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头上已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云计算
在过去几年时间内,云计算领域成为科技行业新宠,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一线巨头无不将此视为重要战略,国内的阿里、腾讯以及华为、联通、中国电信也是竭尽全力抢占市场。

在过去几年时间内,云计算领域成为科技行业新宠,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一线巨头无不将此视为重要战略,国内的阿里、腾讯以及华为、联通、中国电信也是竭尽全力抢占市场。

截至2018年末,全球云计算年产值已经超过800亿美元大关,业内外对此也是寄予了厚望,“向云端要增量”也成为相当部分企业的共识,但殊不知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头顶。

正进入换挡期的云计算行业

在第三方机构Canalys连续几个季度的行业报告中显示,整个行业的增速变缓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2018年全行业完成804亿美金产值,同比增长46.5%,但到了2019年Q2,该数字已经变为37.6%。

2019年Q2,马逊的AWS增速由上年同期的41%降为37%,微软虽仍有64%的增速,但2018全年该数字有82.4%之多。

云计算几大巨头的增速仍然高于行业平均值,这意味着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IBM、甲骨文、英特尔、思科等老牌企业的地位不断下降,有些甚至要退出市场,在2018年全球5大云计算名单中,IBM仅有3.8%的份额,而上年尚有4.7%,是唯一一个市场收缩的厂商。

再看国内,在云计算初期,由于腾讯和百度高层对云计算的错误估计,为阿里云的发展赢得了极佳的行业环境,阿里云的增速也连续多个季度增速在100%以上,根据资本市场估值,阿里云当今估值在390亿美金左右,占阿里总市值的8%左右。

此前有评论认为阿里云对提振资本市场对阿里的定价,有着极高的价值,也并非空穴来风。

但在2018年,阿里云开始告别三位数增速,2019财年(2018年3月-2019年3月)增速为84%,全年实现了247亿元营收,以Canalys的自然年统计为口径,2018自然年,阿里云总营收为32亿美金,同比增长92%。

2019年Q1,阿里云同比增长77%,较之过去也是一个低点。

今年初,《金融时报》曾预测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见下图 

摘自金融时报


摘自金融时报

至2023年,中国云计算总规模会在2500亿元左右,其增速也会由高峰的40%左右回调至20%,结合当今国外云计算行业已经出现的下行迹象,不难发现,未来中国将会是云计算行业的一大热土。

迄今为止来看,腾讯云、阿里云为代表的头部厂商增速均是平均值的数倍,从正常发展轨迹看,中国云计算的集中度也将会是一大趋势。

若对比中美头部厂商增速情况,我们也发现双方的增速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下图为截至到2018年末彭博社之前所做AWS和阿里云在近8个季度以来的同比增速情况。 

云计算头上已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以较为直观看出:

  • AWS一直面临上行不力的问题,突破50%增速已是相当大的挑战;
  • 阿里云的增速下滑较为明显。

总结本部分:国内外云计算行业集中度加强,但增速均在变缓,中美的增长差距也在缩小,若无外因,市场总量恒定,较大获利者大致为本市场的头部企业。

那么,开篇所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究竟是什么呢?

“达摩克利斯之剑”究竟是何?

在今年初,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在披露一个消息,即:中美在进行云计算开放的谈判。

今年3月,有媒体披露,中方可能会允许美国云计算厂家在自贸区进行云计算服务,而美方也在要求更为开放的市场。

在此之前,美国云计算厂家若要在中国落地,在IDC建设,股权结构(如不能超过50%)均有不同的限制,这也相当大程度限制了AWS、谷歌和微软为代表厂商在华的进取程度,如AWS选择与国内厂商光环新网进行合作。

如前文所言,国外云计算厂商普遍进入瓶颈期,若要突破就要寻找新兴市场,中国这块将要达到2500亿元大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也仍有较大的竞争力,以与AWS合作的光环新网为例,2018全年云计算收入为44亿元,同比增长52%,在团队、商业化以及市场化团队都相对较小规模处境下取得此成绩,可见AWS对部分客户仍有较大吸引力。

随着中美谈判的破裂,该项讨论进展也不得而知,且云计算事关国家数据安全,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7月22日,四部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公告,对为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提供服务服务的厂商进行严格评估。

结合前文,在尚不明确开放程度之时,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加强立法,以法律来确保一旦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可视为一旦开放,国家宏观管理如何应对。

这对于中国云计算厂商可谓是悲喜交加。

先看悲的一方,阿里云在2018年完成247亿元销量,其中蚂蚁金服、微博为代表的关联公司大概有10亿,天猫、淘宝为代表的阿里生态采购,亦有阿里投资类企业的支持,还有智慧城市项目,阿里云宣称A股一半上市公司均为其客户,大致在1800家左右。

排除非上市公司的交易量,平均每家A股公司与阿里云的订单量在1000万元左右,这只能是一笔起点数字,阿里云在此之前进行了制造云的业务拓展,也将钉钉纳入其体系内,其打通企业环节,将云贯穿运营的目的已经相当明显,但此时,若一开放,新增竞争对手,会打乱此前定好的运营节奏。

腾讯亦是如此,2018年通过企业架构调整,强化产业互联网,2018年云计算增长超过100%达到91亿元,腾讯云的一大优势在于游戏云、此外向微信以及投资生态的拓展也极为明显(如滴滴、永辉均是其客户)。

迄今为止,虽然腾讯云和阿里云都推出了种种金融云业务,但合作机构实属寥寥,传统四大行并未选择这两大头部云计算厂商。

我们在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名单里发现:上海证券交易所、工商银行、中国保信、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招商局、中国铁塔等知名企业。

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国资背景的云计算厂商。

对于阿里云和腾讯云为代表企业而言,接下来要面临:其一,与外来对手之间的市场争夺,尤其在行业大环境进入调整期的关键时刻,此前资本对阿里云估值已经达到390亿美金之多,守好市场也是守好阿里的大盘;其二,对内一些优质客户面临与电信、联通甚至是华为的竞争,而这部分客户是可以提高当下单位客户付费相对较低的状态的。 

亚太和中国地区公有云排行榜,亚马逊AWS都不容忽视(摘自Synergy)


亚太和中国地区公有云排行榜,亚马逊AWS都不容忽视(摘自Synergy)

无论国外,亦是国内,云计算的第一轮红利,即,业务的初级阶段上云正被消耗,其后无论是客户开拓难度以及竞争程度都将是现在的数倍,如果开放也只是诱因,而非根本。

即便目前政策上对国外云计算厂家有诸多限制,但AWS在国内市场仍然取得了不可小视的成绩,足够说明这些国外云计算厂商对于国内市场用户的吸引力之大。所以对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这些厂商来说,如果政策放开国外云计算厂商的冲击不可小觑,此其一。其二,对于我们上述所提到国内优质客户目前更青睐选择国资背景的云计算厂商,这也是阿里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

无论政策开放与否,无论国内云计算行业未来的潜力如何,对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来说,它们可能都要面临一个增长的天花板。

当然对于云计算厂商,当今仍处于投入期,如google的资本性支出在2018年增加了80%,达到68亿美金,其中大部分被用在云计算领域,腾讯的资本性支出也由2017年的136亿,暴增至2018年的239亿元,阿里的资本性支出在2019财年更达到了355亿元,云计算均是重要支出业务。

从品牌性、客户服务、再到现金储备等因素通盘考虑,云计算行业集中度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但谁能真正赢得大盘迄今尚难以有定论。

变数过多,无论大小企业均要考虑好这柄已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钛媒体
相关推荐

2021-07-06 09:11:40

滴滴出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2015-09-22 18:58:01

2024-08-19 13:19:40

2018-08-17 15:24:30

云厂商云服务大厂商

2015-07-17 07:46:09

支付类平台保障

2018-05-11 17:57:08

数据库

2015-05-28 22:46:29

2015-05-28 20:46:06

2020-11-26 08:57:53

京东软件数智化

2020-01-02 14:23:25

谷歌苹果微软

2015-12-24 11:08:00

白帽子/信息安全

2021-08-10 08:34:23

网络攻击高级威胁攻击网络安全

2022-12-08 07:44:11

AI人工智能产品

2017-06-12 11:15:38

笔记本键盘摄像头

2015-04-30 10:17:26

浪潮

2013-10-23 13:23:25

Android UI工具

2012-10-19 09:20:50

2013-05-02 09:18:15

开源开源云计算

2011-11-02 10:55:33

金蝶云计算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