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新闻 Android
一直以来,App进程保活都是各大厂商,特别是头部应用开发商永恒的追求。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保活实现原理

本文由鸿洋大神提供,作者引用分享。

一直以来,App进程保活都是各大厂商,特别是头部应用开发商永恒的追求。

毕竟App 进程死了,就什么也干不了了;一旦 App进程死亡,那就再也无法在用户的手机上开展任何业务,所有的商业模型在【用户方】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早期的 Android 系统不完善,导致很多App有很多空子可以钻,因此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进行保活。

譬如说在 Android 5.0 以前,App 内部通过 native 方式 fork 出来的进程是不受系统管控的,系统在杀 App 进程的时候,只会去杀 App 启动的 Java 进程。

因此诞生了一大批“毒瘤”,他们通过 fork native 进程,在 App 的 Java 进程被杀死的时候通过 am命令拉起自己从而实现永生。

那时候的 Android 可谓是魑魅横行,群魔乱舞;系统根本管不住应用,因此长期以来被人诟病耗电、卡顿。

同时,系统的软弱导致了 Xposed 框架、阻止运行、绿色守护、黑域、冰箱等一系列管制系统后台进程的框架和 App 出现。

不过,随着 Android 系统的发展,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演变。

  • Android 5.0 以上,系统杀进程以 uid 为标识,通过杀死整个进程组来杀进程,因此 native 进程也躲不过系统的法眼。
  • Android 6.0 引入了待机模式(doze),一旦用户拔下设备的电源插头,并在屏幕关闭后的一段时间内使其保持不活动状态,设备会进入低电耗模式,在该模式下设备会尝试让系统保持休眠状态。
  • Android 7.0 加强了之前鸡肋的待机模式(不再要求设备静止状态),同时对开启了 Project Svelte,Project Svelte 是专门用来优化 Android 系统后台的项目,在 Android 7.0 上直接移除了一些隐式广播,App 无法再通过监听这些广播拉起自己。
  • Android 8.0 进一步加强了应用后台执行限制:一旦应用进入已缓存状态时,如果没有活动的组件,系统将解除应用具有的所有唤醒锁。另外,系统会限制未在前台运行的应用的某些行为,比如说应用的后台服务的访问受到限制,也无法使用 Mainifest 注册大部分隐式广播。
  • Android 9.0 进一步改进了省电模式的功能并加入了应用待机分组,长时间不用的 App 会被打入冷宫;另外,系统监测到应用消耗过多资源时,系统会通知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限制该应用的后台活动。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系统在不断演进,保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大约在 4 年前出现过一个 MarsDaemon,这个库通过双进程守护的方式实现保活,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过好景不长,进入 Android 8.0 时代之后,这个库就逐渐消亡。

一般来说,Android 进程保活分为两个方面:

  • 保持进程不被系统杀死。
  • 进程被系统杀死之后,可以重新复活。

随着 Android 系统变得越来越完善,单单通过自己拉活自己逐渐变得不可能了;因此后面的所谓「保活」基本上是两条路:

  • 提升自己进程的优先级,让系统不要轻易弄死自己;
  • App 之间互相结盟,一个兄弟死了其他兄弟把它拉起来。

当然,还有一种终极方法,那就是跟各大系统厂商建立 PY【朋友,然而我一直觉得是(pi yan)】 关系,把自己加入系统内存清理的白名单;比如说国民应用微信。当然这条路一般人是没有资格走的。

大约一年以前,大神 gityuan 在其博客上公布了 TIM 使用的一种可以称之为「终极永生术」的保活方法;这种方法在当前 Android 内核的实现上可以大大提升进程的存活率。笔者研究了这种保活思路的实现原理,并且提供了一个参考实现 Leoric。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终极保活黑科技的实现原理。

保活的底层技术原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我们想要保活,那么首先得知道我们是怎么死的。

一般来说,系统杀进程有两种方法,这两个方法都通过 ActivityManagerService 提供:

  • killBackgroundProcesses
  • forceStopPackage

在原生系统上,很多时候杀进程是通过第一种方式,除非用户主动在 App 的设置界面点击「强制停止」。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强制停止

不过国内各厂商以及一加三星等 ROM 现在一般使用第二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太过温柔,根本治不住想要搞事情的应用。

第二种方法就比较强力了,一般来说被 force-stop 之后,App 就只能乖乖等死了。

因此,要实现保活,我们就得知道 force-stop 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跟踪一下系统的 forceStopPackage 这个方法的执行流程:

首先是 ActivityManagerService里面的 forceStopPackage 这方法: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ActivityManagerService forceStopPackage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是通过 uid 为单位 force-stop 进程的,因此不论你是 native 进程还是 Java 进程,force-stop 都会将你统统杀死。我们继续跟踪 forceStopPackageLocked 这个方法: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forceStopPackageLocked

这个方法实现很清晰:

先杀死这个 App 内部的所有进程,然后清理残留在 system_server 内的四大组件信息;我们关心进程是如何被杀死的,因此继续跟踪 killPackageProcessesLocked,这个方法最终会调用到 ProcessList 内部的 removeProcessLocked 方法, removeProcessLocked 会调用 ProcessRecord 的 kill 方法,我们看看这个 kill: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杀掉了目标进程,然后会以 uid为单位杀掉目标进程组。

如果只杀掉目标进程,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双进程守护的方式实现保活;

关键就在于这个 killProcessGroup,继续跟踪之后发现这是一个 native 方法,它的最终实现在 libprocessgroup中,代码如下: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注意这里有个奇怪的数字:40

我们继续跟踪:

2020年Android最新保活实现原理揭秘

瞧瞧我们的系统做了什么骚操作?循环 40 遍不停滴杀进程,每次杀完之后等 5ms,循环完毕之后就算过去了。

看到这段代码,我想任何人都会蹦出一个疑问:假设经历连续 40 次的杀进程之后,如果 App 还有进程存在,那不就侥幸逃脱了吗?

实现方法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我们看这个关键的 5ms。假设,App 进程在被杀掉之后,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那么系统在一次循环杀掉老的所有进程之后,sleep 5ms 之后又会遇到一堆新的进程;如此循环 40 次,只要我们每次都能够拉起新的进程,那我们的 App 就能逃过系统的追杀,实现永生。

是的,炼狱般的 200ms,只要我们熬过 200ms 就能渡劫成功,得道飞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打地鼠这个游戏,整个过程非常类似,按下去一个又冒出一个,只要每次都能足够快地冒出来,我们就赢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如何在 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

再回过头来看原来的保活方式,它们拉起进程最开始通过 am命令,这个命令实际上是一个 java 程序,它会经历启动一个进程然后启动一个 ART 虚拟机,接着获取 ams 的 binder 代理,然后与 ams 进行 binder 同步通信。

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慢了,在这与死神赛跑的 5ms 里,它的速度的确是不敢恭维。

后来,MarsDaemon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它用 binder 引用直接给 ams 发送 Parcel,这个过程相比 am命令快了很多,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其实这里还有改进的空间,毕竟这里还是在 Java 层调用,Java 语言在这种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合有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特性:

垃圾回收(GC);虽然我们在这 5ms 内直接碰上 gc 引发停顿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由于 GC 的存在,ART 中的 Java 代码存在非常多的 checkpoint;

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信使有重要军情要报告,但是在路上却碰到很多关隘,而且很可能被勒令暂时停止一下,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通过 native code 给 ams 发送 binder 调用;

当然,如果再底层一点,我们甚至可以通过 ioctl 直接给 binder 驱动发送数据进而完成调用,但是这种方法的兼容性比较差,没有用 native 方式省心。

通过在 native 层给 ams 发送 binder 消息拉起进程,我们算是解决了「快速拉起进程」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还是不够。还是回到打地鼠这个游戏,假设你摁下一个地鼠,会冒起一个新的地鼠,那么你每次都能摁下去最后获取胜利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如果你每次摁下一个地鼠,其他所有地鼠都能冒出来呢?这个难度系数可是要高多了。如果我们的进程能够在任意一个进程死亡之后,都能让把其他所有进程全部拉起,这样系统就很难杀死我们了。

新的保活技术中通过 2 个机制来保证进程之间的互相拉起:

  1. 2 个进程通过互相监听文件锁的方式,来感知彼此的死亡。
  2. 通过 fork 产生子进程,fork 的进程同属一个进程组,一个被杀之后会触发另外一个进程被杀,从而被文件锁感知。

具体来说,创建 2 个进程 p1, p2,这两个进程通过文件锁互相关联,一个被杀之后拉起另外一个;同时 p1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1,p2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2,c1 和 c2 之间建立文件锁关联。这样假设 p1 被杀,那么 p2 会立马感知到,然后 p1 和 c1 同属一个进程组,p1 被杀会触发 c1 被杀,c1 死后 c2 立马感受到从而拉起 p1,因此这四个进程三三之间形成了铁三角,从而保证了存活率。

分析到这里,这种方案的大致原理我们已经清晰了。

基于以上原理,我写了一个简单的 PoC,代码在这里:

https://github.com/xinjianteng/Leoric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AMS 在执行杀进程时是一个 ProcessRecord 一个地来的(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frameworks/base/+/4f868ed/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am/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5766),也就是最终会执行多次 libprocessgroup 里的 killProcessgroup。

这样只要在杀死属于某个 cgroup 的进程时,另外的进程只要成功启动一次 android:process 是另外的的进程即可活下来。因为新对应新的 ProcessRecord,不会在上面那个循环里被杀死。此外,循环四十次反而给了超长的时间来启动新的,观察 log 可以发现 killProcessgroup 的间隔长达几十到一百多 ms。

改进空间

本方案的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但是要实现稳定的保活,还需要很多细节要补充;特别是那与死神赛跑的 5ms,需要不计一切代价去优化才能提升成功率。

具体来说,就是当前的实现是在 Java 层用 binder 调用的,我们应该在 native 层完成。笔者曾经实现过这个方案,但是这个库本质上是有损用户利益的,因此并不打算公开代码,这里简单提一下实现思路供大家学习:

如何在 native 层进行 binder 通信?

libbinder 是 NDK 公开库,拿到对应头文件,动态链接即可。

难点:依赖繁多,剥离头文件是个体力活。

如何组织 binder 通信的数据?

通信的数据其实就是二进制流;具体表现就是 (C++/Java) Parcel 对象。native 层没有对应的 Intent Parcel,兼容性差。

方案:

  1. Java 层创建 Parcel (含 Intent),拿到 Parcel 对象的 mNativePtr(native peer),传到 Native 层。
  2. native 层直接把 mNativePtr 强转为结构体指针。
  3. fork 子进程,建立管道,准备传输 parcel 数据。
  4. 子进程读管道,拿到二进制流,重组为 parcel。

如何应对?

今天我把这个实现原理公开,并且提供 PoC 代码,并不是鼓励大家使用这种方式保活,而是希望各大系统厂商能感知到这种黑科技的存在,推动自己的系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两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方案的存在,不过当时鲜为人知。

最近一个月我发现很多 App 都使用了这种方案,把我的 Android 手机折腾的惨不忍睹;毕竟本人手机上安装了将近 800 个 App,假设每个 App 都用这个方案保活,那这系统就没法用了。

系统如何应对?

如果我们把系统杀进程比喻为斩首,那么这个保活方案的精髓在于能快速长出一个新的头;因此应对之法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在斩杀一个进程的时候,让别的进程老老实实呆着别搞事情就 OK 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不赘述。

用户如何应对?

在厂商没有推出解决方案之前,用户可以有一些方案来缓解使用这个方案进行保活的流氓 App。

这里推荐两个应用给大家:

  • 冰箱
  • Island

通过冰箱的冻结和 Island 的深度休眠可以彻底阻止 App 的这种保活行为。当然,如果你喜欢别的这种“冻结”类型的应用,比如小黑屋或者太极的阴阳之门也是可以的。

其他不是通过“冻结”这种机制来压制后台的应用理论上对这种保活方案的作用非常有限。

总结

1. 对技术来说,黑科技没有什么黑的,不过是对系统底层原理的深入了解从而反过来对抗系统的一种手段。很多人会说,了解系统底层有什么用,本文应该可以给出一个答案:可以实现别人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功能,通过技术推动产品,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2. 黑科技虽强,但是它不该存在于这世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黑科技黑的了一时,黑不了一世。要提升产品的存活率,终归要落到产品本身上面来,尊重用户,提升体验方是正途。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22-10-24 08:03:04

MySQL数据库

2020-03-19 10:13:13

OkHttpWebSocket

2019-09-23 08:27:15

TCP长连接心跳

2019-12-31 09:11:01

后台Android系统

2020-09-22 08:52:50

平台实现消息

2020-03-02 15:05:56

Java前端学习路线

2021-07-19 09:25:19

数据库MySQL技术

2022-04-08 08:32:40

mobx状态管理库redux

2024-10-10 17:46:06

2012-12-27 09:40:41

大数据云端存储数据分析

2023-01-26 23:44:41

C++代码生命周期

2016-08-11 09:19:36

AndroidService通讯应用

2021-05-13 23:30:17

JavaScript 原理揭秘

2016-06-13 09:18:21

2024-10-11 16:57:18

2022-11-18 18:36:24

2012-09-24 10:03:04

Intel零能耗计算

2019-11-15 15:12:19

Windows激活KMS

2020-02-11 17:17:54

RSAC信息安全会议RSA大会

2010-09-17 15:25:03

JAVAJVM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