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习惯的原因,我们可能对某种编程语言的一些特性习以为常,特别是只用一种语言作为日常开发的情况。但是当你使用超过一种语言进行开发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都是高级语言,但是它们之间很多特性都是不太相同的。
现象描述
在 Java 8 之前,匿名内部类在使用外部成员的时候,会报错并提示 “Cannot refer to a non-final variable arg inside an inner class defined in a different method”:

但是在 Java 8 之后,类似场景却没有再提示了:

难道是此类变量可以随便改动了吗?当然不是,当你试图修改这些变量的时候,仍然会提示错误:

可以看到,当试图修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时,编译器的警告变成了 “Varible 'num' is accessed from within inner class, need to be final or effectively final”,很遗憾,仍然不能修改。相比之下,Kotlin 是没有这个限制的:

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当然看不出什么原因,看看编译器做了什么工作吧!运行 javac 命令后生成了几个 .class 文件:

不难推断,这个 TestInnerClass$1.class 就是匿名内部类编译后的文件,看看它反编译后是什么内容:

原来,匿名也会被当作普通的类处理,只不过编译器生成它构造方法的时候,除了将外部类的引用传递了过来,还将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复制了一份过来,并把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引用也传递了过来。因此,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当然不能修改了,不然就会跟外部的变量产生不一致,这样的话变量的传递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情景对比
但是为什么对于 Kotlin 来说可以在匿名内部类中直接修改基本数据类型的值呢?查看 Kotlin 编译后反编译回来的内容:

可以发现,当需要传递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时,Kotlin 编译器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包装,从而由值传递变为引用传递,这样内部的修改当然就不会影响到外部了。
验证一下,当变量不进行传递时,Kotlin 编译器是怎么处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