里截个图,大家感受下,注意这仅仅是一小部分。



 

必须得“拉拢”开发人员进入自己的阵营,开发基于openEuler的软件,并且移植x86的软件, 虽说openEuler是基于Linux的,但是底层的CPU是基于ARM指令集的鲲鹏,所以对于很多用C/C++写的系统级软件来说,从x86转到鲲鹏,免不了干点儿移植的活儿。

为了把开发者吸引过来,华为特意搞了一套代码迁移的工具,包括软件栈分析,迁移准备,迁移调优,一套组合拳下来,能极大地提升迁移的效率:



 

应用程序迁移过来以后,就可以充分地利用鲲鹏的加速库,包括基础,压缩,加解密,存储,多媒体五大类。应用开发者可以在代码修改量不到1%的情况下,将性能提升大于10%甚至在加解密等场景下将性能提升超过100%,比如这个4800*4800矩阵乘法,软硬协同代码性能提升了100倍:



 

CloudIDE

移植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开发新应用的问题,但是鲲鹏的原生开发环境不容易获取。



 

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CloudIDE, 咱别在本地开发了,用几十秒的时间,在云端创建一个CloudIDE实例,开发者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一个可以联网的终端(PC, Pad,甚至手机), 连接到云端的CloudIDE, 就可以编程、调试,非常方便。

这个CloudIDE应该是基于VS Code 开发的,因为它的界面和VS Code简直一模一样:

 

我试用了一下,虽然是Web版本,但是体验还是很惊艳的,代码提示、快捷输入、调试等功能和本地的VS Code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开发者可以在IDE实例中一站式完成项目创建、编码、调试、测试、微服务容器化、华为云容器服务管理、容器实例部署等一整套云原生开发作业流。

开发者不需要在多个环境、页面、工具等来回切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华为云HDC官网的CodeLab环节(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cloudide/before_developing_microservices.html)去体验华为云上云原生开发的流程。

持续培养鲲鹏开发者人才

为了帮助开发者在鲲鹏平台上快速成长,华为打造了以开发者为中心的鲲鹏人才发展体系:

联合高校培养开发者:华为已经与50多家高校开展了鲲鹏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合作,让广大学生开发者掌握基于鲲鹏平台的开发技能。同时,华为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组织一系列开发者竞赛。

推出线下和线上学习材料和课程:开发了20多本与鲲鹏相关的线下教学辅导材料,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迁移等多个方面;开发了200多门鲲鹏在线课程,如华为云鲲鹏服务与解决方案、大数据入门与应用、架构设计基础等。

推出鲲鹏职业认证:发布了24类鲲鹏相关的职业认证,牵引鲲鹏开发者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涉及鲲鹏、GaussDB数据库、AI等热门科目。目前,华为认证已被众多企业与机构认可。

推出了面向鲲鹏开发者的扶持计划:加入该计划的开发者将享有非常优惠的学习与测试套餐,所有开发者均有机会受邀参与新品体验及品牌活动,参加各类比赛的优秀开发者还能被华为及伙伴优先录用。

面向四类群体人才扶持计划细则

华为在去年发布了沃土计划2.0,计划五年内投入15亿美元推动产业发展,并在全球发展500万ICT领域开发者,目前华为云开发者的数量已经增长到160万。今天,华为宣布2020年将投入2亿美元,并公布了针对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的人才扶持细则:

高校教研扶持:面向高校,提供1亿人民币的扶持金额,包括人才培养,云资源及样机支持,同时华为与教育部签署3年协议投入10亿人民币,共同推进人才的培养。

初创企业及开发人员扶持:面向初创企业及个体开发人员,以云资源及线下活动的方式发放1亿人民币的补助,每家初创公司最高可获得75万人民币的云券。

合作伙伴:面向合作伙伴,提供6亿人民币的扶持总额,其中3亿人民币一次性研发费用补贴,3亿人民币的云资源。

可以看出,华为为了建立鲲鹏生态,砸下了不少真金白银。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重大进展

可以看出,华为建立生态运用了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 在产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硬件开放:华为聚焦做好处理器、板卡和主板等,使能合作伙伴优先发展自有品牌的计算产品整机。目前全球已经有11家整机厂商基于鲲鹏主板推出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及PC产品。

软件开源:2019年12月31日,openEuler社区正式上线。今天,openEuler 20.03 LTS版本也正式上线,麒麟软件、普华基础软件、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所宣布发布基于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统。

使能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华为与产业伙伴联合成立了15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600多家的ISV伙伴推出了超过1500个通过鲲鹏技术认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府与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等行业。



 

写在最后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搞生态系统非常难,可是华为居然在两个方向上都试图建立生态,一个是鸿蒙的生态,另外一个是鲲鹏生态,更是难上加难。这里边既有美国打压之下的无奈,也有华为自身的雄心壮志。

中国的IT业发展到现在,应用层虽说非常繁荣,但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如果中国有更多的像华为这样的“硬核”企业,能够走向中间层,走向最底层,中国的IT就会真正地强大起来,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需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coderising获取授权。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51CTO专栏
相关推荐

2022-05-05 14:52:50

软通动力开源操作系统

2013-10-10 15:15:19

华为ICT华为

2013-09-03 18:11:34

HCC2013华为ICT

2014-12-24 11:08:14

华为AnyOffice

2023-10-07 15:00:24

物联网智慧城市

2013-07-24 09:51:40

惠普OpenStack

2009-06-14 12:05:48

Linux

2019-04-25 10:32:09

Rancherk3OSKubernetes

2020-10-23 11:58:29

5G网络技术

2020-01-03 10:16:30

华为开发者开源

2015-04-20 09:53:45

Android百度智能手表

2010-02-06 14:02:26

Android操作系统

2015-09-10 10:09:18

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生态环境

2019-12-20 13:02:55

鲲鹏长虹天宫

2010-04-15 11:15:04

2021-09-26 21:24:57

华为鲲鹏

2009-07-09 08:06:51

Chrome操作系统Chrome OSGoogle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