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物联网设备都是由许多不同制造商的组件所构建,一家负责传感器,一家负责网络管理,而另一家负责后端。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对物联网端点进行评级的基本分类标准。它有三个主轴:延迟、数据吞吐量和处理能力。
延迟
许多物联网的实施不需要传统企业网络所能提供的毫秒级延迟,因此开辟了许多网络连接选项,这意味着寻求低价的可能性。
例如,联网的停车计价器不需要每分钟报告一次以上,所以像LoRaWAN这样的延迟感应无线选项可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种类型的系统甚至使用标准的蜂窝SMS服务将更新发送回中央集线器。
对于不耐延迟的应用程序,如生产线或油气开采,应使用工业以太网或特别是低延迟的无线链路。老一代编排系统通常能够很好地处理指令和机器之间的协调,但是在混合中添加实时分析数据会增加网络需求。
数据吞吐量
同样,用于处理每秒兆比特的网络专家们,应该在这里调整他们的期望值,因为有很多物联网设备只需每秒几KB甚至更少。
具有低带宽要求的设备包括智能建筑设备,例如连接的门锁和灯开关,其大多数表示“打开”或“关闭”。
对给定数据链路的要求越低,就越有可能使用性能较差的无线技术。低功耗WAN和Sigfox可能没有足够的带宽来处理大量流量,但它们非常适合不需要首先移动大量数据的连接,并且它们可以覆盖重要区域。根据地形的不同,Sigfox的范围是3到50公里,对于蓝牙,它的范围是100米到1000米,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蓝牙等级。
相反,诸如连接到中央集线器到后端以进行图像分析的多个安全摄像机的物联网设置,将需要多倍的带宽。组成网络的那块拼图必须更有能力,因此也更昂贵。例如,广泛分布的设备可能需要一个专用的LTE连接,甚至可能需要一个自己的微单元来覆盖。
处理能力
物联网设备能够自行处理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衡量了它对网络的影响。但在将其与执行类似功能的其他设备进行比较方面,物联网设备仍然是相关的。如果一个设备不断地将原始数据流到网络上,而不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分析或对其本身进行塑造,那么它所带来的流量负担,可能会比至少完成部分工作的设备更大。
当然,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许多能力较弱的设备不会产生大量数据来阻塞它们所拥有的网络连接,而一些功能较好的设备(比如说具有大量内置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来处理它们收集的数据)可能仍会产生大量流量。
但是,当将设备与执行类似工作的其他设备进行比较时,机载设备的计算能力仍然相关,特别是在制造和能源提取等需要在某处执行大量分析的行业。
在边缘设置中更为相关,部分或全部数据分析在靠近端点的设备上完成。当必须尽可能接近实时地进行相当复杂的分析时,边缘网关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边缘网关没有与全面数据中心或云相同的可用资源,因此可以在端点上完成的工作量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综合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减少网络上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