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如何让跨国远程开会更美妙

新闻
云沟通时代,我们不止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还希望能够跟对方做到无障碍可听可见的感知效果。

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远程沟通和协同办公模式——云会议,每天为成千上万的参会方提供线上面对面沟通平台,它把人们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无论参会者身处何方,使用任何终端入会,都能够轻松愉悦地聊天讨论。

 

随着云会议场景不断丰富,会议需求愈加复杂,远程沟通日趋频繁的当下,原有服务平台系统已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全时对云会议服务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

突破原有平台瓶颈

满足持续增长的用户和业务需求

全时云会议平台包含网络会议跟电话会议两部分,每天有数十万用户基于此平台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不过随着不断增长的用户和业务需求,原有会议平台架构服务之间高度耦合、相互依赖、部分业务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整个平台服务不稳定,业务快速迭代能力变差,再加上有部分核心服务一直单点运行,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出现多处性能瓶颈,给全时的运营带来了不小挑战。

最明显体现在跨地区/跨国会议上,当入会方太庞大数据压力太大令线路突然中断,就会令场面十分尴尬。

为了支撑快速增长的用户和会议业务需求,实现远程多方入会的方便与稳定,提升会议质量,全时云平台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布式以及服务化改造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服务单点化、各个服务器之间数据不共享、模块之间耦合度偏大等问题。

云平台架构全新升级

化繁为简 分而治之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新版云会议平台对整个架构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优化,对各个业务服务模块之间化繁为简分而治之,并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对部分核心业务去除单点,集群化运行,易于扩展,在性能稳定性以及业务快速迭代能力上做了较大优化。

全时云服务化分布式会议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

在服务之间的通讯方面,由于会议平台业务服务目前使用的开发语言较多,有基于C++开发的服务(例如音视频),基于JAVA或Go开发的API服务等。而我们主要采用RPC和MQ结合的方式,统一使用Thrift协议,并把集群服务之间的通信模式统一抽象为请求-响应、发布-订阅、管道-通信三种模式,开发底层公共通信模块库(tang-mq),在底层对集群间的通信进行统一管理,简化上层服务通信逻辑。

共享缓存使用Redis Cluster,开发该模式下支持pipeline等操作的tang-cache库,并对业务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抽象和逻辑简化整理,结合新的通讯模块,对各各服务进行了比较好的解耦,使用客户端负载均衡的方式实现部分核心服务如会议业务服务(会议管理以及传输管理)的集群化支持。

对单场会议、单个服务、单个业务以及整个服务实施不同的限流降级策略,会议信令根据优先级分成不同的等级,使用漏桶限流算法,对于触发不同等级限流阈值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策略,进行降级熔断处理,精细化控制,以增加整体服务的稳定性,防止因单场会议或单个服务业务异常触发雪崩效应,导致其他会议甚至整个服务不稳定。

对于录制,混音等消耗计算资源比较大的服务,定时上报资源使用率,优化分配和切换算法,支持动态扩容缩容,增加服务的稳定性和可运维性。

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会议节点分布式部署

就近接入
会议系统是一个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s)实时音视频通信系统,网络延时、抖动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会议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采用“就近接入”策略选择最优会议节点,减少网络延迟、抖动。

数据采集
客户端: 服务器会根据一些策略(就近接入)结合当时服务容量或者负载情况,下发一系列的服务器IP地址列表,客户端自身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对这些服务ip地址进行测速,并将网络类型,比如(WIFI,2/3/4G);访问目标服务时的测速数据(IO次数,每次IO字节和耗时,RTT估算值等)和服务质量数据将一并生成记录上传到后端大数据中心。
服务器: 服务器这边采集接入IP归属,比如电信,联通,移动,海外及其所属省市;用户开会的规模,同一个会中所有参会人的分布情况,语音接入VoIP,PSTN的占比等等数据上传到后端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基于采集的数据,通过规则对用户打上各种标签,生成用户画像,智能选择最优链路上的会议节点,最终提供给用户最优的体验。

混合部署
有很多客户有自己的私有云,他们的需求是将会议系统部署到他们企业内部,这就是混合部署。随着混合部署需求的越来越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部署跟维护上。目前全时云提供了一套轻部署方案, 部署一个会议节点即可加入全时云开会,但媒体流包括录制等重要文件都在企业内部,这样就保证了绝对的安全跟私密性。

分布式整体架构图

电话会议优先

优化电话系统整体可用性

近些年来,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公司内部、公司跟客户/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成为困扰很多公司的问题,随之兴起的远程沟通会议系统,也从最开始简单的多方电话模式,演进到异地多方接入、网络会议融合等模式。

电话会议目前面临的主要需求和问题

全时电话会议系统,上线至今服务过几百万电话用户,面对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全时历经几次大的架构改进,目前已形成一套高可用可扩展的电话会议系统, 以下是全时云服务分布式会议平台电话会议系统目前的架构:
这个架构目前也正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除了最基础的核心功能单元之外,我们在电话会议的分布式管理、会议/线路监控切换、多地同一会议接入、会议/电话实时监控等方面也做了优化工作,保证电话会议服务的整体可用和稳定。
电话服务分布式管理:全时采用多运营商、多地区相结合的方式接入线路,在地域电话路由服务中增加线路监控、负载监控,之后统一加入多电话会议服务中心,并采用优化过的负载算法及健康检查服务,当地域服务和电话服务中心线路不稳定的情况出现时,电话服务中心就能动态切换会议呼入线路,让线路不稳定问题的影响削减到最小。多区接入同一会议:在国内及国外进行分布式多点部署,就能够让接入方就近匹配站点,实现多地就近呼入同一场会议。异地节点之间的动态互联则采用专线+多路线路优化的方式,能够使音频延迟及音频传输质量达到最高级别。会议/电话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各服务中心及硬件资源情况,以实现动态预警,使软件服务及会议硬件资源能动态负载,资源负载小的组,可以动态承载移接过来的会议,当总体资源预警时,服务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扩充。对内接口及服务:根据服务功能级别,定义HTTP及RPC(TCP)级别接口,使用Nginx或LVS等实现负载均衡,同时提供对外MQ级别的事件通知机制,外部服务按需调取相关数据,对电话核心服务提供保护。
未来为适应应用多样化需求,全时云会议将集成接入各种应用端包括插件的呼入呼出,承载更多电话接入方,使云会议服务更加稳定,我们的服务可用性SLA高达4个9以上的级别。

资源监控与统计分析
传统对机器资源的监控、进程的监控方式已满足不了日益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我们需要对会议信令进行更细化的监控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系统设计或者业务逻辑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在业务服务、入口管理、数据链路层及消息中间件等多处地方进行分析,查看各种信令数据是否异常,包括监测单个会议是否正常、入口调用超时/TPS分析、客户端数据链路数据状态等。

实际使用时,除了常规的监控以外,我们选用了业界比较流行的ELK+FileBeat等组合工具,对于某些业务的分析,采用自建数据模型+自主实现的方式,让产生的数据统一输出到ELK;对MQ中流转的会议信令采用对正常业务影响较小的方式,从MQ中新增加一组消息分析业务,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业务服务数据,以便于在服务器或客户端版本的更新迭代中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Captain 来源: 全时
相关推荐

2010-05-18 14:19:13

安全通信

2013-12-30 13:01:15

锐捷网络智慧

2018-01-23 10:23:12

互联网

2020-02-26 15:00:00

远程办公Microsoft TTeams

2011-05-26 10:13:03

编程字体

2023-03-01 13:53:00

物联网技术智能城市

2020-07-19 08:44:11

Pandas绘图数据可视化

2016-11-07 12:11:26

大数据工具大数据技术

2014-11-20 19:27:41

AA租车

2020-06-24 10:16:10

SAP智慧企业数字化转型

2015-03-11 11:26:28

大数据更美好两会代表

2021-09-03 17:46:58

科技服贸会

2012-07-10 10:46:18

视频会议飞视美

2012-12-14 17:49:44

加密解密DLP

2023-06-05 11:40:23

2018-01-25 11:24:30

智慧照明

2020-05-09 08:58:53

插件Android Stu开发工具

2019-06-11 09:35:34

可视化工具图形

2015-10-29 17:50:19

互联网+英特尔智能安防

2018-01-11 16:17:12

物联网大数据Hadoop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