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软件没你想的这么简单
我是19年专科应届生,18年7月,按照惯例学校将安排我们进行大三实习,不想去工厂又对毕业后出路堪忧的我,在家人“学一门技术靠谱”的思想下选择了软件开发培训这条路。
经“熟人”介绍,花钱进了一个线下的培训机构,为了证明花的巨额培训费没有白费,我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学习。
我每天七点到教室开始预习,坚持坐在第一排,晚上十点后才回宿舍。用时间虽然可以换来回报,但是想达到可以找工作的程度却没你想的这么简单。
基础阶段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时间换来不错的成绩,然而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差距却是不容忽视的。
起初我每次阶段考试排名都保持第一,天真的我以为一切都会很顺利,直到和一个本科实训班合班。
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总有人比我答的快,每天提前预习的成果别人随口就能答出,靠前的名次离我越来越远。
别人有大学三年的课程基础,而我只有三个月的积累,不论是根基的扎实程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都没办法比。算法、框架、源码阅读,我往往需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去追赶。
11月底,机构开始联系企业举办招聘会,专科学历让我连面试的门槛都达不到。好不容易等到要求低的岗位,基础不牢固面试又紧张,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打击。
因为平时表现较好,结业前任教老师让我帮做一个私活。设计数据库、搭项目、写文档,虽然只是简单的springboot+html,但实战让我接触到了以往通过看视频学习无法遇见的问题。
半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周末、没有固定饭点,凭着一颗学习的心硬是提前完成了这个项目。
任教老师经常“吹嘘”他当年在大城市经历,受他的影响,我也萌生了去一线城市发展的想法,我想要接触更大的平台和更新的技术。
虽然回想起当时的想法难免觉得可笑,但是那一刻编程的确成为了我的兴趣。
为了去一线城市发展,过年前后每天八点起床学习、下午看面试题,晚上自己做项目,这一年春节过得格外的快。
最煎熬的日子
转眼到了初八,两张票、一个行李箱,就这样我踏上了去魔都的路。
提前在家约好的十几家面试虽然已安排好行程,但落地后高昂的物价让我不得不省吃俭用。想找便宜的住处,又怕休息不好影响面试;想吃点好的,看了看银行卡又怕花光不好意思找家里拿。
2019年初,微博上被称为“互联网寒冬”。我的感受是每次的面试人格外的多,最多的一次是当天下午二十多个人争一个岗位。
起初,凭着包装的简历时不时还能约到新面试。然而过了一周后,面过的公司没有一家回复,唯一的慰藉就是还有一个同甘共苦的室友。
(最初的面试记录)
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从开始的每天三场面试,到后来两三天才能约到一家。各大招聘网加起来六七百份的投递都石沉大海。
难得约到一家面试邀请,虽然地段很偏,仍然兴奋的花两个小时地铁又公交的周转,为的仅仅是一次笔试的机会。满怀期待地去,灰溜溜地回,反复一次又一次。
(某软件投递纪录)
命运弄人
看着卡里仅剩的钱,后悔之前几家面的不错的公司,最后要价太高了无音讯。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心里莫名的心酸。晚上躺在狭小的床上我选择了妥协,包装的简历换成了应届生,开始投递起了一直嫌工资低的实习生岗位。
一家公司对我印象不错,电话邀约二面通过了,然而等待我的却是实施的岗位。
姑且不说被骗,虽然培训班同学转测试和实施的大有人在,但自己内心却不甘心:凭什么辛辛苦苦学了这么久了要我放弃!
经过两天的抉择后,在人事让我签实习协议的时候我选择了逃离。
3月28日,我妈妈生日。在通完电话后,我准备离开这座城市压的我喘不过气的城市。然而,当天下午我竟然意外接到了半个多月前投递的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
当时心里也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的回老家,心想只要让我做开发工资你说多少就多少绝不还价。经过绝望后的我似乎也释然了,面试时竟没那么紧张。两天整整六轮面试,我作为这家公司第一个实习生被录取了。
面试完回想自己之前十几家的面试经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浮躁。每天路上背着面试宝典,失利后又沉浸在失落里,没有认真去思考总结,虽然拿着面试的录音,却还是在死背题目。
成长
刚进公司需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入职培训,熟悉公司的框架和技术体系。
之前只是会些简单的Linux命令,公司分配给开发的Ubuntu搞得我很是难受,装环境和开发软件就花了一整天,吓得我晚上赶紧恶补。
接触新鲜事物总让人兴奋,我只花了两周就完成了培训任务,除了下班后会多留会自己研究,更多的还是感谢带训老员工的指导。
每当有问题时就趁他空闲时发消息,起身、让座、一脸认真听、最后诚恳答谢,一气呵成。中午再邀请他吃饭,虽然不一定让你出钱,但是这样来来往往关系就融洽了起来。
我公司965制,虽然不强制加班,但其实除了周五大多数人都会为了考核分多留一会。
有学弟问我选什么样的公司不加班,可能对于大多数和我一样的普通学生来说,刚出学校的时候真的没办法选择太多,但我觉得只要能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就值得。
我有同学进的大型外包,9 5.5 5加班按时计费,然而一个月就几个任务,成天和同事聊天打屁,过了几个月偶然间聊天他说连代码都快不会敲了。
也有朋友刚毕业进入就创业公司,月月996,甚至一个月可能就休一天恨不得把公司当家,但项目从手中从无到有他自己乐在其中,大半年后聚餐聊工作,对技术的认知和掌握已经超过我们不知多少。
培训完刚进事业部那会儿,正赶上项目大版本更新,连带我熟悉项目的人都没有,全让我自己看,另外再时不时的给我丢两个边角的接口文档找点儿事干。
我本可以抱着没事儿歇着就好的想法,但我内心还是想尽快的融入到工作中。手头没工作的时候我就主动去问,一组没有就问二组,二组没有就问开发经理。
一来二去我就被很多同事记住了,后面领导主动让组里人多带带我,于是才真正投入到项目主分支的开发。
刚开始每次提交代码Jenkins都警告,每周代码抽查自己写的代码都会被优化一遍又一遍。虽然让人难堪,但更容易让人记住。于是结合Checkstyle开始重视自己的代码风格,也会多看看老员工的代码,慢慢养成了代码重构的习惯。
在和同事熟悉过后我胆子就大了起来,Kibana怎么玩?计划任务怎么实现?Mongo怎么同步数据到es?只要我碰到不懂的我就记事本记着,抽空就问。
每次新功能立项会议结束回来后总会有人吐槽,我就竖起耳朵听,他们抱怨的问题往往就是技术不容易实现的地方。
凭着做事高效和勤学的态度,很快我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因为沟通理解能力不错,代表公司与多家政府机构进行了单独对接,直接面向客户进行沟通,和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对接也让我认识了不少朋友。
后来代表公司驻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和阿里、万达信息一起对接大数据平台完成支付宝小程序开发。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里的问题汇总平台,只需像百度一样输入,海量的解决方案尽收眼底。如果还不能满足现有问题,那么只需点击人工,阿里大佬在线解答。
说起沟通能力,不得不提一下大学社团对我的锻炼, 社团各种活动的参与和策划会让我变得外向、善于表达;在与老师、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让我学会待人的礼仪和技巧,所以在学习不拉下的情况下,大学社团还是值得尝试的。
(大学毕业时的证书和活动请柬)
从项目中去学习
这时我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成长,一开始我都是为了接触一些新技术而去学习,百度虽然方便,但照葫芦画瓢后也只是停留在会使用的程度。
后来我摸索出了从公司现有项目去学习的方法,从项目间数据的同步机制学习mq和quartz;从系统的角色、权限、菜单的控制学习springsecurity;从报表开发项目学习大数据量的查询优化和elasticsearch的应用,在慢慢熟悉系统的同时也理清了业务逻辑。
就这样,凭借对系统的理解以及不错的人际关系,从四月进入公司到十一月不到一年时间,在开发组调整后我顺利升到了组长职位。
后记
软件行业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思想,需要我们不断的充电才能不被淘汰。
每个人回想一路的艰辛也只有自己知道,但这一路的磨难让我们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每天坚持抽时间学习充实自己。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刘欣”的原创稿件,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coderising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