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七年的疫情“战争”爆发后,“非接触经济”还是纸上谈兵吗?

企业动态
在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物联网、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突然变得近在咫尺,也看到了非接触经济的概念再次出现。

 战争是让一个国家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是基于战争历史的一个思考。

辩证来看,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粗浅来说,战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类文明,但是纵观世界战争史,可以很明显发现,战争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就拿飞机来说,二战期间的飞机研发速度是二战后和平年代二三十年速度的几倍。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喜好引战的国家之一,但是它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早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就有一句名言:“美国的每一次战争,是人类进步的象征”。虽说是霸权主义,但是不可否认,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加速推动了社会和科技进步。

在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物联网、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突然变得近在咫尺,也看到了非接触经济的概念再次出现。

源自十七年前

十七年前,SARS疫情爆发。

当时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也像现在的疫情一样,采取了减少人员流动的措施,如缩短集中办公时间、取消或延迟各类展会、学校延迟开学。但是社会和经济一如往常需要运转,也正是由于疫情的催生,当时很多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提出了“非接触经济”的经济生活新形态。

其实,非接触经济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通过接触就可以实现目的的经济活动或方式,表现形式有视频会议、电商平台、电子政务等。

 

[[314482]]

 

虽然发展跨度并不大,但是我们仍能看到这些表现形式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当时,从2003年4月份的数据来看,新浪的在线商城日均页浏览量增幅约为20%。亚马逊的前身,也就是卓越网,在2003年4月成交金额超过1500万元,签单数每天都在5000个左右,日成交量高达50万元左右。虽然这两家公司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如03年那么强势,但是它们侧面证实了整个非接触经济的前景可期。

在2003年SARS疫情之后,非接触经济高光并不持久。可能是当时的网络技术发展还处于前期,通信还是以电话、短信为主,手机网络还是2G,普及程度和网络速度并未达到要求,而且像阿里巴巴、搜狐、新浪等互联网公司仍然处于发展期,并且当时的互联网泡沫众多,导致非接触经济并未获得很大的发展推力。

再从当今非接触经济的发展上回首来验证,它的表现形式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据悉,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约有2亿人次在线办公,可满足电话和视频会议需求的社交平台也涌现出不少,例如企业微信、钉钉、Zoom等;还有满足市场交易需求的电商平台,天猫、京东等;同时,在线展台、网络教育以及在线政务等形式也逐渐落地成熟。

 

物联网或是非接触经济的最佳载体

但是十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对于非接触经济的意识依然不强。前两天,钉钉和企业微信就出现崩溃的现象,因为服务器被挤爆了,这说明我们对于非接触经济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但是非接触经济是真实存在的,从上述互联网发展的表现形式来看,其所带来的新市场也是可触可及的。其实笔者更偏向于将目前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归于传统的“网络经济”,因为它更多地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之后下一代信息技术的载体能够更贴切地描述非接触经济的定义,可以作为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桥梁,其影响范围更广,作用力更强。

对于本次疫情,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接触,人与物直接不接触,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物联网技术也成为本次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手段。

从C端用户的角度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如何更加便捷的问题。由于疫情的特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商超都选择了关门来应对,但是无人零售变得更受青睐,可以看到,在10多天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里,就有一家无人零售超市,没有收银员等工作人员,客户购完商品扫码付款即可。不仅如此,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无人零售商超和无人贩卖机也经常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利用好无人零售,无疑是增加了疫情防控以及用户便利购物的有效手段。

 

[[314483]]

 

另外,智慧城市也为大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安全的服务。首先,在整个疫情传播迅速的情况下,用户获取自己所在小区和社区的确诊人数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到周边的疫情严重程度,做好防护措施。北京、广东、河南等省市都陆续发布并实时更新小区疫情地图,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大众及时避开高危传染区域提供了有效服务。

 

 

不仅如此,在各大火车站、飞机场、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域,安装了红外热成像自动测温仪,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热成像技术直观且非接触了解人流中各人员的体温,异常会自动报警。同时,在医院的高危测温环节,采用的RFID感温标签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所以,在人流密集区域和高传播风险的医院里,非接触式设备在未来将会更加普遍。

普通用户在未来需要物联网带来非接触的便利,企业和机构在未来将会更加需要物联网所带来的非接触式的效率。由于疫情的突发性以及非重灾区对于病情的认识不够深刻,完整的医疗方案需要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进来,所以对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会诊、研究的速度要求也随之增加,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利用通信技术、视频传输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后,专家的会诊、科研、手术指导场景都能够远程完成。2月3日,华为和中国电信提供支持的火神山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投入使用,提升了完善救治方案的效率,并降低异地专家前往武汉感染的风向。

当然,也有观点表示这次疫情所带来的非接触场景仅仅是疫情所带来的昙花一现,但是京东和菜鸟的配送机器人、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在疫情之前已经开始试点运作,车企里利用VR/AR的维修、装配等场景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医疗、工业中的高危场景可开发的潜能还有很多。未来,更多的企业和用户将会出现更多非必要的接触场景,所以笔者更愿意称非接触经济为“冬天里的封印”。

 

 

 

 

责任编辑:市场部 来源: 物联传媒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