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浙江大学等35所高校本科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后,教育部近日再次发布公告,高校职业教育(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等9个专业。高校AI人才培养加速,将填补我国500万AI人才缺口。那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
技术进步、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等多因素推动下,人工智能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储备。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现予公布,自2020年起执行。新华社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高职AI专业学制三年,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
《办法》中增补专业包括,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氢能技术应用、集成电路技术应用、陵园服务与管理、葡萄酒营销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9个。
根据《办法》,新增九个专业的学制均为三年,其中高铁综合维修技术、氢能技术应用、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具体方向为:
高铁综合维修技术:面向高铁基础设施运维领域,从事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电力等设备设施的检查、故障诊断及应急处置、一般性养护维修等工作,从事普速铁路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工作。
氢能技术应用:主要面向氢气制备企业、氢燃料电池生产企业、氢能汽车生产企业、加氢站、氢能应用领域的企业,从事系统运行、检测维护、检验分析、电池装配与维护、安全监管等工作。
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主要面向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在微电子工艺技术员、集成电路逻辑和版图设计助理工程师、系统应用工程师等岗位,从事微电子工艺制造和封装测试、集成电路逻辑设计、版图设计、FPGA开发与应用、芯片应用方案开发等工作。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群,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AI人才缺口超500万人,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早有前期探索
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职业教育也是人才培养和输送一大活泉。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市场反应灵敏度高,是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前期探索。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指出,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可以依托原有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及“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相关专业,进行二次延展建设。
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共有270所高职院校获批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388所,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55所。据了解,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依托相关专业,从2017年就开始探索组建人工智能学院。
此外,高等本科院校也早已开展人工智能专业教学。今年3月,教育部就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热度很高的人工智能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
通知显示,人工智能专业代码为080717T(T代表特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
为什么要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在高校开设专业前,学习人工智能大多通过培训班、网络课程等方式。Google Brain项目发起人、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就曾开设《机器学习》课程,这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经典课程。随后,还在网易云课堂发布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微专业课程。
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课程能够驱动更多的人进入AI领域,从而构建一个AI驱动的社会。“我希望在 AI 驱动的社会里,人们将拥有更好的医疗保健、更好的学前教育,更便捷安全的出行,要实现这一切,只靠一家公司是不行的,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行动起来。”
对于目前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也曾表示,“人工智能专业的设立将大大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学体系,构建起人工智能这门学问的基石。这有助于更系统、完整地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怎么教?
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先看看从目前的AI人才的学术背景。据加拿大Element AI的首席执行官JF Gagne发布的2019版《全球AI人才报告》,大约 1/3 的 AI 人才都接受过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教育,不过学术背景的分布在各国略有不同,中国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为主。
各国 AI 人才的学术背景
学术背景与高校培养目标不可分割。全球开办人工智能专业最早也是最成熟的高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哥大, 人工智能几乎在所有领域进行推进研究, 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和隐私, 软件调试, 机器人和机器学习领域。创办了一系列实验室和其相关的研究小组:彼得K.艾伦哥伦比亚机器人实验室、托尼.杰巴拉机器学习实验室、谢里.K纳亚尔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等。
哥大对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总目标做了一番描述:
一是综合学习与计算机有直接关系的领域, 如编程语言, 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复杂性和算法分析等。通过这种综合方法, 学生可以获得该领域所需的, 能使他们在计算机科学发生应用和理论发展时参与进来。
二是学生可以选择组合轨道, 将计算机科学与艺术、人文、数学、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某一领域结合起来。
三是培养机器学习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学生。机器学习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在生物信息学、智能系统、金融、信息检索等领域具有多种应用领域。
我国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吴飞教授曾对新华社介绍浙大课程设置主要内容,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核心课程将深入学习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数学课程,以编程和系统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以及以知识表达、问题求解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课程等三类内容。
“比如概率、统计、优化方法、矩阵分解等内容以前都一起‘打包’在高等数学一门课中,现在这些人工智能涉及的数学核心内容都将独立开课。”
此外,2019年4月,教育部也联合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启动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按教育部规划,此大型计划将在5年内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位AI教师、5000位AI学生,并帮助500位AI教师返校开设AI课程、培养更多AI人才。这或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批量培训计划。
专家热议:大学教育总盯着人工智能这种热门专业到底对不对?
目前,人工智能专业在就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薪资待遇处于上层。猎聘2018年发布的《AI人才竞争力报告》中提到,AI人才平均年薪在50-60万之间。高薪为人工智能专业增加了吸引力,但也有专家担忧紧盯人工智能专业,会影响AI相关其他非主流领域的人才培养。
针对学校教育,杜克大学陈怡然教授分享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杜克大学陈怡然教授“朋友圈”动态
“前几天和几个在企业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坐在一起聊天,大家纷纷抱怨现在的学生都不愿意学习除了和人工智能甚至深度学习之外的方向,以至于很多岗位都找不到合适的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学生。大家最后把矛头指向我:你们作为大学,应该好好引导和教育学生,不要总盯着人工智能这种热门专业,应该意识到其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还有很多基础的方向,才构成了整个生态与产业。
我说大家说的很对啊,我完全同意。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们帮忙:你们能不能跟你们老板说一下,把你们所说的其他岗位的待遇调成和人工智能一样?否则我们作为老师真的很难做。大家马上换了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