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腾讯和阿里,大厂员工转型记

新闻
脉脉研究院的《人力迁徙:2019》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大部分又被互联网公司消化了。人才的来源和去向依然指向各大互联网公司。主流互联网从业者“出圈”并不多见。相对于大环境对所有行业的影响,加入互联网公司,依然是非常上升的一个选择。

[[276831]]

脉脉研究院的《人力迁徙:2019》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大部分又被互联网公司消化了。人才的来源和去向依然指向各大互联网公司。主流互联网从业者“出圈”并不多见。相对于大环境对所有行业的影响,加入互联网公司,依然是非常上升的一个选择。

翻开社交网络,更多的讨论和问答还是在讨论,如何跨专业加入互联网公司?而围城之中,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主动做出了跨行的职业选择。

随机跟几个转行了的朋友聊了聊他们的心路历程。在这里写下他们的奋斗故事,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个体差异,并不鼓励跟风和效仿。

01

 

从阿里巴巴到京郊水果店老板

家人从不理解到支持

刘桐在环京生活圈的香河县城,经营着一家叫“一颗果子”的品牌水果店,用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方式,服务着香河城区10万居民。在成为这家水果店的老板之前,刘桐在阿里巴巴做市场运营相关的工作。

事实上,阿里不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早先在顶级4A公司的工作履历,练就了周到、细致、动手能力极强的职业技能。这些慢慢内化成了“聪明”“靠谱”“完美主义”等职业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在他的阿里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受欢迎的搭档和伙伴。

为什么离开阿里巴巴?

他在香河长大,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2017年双11之前,他可能没有坚定的想过离开北京或者说离开阿里。偶然的一次生病,帮他做了选择。

2018年1月,在连续了数月的小夜大夜之后,他因血压直接飙到了180而紧急入院。出院时医生给的建议是不能熬夜,一熬夜,血压又要控制不住的往上狂飙。而180的血压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个非常危险的数字。

如今再回想起辞职前的日子,刘桐自己也想不明白那段时间为什么就忽然崩了。他把一切归结于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这当然不是什么“缺陷”,但看起来他的确“不懂拒绝”,再加上打小家教中的那种担当和他自己说的自尊心在作祟,他把找上来的活儿都接了,没日没夜的落地执行。

那些莫名自尊心的出发点,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结果,“扛不动,反倒给别人添麻烦了。”他说这些,指的应该是他自己突然住院几个星期,团队和同事分担了他的工作量。

几个月后,考虑换个职业方向的刘桐在调研了餐饮、服务、零售和生产几个行业之后,综合比较选择了门槛相对低的行业—零售。至于最后选择水果这个品类,是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增长还没有行成强垄断的行业,毛利高,流转块,高频高单价,兼容性强,SKU数量稳定。

虽然此前并没有零售经验,但是调研发现从事这行的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保守派居多,但是线上业务还有很大优化空间,并且自己的履历很适合做线上业务。

[[276832]]

 

图片提供:刘桐

如何线上+线下运营好一家水果店?

刘桐很快发现,想做好一家水果店没有那么容易。

隔行如隔山,生鲜的供应链首先给自己上了一课,起初水果一箱一箱的烂掉是常有的事,在损失了不少水果后,团队慢慢打磨优化,每天进货并存储在自己的专用冷库中,最后终于把损耗控制在综合10%以下。

不仅如此,刘桐很快发现一家小小的水果店竟然还要面临和巨头的竞争。生鲜市场中,在线上有美团饿了么这样的线上巨头,线下也有更大更有实力的传统连锁生鲜,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经过刘桐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发现不管是线上线下,做零售最终拼的还是服务+价格。在服务上,线上+线下两手都在抓,水果店在线上用小程序,用户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效率上远远高于传统零售水果店。

而在线下配送效率上,刘桐的“一颗果子”水果店也基本跟美团饿了么看齐,下单到送货上门,30分钟内必达。甚至有的顾客提了非标准化需求,比如顺道带个黄瓜,蔬菜,馒头,他们也都顺手帮助带了;让把水果洗了,切了,也都满足。

更关键的是,刘桐水果店的价格比比美团和饿了么低,因为刘桐不需要付给平台20%的抽成,再加上刘桐还不收取配送费,这就让刘桐的水果店在小区里极具竞争力。

良好的口碑,也让水果店在在线上裂变而来的用户非常多,且粘性大,而线下的客单价高,对于店家来说,都是优质用户。目前线下:线上的单量比是1:1,营业额差不多2:1。

如今刘桐和他的“一颗果子”在香河县城还挺红火。团队里7个正式员工,几个临时员工和几个backup的兼职大学生一起,承担起这家店线上线下的销售工作。日常流水稳定可控,大的节假日流水翻倍。

[[276833]]

 

图片提供:刘桐

开水果店遭到家人反对,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做事方法

当刘桐开始做水果店的时候,他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一辈子投身教育事业的母亲。儿子在大公司上班更符合她的期待,收入不错,还体面。“但是实际上”,刘桐表示:“父母有时候很难想象出年轻人的工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大概就觉得是坐办公室喝咖啡吹空调打车叫外卖而已。”。

后来刘桐用行动向家人证明了自己:“一颗果子”水果店在当地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者。想投资的,想加盟的人也多了起来。虽然都被刘桐以自己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婉拒了,但是家里人终于不那么反对了,他们发现“年轻人有年轻人做事的方法”。

店里没有设KPI,全体店员对质量的要求大于数量。有时候宁可少卖一点,也要保证服务质量,比如配送速度,接待能力等。虽然此前没有零售经验,但是总结起来跟做用户运营差不多,水果这种没有很强标准化又严重同质化的东西,本质上来说在谁家买都一样,重要在于跟客户建立一种情感维系。

前几天他们盘了一下,在店里累计消费5000块钱以上的,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人。这对“一颗果子”来说就算是核心用户了。中秋定制了一百多盒品牌月饼,专门送给这些累计消费5000块钱以上的客户,光采购月饼就花了一万多。

周边同行的店,他们可能的做法是能省就省,或者把这钱拿来做促销,但刘桐觉得不是,客情维护其实是一种身份的建立,一种关系的产生,已经不单单是买卖双方了。

做过互联网运营的人,对用户的价值和体系往往有更深的理解。

他想做的经营理念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每年服务500人,或者500户,每年每人或者说每户,消费一万,团队的目标基本就实现了。其他的过路客,散客,还有优惠客基本保证库存消耗和人气就可以了。

明年的目标还是想做回北京去。因为刘桐觉得,县城的市场容量有限,天花板比较低。

02

 

从互联网从业者到短视频博主

他每天在悉尼寿司店端盘子10小时

如今正在悉尼工作和生活的居土土有很多身份,互联网从业者,gap year 旅行者,短视频博主。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当初从上海万里迢迢的来到悉尼,所要面对的新生活竟然是:每天大概要花8-9个小时在寿司店端寿司或者洗盘子洗碗。

为什么不做互联网白领而去澳洲打工?

几个月前,他还是上海张江高科的一个朝九晚五的职业互联网人。从业三年,腾讯+喜马拉雅的从业背景,让他能够很容易找到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但是他做出了令人吃惊的选择:裸辞离开上海,远赴澳洲打工旅游。

个人兴趣加上此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履历,让居土土练就了浑身运营技能:其中就包括了可以独立完成很有个人风格的短视频作品:一个人完成选题、写脚本、熟练的拍摄、剪辑、配音、后期等工作。

他一直想成为一个粉丝多一点的短视频博主。既符合个人专业和兴趣,又能够工作时间自由的养活自己。

虽然在国内有着比较好的职业背景,但持打工签证的外国人在澳洲,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澳洲生活的这半年来,居土土一直辗转在各大面包店,便利店,炸鸡店,寿司店工作。

[[276834]]

 

图片提供:居土土

他一直在努力通过短视频表达自己。

在悉尼,每天数10个小时的工作之后,下班回家自己做饭洗碗之后(不够钱天天外面点餐),他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剪辑制作后在各大社交平台用ID“居土土”上传自己的vlog视频。

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离开澳洲的时候,能够把这一年的日子从头看到尾。视频下面常常有不少网友为他加油打气,也有很多人羡慕他做出改变的勇气。但是他自己也说了,其实做出改变的那一刻,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打工比想象中辛苦,美景和创作短视频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支付了800美金(每月5000人民币)之后,居土土签约住在悉尼的CBD,窗外就是悉尼大桥,不远处甚至能隐隐看到悉尼歌剧院。跨年的时候,从阳台窗户就可以看到跨年烟火。出门就是干干净净的海和一望无际的公园(澳洲的公园特别大)。能看到各种魔幻沉醉的落日。 但是周一到周五,他都要早出晚归去寿司店打工。从学校里出来后的那三年,他一直在上海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忽然做起厨房的体力活儿,真的很不适应。 这大概是他二十多年来做过的最辛苦的工作了。洗碗多了,人的指甲会因水的浸泡而分层,接触抹布的时候,布上的纤维会被手上的死皮勾住。每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站着,时间一长,连脚后跟都起了茧子。 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环境带来的安全感。身体上的痛楚似乎将每个工作日的时间都拉长了。强烈吸引他的,是那些身边触手可及的风景。有很多在国内需要规划很久都不一定能去的地方,在澳洲随随便便坐个车就到了。 每个周末,都是他专心创作短视频的时间。提前做好攻略,去城市里解锁自己没去过的地方。有时候一个人爬上山顶看城市的日落,独自去附近的海边吹风,还有一些时候,和一群陌生人搭车去黄金海岸看海上烟花。悉尼夜晚的townhall是居土土最爱的地方,游客归巢,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坐在路边,安静地私语,街头艺人弹着钢琴,唱着不知道名字的情歌。

 

他随时随地都会携带摄像机,这样方便把每一个小小的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而他这样努力创作的动力在于,在网络的另一端,有很多人在关注和喜欢他的作品。

父母盼望他回来结婚,但他觉得自己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居土土和家里视频通话,他母亲说:家里西边修了大马路,回家买婚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你可以回来结婚了。 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走那么远,每次打电话都希望他回到家乡,在县上的厂里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他不想回去。“在一个小地方,小食堂,交流十年八年大家还是那点东西。”他渴望外面的世界。

上大学前,居土土从未走出过大山和小镇。到了澳洲之后,认识了很多果敢到可怕的人,感受到强烈的冲击。他看到那些目标感极强的人,最终都通过努力实现了目标。他最想成为那样果敢的人。他从大山里走了出来,受过高等教育,他有时候冷静、客观的去看自己性格里的一些犹豫、柔软和害羞,就像在看另外一个人。

其中的一个居土土把另外的一个居土土扔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去面对和解决完全失控的新问题,心态上经历了不断的崩溃重建,重建了再崩溃,他终于有点理解当下的生活了。

[[276835]]

 

图片提供:居土土

他把自己的崩溃和重建诚实的记在了自己拍摄制作的短视频里,收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关注和好奇。 有一天某短视频平台上有个网友给他留言,居土土顺着留言点进那个人的主页,发现他拍视频都很短,但是拍的很多,几乎每一个都是精选,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他去搜了下新闻,发现那个人是那家视频网站的CEO。 居土土后来收到了来自这家视频平台的签约邀约,加入平台的MCN(孵化器),正式成为一个KOL。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居土土不知道,但是他始终记得自己开始创作短视频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创作短视频来养活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觉得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了。

03

 

从“腾讯最牛编辑”到巴厘岛职业潜水教练

刀哥的微博ID叫身中一刀(公众号:刀哥潜水百科 daogeqianshui),身边的朋友们都亲切的叫他刀哥。他是新浪微博第一批员工,后来被腾讯微博请过来做运营工作,在腾讯一待就是9年。

他是腾讯M线(市场族)职级比较高晋级比较早的员工,后来的很多新同事都上过他的培训课。不过相对于业务上的学习,他带来公司的酸菜饺子,切片肘花和在办公室做的手工咖啡,可能更让他的同事们印象深刻。

曾被马化腾点名表扬的男子

在腾讯老同事的眼中,刀哥是一个天生的运营专家。经过他手里的东西,都新鲜有趣又极具辨识度。有一年他值班的时候动手调了热门话题,当天他的顶头上司就接到了公司大大BOSS小马哥的电话,询问今天的编辑是谁?还不错,加鸡腿。

在一个好几万人的巨头公司里面工作,能有机会被老板点名表扬还加奖金的人,凤毛麟角。在那之后,刀哥就被所在团队的同事们称为“腾讯最牛编辑”。

时间合适了,就顺势把兴趣变成了新职业

工作之余,刀哥最大的爱好就是潜水 。刚开始只是休假的时候出去玩,顺便体验潜水,后来开始系统学习,考很多证书,越学越晋级,从小白变成了潜水达人。再后来就是“休假”=“潜水”了。

今年刀哥干了件大事儿,他从腾讯出来考取了潜水教练执照,转行去巴厘岛做了职业潜水教练。

 

[[276836]]

 

图片来源:刀哥潜水百科

大部分时间都在巴厘岛带学生。在北京待的时间少了很多。以前他会说,你们一大帮人都来我家,我给你们做打卤面。现在他只会说,我可能下下个月回去一次,争取碰个面。或者,你们干脆来巴厘岛溜达一圈。“科技帮助人类上天下海,但不管你看多少的短视频和图片,都不如亲自体验一下。”

刀哥有了更多的学生。跟服务大厂的体验完全不同,不是写PPT在会议室讲给所有人听。更像是体力活,要实打实的在水里泡着,帮助学生学习潜水的装备,流程,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技能。什么是主用二级头和备用二级头,气瓶、调节器,和学员约定,在剩余一半气量(一般是100个大气压)的时候折返,在剩余50个大气压的时候开始升水,回到水面,也要保证气瓶里面有足够的存量。

在几十米的深水之下,调节器故障和气瓶耗尽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

所以潜水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要保证学生听懂,学会,避免技术不足导致的危险。这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用投影仪和背景板就讲清楚的课程。日常刀哥的一天里有6-8个小时,都在陪着学生潜水。

 

[[276837]]

 

图片来源:刀哥潜水百科

30岁就互联网中年?其实60岁还是年轻人呢

潜水教练是一个可以连接各行各业的职业。刀哥前几天带了一个学生,快60岁了。年轻时在日本打工,回国定居以后,想把年轻时候错过的补回来,就自己跑去巴厘岛学潜水了。

刀哥说体能运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练习状态好的人根本看不出年龄。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常常过了30岁就觉得自己是中年人了。但实际上,现在人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和体能训练,好多状态保持好的人到了60还是年轻人呢。

刀哥潜水认识了不少朋友。很快他就发现,做传统潜水生意的朋友不懂互联网,做互联网的朋友不懂潜水是什么。志趣相投、技能互补的一群人凑在了一起。他们迅速搭建业务团队,开始做一些跟潜水有关的事儿。

国内团队6人,菲律宾团队12人,代理了三个国外度假村(巴厘岛、妈妈岛、杜马盖地),主要针对潜水员服务;筹备开潜店,服务度假村,组建了教练团队。刀哥自己也拿到了资质,专门培训潜水员。

海内外各大展会都有刀哥他们的身影。因为对他们团队来说,这样获客成本极低。潜水是新兴行业,关注的人多,实践的人少。最终有动力来到展会现场参观咨询的人,是用户画像最精准的人群,这个人群转化率最高。每次展会之后,团队都要花很多时间消化展会订单。

虽然辛苦,但是刀哥觉得这是一个虽然很垂直但是很健康、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自己做生意和在互联网上班不一样,每次辛苦都有肉眼可见的回报

从潜水教练做起,熟悉和了解跟潜水相关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他想把行业和基础了解透彻,再去梳理可增长可复制的SOP(标准作业程序)。

从前在互联网巨头公司上班,做的项目都是影响行业的大项目。但是对于刀哥和他的前同事们来说,无法计算出个体的努力给业务带来的实际回报率,可能也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个问题。

但自己开门做生意就不一样了。辛苦是真的,但是每次辛苦是可以肉眼看到回报的。“比如为了某个订单辛苦,那么订单的回报是知道的。”

从大公司出来的刀哥(微信:刀哥潜水百科)把自己的心态倒的很空,他认为小公司更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画个远大目标不如每天进步一点。现在他和团队每天努力,也畅想过未来有自己的品牌和连锁的潜水店。不过刀哥也说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当下,也想过成功的另一面:如果努力了也没有得到预期的好的结果,甚至得到南辕北辙的结果,也不后悔,更不会埋怨自己。

[[276838]]

 

图片来源:刀哥潜水百科

写在最后的话:互联网中年没有那么丧,你有很多选择

在生活中,刘桐、居土土和刀哥他们三个人并不认识。但是他们曾经有很相似的履历,优秀的教育背景,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工作经验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工作环境。

职业转换之后,这三个完全不认识的互联网同行,又都大同小异的选择了或多或少都要有点体能消耗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时间,也远远超过了996。

每天清晨,在悉尼CBD做餐饮的居土土(ID :居土土)第一个起床工作,日料店的早班需要准备很多食材和料理。讨厌做饭的他已经学会了做照烧。在距离他12000公里的京郊香河,“一颗果子”水果店的刘桐已经在为当日的冷库入库卸货了。

距离北京5437公里的巴厘岛,潜水教练刀哥(ID:刀哥潜水百科)倒不一定清早下水,但是早早准备潜水装备,清点检查学员装备的工作,将要在水里泡6-8小时的一天即将开始了。

最近关于互联网中年职业选择的讨论比较多,但实际上今天的现状和所谓危机都来自三五年前的定位和选择。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去尝试。不管结果是怎样的,但总会有一个结果出来。

改变总会发生。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几何小姐姐
相关推荐

2023-12-11 21:43:47

2012-12-27 14:33:45

阿里云云计算

2022-07-06 13:23:41

工信部数字化金融行业

2013-10-10 13:30:44

马云阿里巴巴

2015-06-29 09:37:57

阿里员工持续集成

2013-05-22 16:46:58

2018-05-07 15:44:44

工资腾讯阿里

2015-07-22 16:48:26

国际创新案例腾讯云

2013-11-18 09:34:24

移动互联网转型

2014-04-28 11:21:25

2019-12-05 09:42:34

开源腾讯阿里

2018-08-31 06:30:49

LoRaNB-loTLPWAN

2012-05-28 00:00:00

HTML5

2023-03-22 16:13:14

华为云

2015-10-28 10:10:19

裁员bat

2011-12-05 10:33:49

QQ腾讯w808

2022-01-26 10:41:04

面试字节阿里

2022-02-24 11:05:06

互联网加班科技

2014-09-24 13:37:11

游戏引擎转型

2017-06-16 11:21:06

阿里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