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份详细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大数据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分为: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和数据变换。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具体的方法。如果在一个项目中,你在这几个方面的数据处理做的都很不错,对于之后的建模具有极大的帮助,并且能快速达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为什么数据处理很重要?

熟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数据处理相关的工作时间占据了整个项目的70%以上。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模型的预测和泛化能力的好坏。它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解释性。

[[282381]]

而在真实数据中,我们拿到的数据可能包含了大量的缺失值,可能包含大量的噪音,也可能因为人工录入错误导致有异常点存在,非常不利于算法模型的训练。数据清洗的结果是对各种脏数据进行对应方式的处理,得到标准的、干净的、连续的数据,提供给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等使用。

有哪些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分为: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和数据变换。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具体的方法。如果在一个项目中,你在这几个方面的数据处理做的都很不错,对于之后的建模具有极大的帮助,并且能快速达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data cleaning) 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填补缺失值、光滑噪声数据,平滑或删除离群点,并解决数据的不一致性来“清理“数据。如果用户认为数据时脏乱的,他们不太会相信基于这些数据的挖掘结果,即输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1、缺失值的处理

由于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类的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和空缺。针对这些缺失值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基于变量的分布特性和变量的重要性(信息量和预测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 删除变量:若变量的缺失率较高(大于80%),覆盖率较低,且重要性较低,可以直接将变量删除。
  • 定值填充:工程中常见用-9999进行替代
  • 统计量填充:若缺失率较低(小于95%)且重要性较低,则根据数据分布的情况进行填充。对于数据符合均匀分布,用该变量的均值填补缺失,对于数据存在倾斜分布的情况,采用中位数进行填补。
  • 插值法填充:包括随机插值,多重差补法,热平台插补,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等
  • 模型填充:使用回归、贝叶斯、随机森林、决策树等模型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

哑变量填充:若变量是离散型,且不同值较少,可转换成哑变量,例如性别SEX变量,存在male,fameal,NA三个不同的值,可将该列转换成:IS_SEX_MALE, IS_SEX_FEMALE, IS_SEX_NA。若某个变量存在十几个不同的值,可根据每个值的频数,将频数较小的值归为一类'other',降低维度。此做法可最大化保留变量的信息。

总结来看,楼主常用的做法是:先用pandas.isnull.sum()检测出变量的缺失比例,考虑删除或者填充,若需要填充的变量是连续型,一般采用均值法和随机差值进行填充,若变量是离散型,通常采用中位数或哑变量进行填充。

注意:若对变量进行分箱离散化,一般会将缺失值单独作为一个箱子(离散变量的一个值)

2、离群点处理

异常值是数据分布的常态,处于特定分布区域或范围之外的数据通常被定义为异常或噪声。异常分为两种:“伪异常”,由于特定的业务运营动作产生,是正常反应业务的状态,而不是数据本身的异常;“真异常”,不是由于特定的业务运营动作产生,而是数据本身分布异常,即离群点。主要有以下检测离群点的方法:

简单统计分析:根据箱线图、各分位点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例如pandas的describe函数可以快速发现异常值。

3原则:若数据存在正态分布,偏离均值的3之外。通常定义: 范围内的点为离群点。

  • 基于绝对离差中位数(MAD):这是一种稳健对抗离群数据的距离值方法,采用计算各观测值与平均值的距离总和的方法。放大了离群值的影响。
  • 基于距离:通过定义对象之间的临近性度量,根据距离判断异常对象是否远离其他对象,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大数据集和存在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集
  • 基于密度:离群点的局部密度显著低于大部分近邻点,适用于非均匀的数据集
  • 基于聚类:利用聚类算法,丢弃远离其他簇的小簇。

总结来看,在数据处理阶段将离群点作为影响数据质量的异常点考虑,而不是作为通常所说的异常检测目标点,因而楼主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直观的方法,结合箱线图和MAD的统计方法判断变量的离群点。

具体的处理手段:

  • 根据异常点的数量和影响,考虑是否将该条记录删除,信息损失多
  • 若对数据做了log-scale 对数变换后消除了异常值,则此方法生效,且不损失信息
  • 平均值或中位数替代异常点,简单高效,信息的损失较少
  • 在训练树模型时,树模型对离群点的鲁棒性较高,无信息损失,不影响模型训练效果

3、噪声处理

噪声是变量的随机误差和方差,是观测点和真实点之间的误差,即 : 

整理一份详细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通常的处理办法:对数据进行分箱操作,等频或等宽分箱,然后用每个箱的平均数,中位数或者边界值(不同数据分布,处理方法不同)代替箱中所有的数,起到平滑数据的作用。另外一种做法是,建立该变量和预测变量的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系数和预测变量,反解出自变量的近似值。

数据集成

数据分析任务多半涉及数据集成。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成、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中。这些源可能包括多个数据库、数据方或一般文件。

  1. 实体识别问题:例如,数据分析者或计算机如何才能确信一个数 据库中的 customer_id 和另一个数据库中的 cust_number 指的是同一实体?通常,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有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这种元数据可以帮助避免模式集成中的错误。
  2. 冗余问题。一个属性是冗余的,如果它能由另一个表“导出”;如年薪。属性或 维命名的不一致也可能导致数据集中的冗余。用相关性检测冗余:数值型变量可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标称型变量可计算卡方检验。
  3. 数据值的冲突和处理:不同数据源,在统一合并时,保持规范化,去重。

数据规约

数据归约技术可以用来得到数据集的归约表示,它小得多,但仍接近地保持原数据的完整性。这样,在归约后的数据集上挖掘将更有效,并产生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分析结果。一般有如下策略:

1、维度规约

用于数据分析的数据可能包含数以百计的属性,其中大部分属性与挖掘任务不相关,是冗余的。维度归约通过删除不相关的属性,来减少数据量,并保证信息的损失最小。

  • 属性子集选择:目标是找出最小属性集,使得数据类的概率分布尽可能地接近使用所有属性的原分布。在压缩 的属性集上挖掘还有其它的优点。它减少了出现在发现模式上的属性的数目,使得模式更易于理解。

逐步向前选择:该过程由空属性集开始,选择原属性集中最好的属性,并将它添加到该集合中。在其后的每一次迭代,将原属性集剩下的属性中的最好的属性添加到该集合中。

逐步向后删除:该过程由整个属性集开始。在每一步,删除掉尚在属性集中的最坏属性。

向前选择和向后删除的结合:向前选择和向后删除方法可以结合在一起,每一步选择一个最 好的属性,并在剩余属性中删除一个最坏的属性。

python scikit-learn 中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RFE),就是利用这样的思想进行特征子集筛选的,一般考虑建立SVM或回归模型。

单变量重要性:分析单变量和目标变量的相关性,删除预测能力较低的变量。这种方法不同于属性子集选择,通常从统计学和信息的角度去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和卡方检验,分析目标变量和单变量的相关性。

  • 回归系数:训练线性回归或逻辑回归,提取每个变量的表决系数,进行重要性排序。
  • 树模型的Gini指数:训练决策树模型,提取每个变量的重要度,即Gini指数进行排序。
  • Lasso正则化:训练回归模型时,加入L1正则化参数,将特征向量稀疏化。
  • IV指标:风控模型中,通常求解每个变量的IV值,来定义变量的重要度,一般将阀值设定在0.02以上。

以上提到的方法,没有讲解具体的理论知识和实现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熟悉掌握。楼主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业务需求来定,如果基于业务的用户或商品特征,需要较多的解释性,考虑采用统计上的一些方法,如变量的分布曲线,直方图等,再计算相关性指标,最后去考虑一些模型方法。

如果建模需要,则通常采用模型方法去筛选特征,如果用一些更为复杂的GBDT,DNN等模型,建议不做特征选择,而做特征交叉。

2、维度变换:

维度变换是将现有数据降低到更小的维度,尽量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楼主将介绍常用的几种有损失的维度变换方法,将大大地提高实践中建模的效率

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FA):PCA通过空间映射的方式,将当前维度映射到更低的维度,使得每个变量在新空间的方差最大。FA则是找到当前特征向量的公因子(维度更小),用公因子的线性组合来描述当前的特征向量。

奇异值分解(SVD):SVD的降维可解释性较低,且计算量比PCA大,一般用在稀疏矩阵上降维,例如图片压缩,推荐系统。

  • 聚类:将某一类具有相似性的特征聚到单个变量,从而大大降低维度。
  • 线性组合:将多个变量做线性回归,根据每个变量的表决系数,赋予变量权重,可将该类变量根据权重组合成一个变量。
  • 流行学习:流行学习中一些复杂的非线性方法,可参考skearn:LLE Example

数据变换

数据变换包括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离散化,稀疏化处理,达到适用于挖掘的目的。

1、规范化处理:数据中不同特征的量纲可能不一致,数值间的差别可能很大,不进行处理可能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因此,需要对数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缩放,使之落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便于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基于距离的挖掘方法,聚类,KNN,SVM一定要做规范化处理。 

整理一份详细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2、离散化处理:数据离散化是指将连续的数据进行分段,使其变为一段段离散化的区间。分段的原则有基于等距离、等频率或优化的方法。数据离散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模型需要:比如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算法,都是基于离散型的数据展开的。如果要使用该类算法,必须将离散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离散化能减小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开销,提高系统对样本的分类聚类能力和抗噪声能力。

离散化的特征相对于连续型特征更易理解。

可以有效的克服数据中隐藏的缺陷,使模型结果更加稳定。

  • 等频法:使得每个箱中的样本数量相等,例如总样本n=100,分成k=5个箱,则分箱原则是保证落入每个箱的样本量=20。
  • 等宽法:使得属性的箱宽度相等,例如年龄变量(0-100之间),可分成 [0,20],[20,40],[40,60],[60,80],[80,100]五个等宽的箱。
  • 聚类法:根据聚类出来的簇,每个簇中的数据为一个箱,簇的数量模型给定。

3、稀疏化处理:针对离散型且标称变量,无法进行有序的LabelEncoder时,通常考虑将变量做0,1哑变量的稀疏化处理,例如动物类型变量中含有猫,狗,猪,羊四个不同值,将该变量转换成is_猪,is_猫,is_狗,is_羊四个哑变量。若是变量的不同值较多,则根据频数,将出现次数较少的值统一归为一类'rare'。稀疏化处理既有利于模型快速收敛,又能提升模型的抗噪能力。

总结

以上介绍了数据预处理中会用到的大部分方法和技术,完全适用于初学者学习掌握,并且对于实践建模会有大幅度提升。以上方法的代码实现,均可在python的pandas和sklearn中完成。大家可根据需要去查阅学习,网上资料也很多,楼主只提供方法和经验上的借鉴,希望每个认真学习巩固的同学都能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知乎专栏
相关推荐

2023-09-26 11:03:42

数据中心服务器

2018-10-10 09:30:29

Spring Boot知识框架

2019-01-15 09:34:30

MySQL高性能优化

2020-06-08 09:15:14

前端 开发 Git

2023-09-03 23:04:36

网络互联网

2019-12-05 07:55:47

监控指标巡检指标数据库

2018-01-29 16:29:35

数据开发从业

2017-04-29 10:16:14

机器学习数据清洗数据整理

2017-05-02 08:40:36

机器学习预处理整理

2015-08-21 13:44:17

数据分析

2022-09-09 16:04:58

Linux设备树

2018-08-15 13:49:06

数据分析学习Python

2020-07-15 15:38:15

人脸识别照片活化手机

2018-02-08 18:48:42

区块链食品安全

2022-09-03 08:06:15

数据备份服务器系统

2019-03-24 14:14:40

代码阅读源代码

2020-10-11 21:52:10

数据AI指南

2021-09-04 23:23:35

Protobuf存储数据

2015-03-19 15:17:11

2023-09-01 14:02:25

用户分析攻略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