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大数据
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型数据库,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HBase不限制存储的数据的种类,允许动态的、灵活的数据模型。HBase可以在一个服务器集群上运行,并且能够根据业务进行横向扩展。

HBase简介

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存储系统,是对Google论文BigTable的实现,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和可伸缩性,它可以处理分布在数千台通用服务器上的PB级的海量数据。BigTable的底层是通过GFS(Google文件系统)来存储数据,而HBase对应的则是通过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存储数据的。

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型数据库,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HBase不限制存储的数据的种类,允许动态的、灵活的数据模型。HBase可以在一个服务器集群上运行,并且能够根据业务进行横向扩展。

HBase特点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海量存储:HBase适合存储PB级别的海量数据,在PB级别的数据以及采用廉价PC存储的情况下,能在几十到百毫秒内返回数据。这与HBase的记忆扩展性息息相关。正是因为HBase的良好扩展性,才为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了便利。

列式存储:列式存储,HBase是根据列族来存储数据的。列族下面可以有非常多的列,列族在创建表的时候就必须指定,而不用指定列。

极易扩展:HBase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上层处理能力(RegionServer)的扩展,一个是基于存储能力(HDFS)的扩展。

高并发:目前大部分使用HBase的架构,都是采用廉价PC,因此单个IO的延迟其实并不小,一般在几十到上百ms之间。这里说的高并发,主要是在并发的情况下,HBase的单个IO延迟下降并不多。

稀疏:稀疏主要是针对HBase列的灵活性,在列族中,可以指定任意多的列,在列数据为空的情况下,是不会占用存储空间。

HBase与关系型数据库对比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HBase数据模型

  • Namespace(表命名空间):表命名空间不是强制的,如果想把多个表分到一个组去统一管理的时候才会用到表命名空间。
  • Table(表):一个表由一个或者多个列族组成。
  • Row(行):一个行包含了多个列,这些列通过列族来分类。行中的数据所属列族只能从该表所定义的列族中选取,不能定义这个表中不存在的列族。
  • Column Family(列族):列族是多个列的集合。
  • Column Qualifier(列):多个列组成一个行。列族和列用:Column Family:Column Qualifier表示。列是可以随意定义的,一个行中的列不限名字,不限数量,只限定列族。
  • Cell(单元格):一个列中可以存储多个版本的数据,每个版本就称为一个Cell。也就是说在HBase中一个列可以保存多个版本的数据。
  • Timestamp(时间戳/版本号):用来标定同一个列中多个Cell的版本号。当在插入数据的时候,如果不指定版本号,系统会自动采用系统的当前时间戳来作为版本号,也可以手动指定一个数字作为版本号。
  • Rowkey(行键):用来标识表中唯一的一行数据,以字节数组形式存储,类似关系型数据库中表的主键。rowkey在HBase中时严格按照字典序排序的。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物理视图

在物理存储上,数据是以Key-Vaule对形式存储,每个Key-Value只存储一个Cell里面的数据,不同的列族存储在不同的文件中,每个逻辑单元格(Cell)会对应一行数据,有Timestamp标记版本,每次插入、删除都会生成一行数据(append-only,写效率高)。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HBase体系架构

HBase的服务器体系结构遵循简单的主从服务器架构,一般一个HBase集群由一个Master服务(高可用的话,至少两个)和1个或多个RegionServer服务组成。Master服务负责维护表结构信息,实际的数据是保存在RegionServer上,最终RegionServer保存的表数据会直接存储在HDFS上。HBase的体系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Master HBase的管理节点,在一个集群中Master一般是主备的,主备的选择是由Zookeeper实现的。

HBase Master主要职责:

  • 为RegionServer分配Region;
  • 负责RegionServer的负载均衡;
  • 发现失效的RegionServer并重新分配其上的Region;
  • 处理Schema更新请求(表的创建、删除、修改、列族的增加等)。

RegionServer

RegionServer主要负责服务和管理Region。在分布式集群中,建议RegionServer和DataNode按照1:1比例部署,这样RegionServer中的数据文件可以存储一个副本于本机的DataNode节点中,从而在读取数据时可以利用HDFS的"短路径读取(Short Circuit)"来绕过网络请求,降低读延时。

RegionServer内部管理一个或多个Region。Region许多Store组成。每个Store对用Table中的一个列族存储,即一个Store管理一个Region上的一个列族。每个Store包含一个MemStore和0到多个StoreFile。

RegionServer的主要职责:

  • RegionServe维护Master分配给它的Region,处理Client对这些Region的IO请求;
  • RegionServer还负责Region的Split、Compaction。

Zookeeper

HBase通过Zookeeper来做Master的高可用、RegionServer的监控、元数据的入口以及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 为HBase提供Failover机制,选举master,避免master单点故障问题;
  • 存储所有Region的寻址入口,保存hbase:meta表信息;
  • 实时监控RegionServer的状态,将RegionServer的上线和下线信息实时通知给master;
  • 存储HBase的Schema,包括有哪些Table,每个Table有哪些Column Family。

HDFS

HDFS为HBase提供最终的底层数据存储服务,同时为HBase提供高可用(HLog)的支持。HBase底层存储并非必须是HDFS文件系统,但是HDFS是最佳选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选择。HDFS具体功能如下:

  • 提供元数据和表数据的底层分布式存储服务;
  • 数据多副本,保证了高可靠和高可用性

Client

Client使用HBase的RPC机制与HMaster、RegionServer进行通信,Client与Master进行管理类通信,与RegionServer进行数据操作类通信。Client包含了访问HBase的接口,另外Client还维护了对应的cache来加速HBase的访问,比如.META.元数据信息。

RegionServer内部结构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1. WAL:预写日志(Write Ahead Log)。当操作到达Region的时候,HBase先把数据写到WAL中,再把数据写到MemStore中,等数据达到阈值时才会被刷写(flush)到最终存储的HFile中。WAL是一个保险机制,这样在Region的机器宕机时,由于WAL的数据是存储在HDFS中的,可以从WAL中恢复数据,所以数据并不会丢失。
  2. BlockCache:读缓存,用于在内存中缓存经常被读的数据。Least Recently Used (LRU) 数据在存满时会被失效。
  3. Region:Region相当于一个数据的分片。每一个Region都有起始rowkey和结束rowkey,这表示了Region的存储的row的范围。一个RegionServer包含多个Region,一个表的一段键值在一个RegionServer上会产生一个Region。在一个RegionServer中有一个或多个Region。
  4. Store:一个Region包含多个Store,一个列族分为一个Store,如果一个表只有一个列族,那么这个表在这台机器上的每一个Region里面都只有一个Store。Store是HBase的存储核心,一个Store里面有一个MemStore和一个或多个HFile。
  5. MemStore:有序的内存缓冲区,用于缓存还未被持久化到磁盘的数据,在持久化之前会先将数据排序,每个Region的每个列族(Store)都有一个 MemStore。
  6. HFile:真正存在硬盘上的,对数据按照Rowkey排好序的键值对文件。每次MemStore的flush会产生新的HFile文件。

用户写入的数据先写入WAL,然后写入MemStore,当MemStore满了以后会Flush成一个StoreFile(存储为HFile),当StoreFile数量到达一定阈值,会触发Compact合并,将多个StoreFile合并成一个StoreFile。StoreFiles合并后会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StoreFile,当Region内的所有的StoreFiles的总的大小超过阈值(hbase.hregion.max.filesize)会触发Split操作。会把当前Region Split成两个Region,父Region下线,新Split的两个子Region被Master分配到合适的RegionServer上,使得原先一个Region的压力分流到两个Region上。

Region寻址方式

在进行数据操作的时候,首先要定位需要对哪个Region进行操作,或者从哪个Region上读取数据,因此HBase数据读取的第一步是Region寻址。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Region寻址步骤:

  • 首先Client请求Zookeeper,获取hbase:meta表所在的RegionServer的地址(/hbase/meta-region-server)。
  • Client连接hbase:meta表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需要访问的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地址。Client会将hbase:meta表的相关信息缓存起来,以便下一次能够快速访问。hbase:meta表存储了所有Region的行键范围信息,通过这个表可以查询出你要操作的Rowkey属于哪个Region的范围里面,以及这个Region是属于哪个RegionServer。
  • Client请求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所需要的数据

HBase读写流程

HBase写流程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 Client通过Region寻址定位到需要访问的RegionServer;
  • 将更新写入WAL HLog,然后将更新写入MemStore,两者写入完成即返回ACK到Client;
  • 判断MemStore的大小是否达到阈值,是否需要flush为StoreFile。

细节:

HBase使用MemStore和StoreFile存储对象表的更新,数据在更新的时候首先写入HLog和MemStore。MemStore中的数据时排序的,当MemStore累积到一定阈值时,就会创建一个新的MemStore并将老的MemStore添加到flush队列,由单独的线程flush到磁盘上,成为一个StoreFile。同时,系统会在Zookeeper中记录一个checkpoint,表示这个时刻之前的更新已经持久化了,当系统出现意外时,可能导致MemStore中的数据丢失,此时使用HLog来恢复chckpoint之后的数据。

HBase读流程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 Client通过Region寻址定位到需要访问的RegionServer
  • 先从BlockCache中查找数据,找不到再去MemStore和StoreFile中查询数据

在对HBase进行写操作的时候,进行Put和Update操作的时候,其实是新增了一条数据,即使是在进行Delete操作的时候,也是新增一条数据,只是这条数据没有value,类型为DELETE,这条数据叫做墓碑标记(Tobstone)。数据的真正删除是在compact操作时进行的。

WAL机制

WAL(Write-Ahead Log,预写日志)主要用来来解决宕机之后的操作恢复问题的。数据到达Region的时候会先写入WAL,然后再被写入MemStore。就算Region的机器宕掉了,由于WAL的数据时存储在HDFS中的,所以数据并不会丢失,还可以从WAL中恢复。

HLog的生命周期

产生

所有涉及到数据的变更都会先写到HLog中,除非是关闭了HLog。

滚动

HLog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hbase.regionserver.logroll.period来控制,默认是1小时,时间达到该参数设置的时间,HBase会创建一个新的HLog文件。这就实现了HLog滚动的目的。HBase通过hbase.regionserver.maxlogs参数控制HLog的个数。滚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单个HLog文件过大的情况,方便后续的过期和删除。

过期

HLog的过期依赖于sequenceid的判断。HBase会将HLog的sequenceid和HFile最大的sequenceid(刷新到的最新位置)进行比较,如果该HLog文件中的sequenceid比刷新的最新位置的sequenceid都要小,那么这个HLog就过期了,对应HLog会被移动到/hbase/oldWALs目录。

因为HBase有主从同步的功能,这个是依赖于HLog来同步HBase的变更,所以HLog虽然过期,也不会立即删除,而是移动到别的目录中。再增加对应的检查和保留时间机制。

删除

如果HBase开启了replication,当replication执行完一个HLog的时候,会删除Zookeeper上的对应HLog节点,在HLog被移动到/hbase/oldWALs目录后,HBase每隔hbase.master.cleaner.interval(默认60秒)时间会去检查/hbase/oldWALs目录下的所有HLog,确认对应的Zookeeper的HLog节点是否被删除,如果Zookeeper上不存在对应的HLog节点,那么久直接删除对应的HLog。

hbase.master.logcleaner.ttl(默认10分钟)这个参数用来控制HLog在/hbase/oldWALs目录保留的最长时间。

MemStore刷盘

为了提高HBase的写入性能,当写请求写入MemStore后,不会立即刷盘,而是会等到一定的时候再进行刷盘操作。

发生MemStore刷盘场景:

1. 全局内存控制

当整个RegionServer中所有MemStore占用的内存达到阈值的时候,会触发刷盘的操作。

2. MemStore达到上限

当MemStore占用内存的大小达到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的值的时候会触发刷盘,默认128M。

3. RegionServer的HLog数量达到上限

如果HLog太多的话,会导致故障恢复的时间过长,因此HBase会对HLog的最大个数做限制。当达到HLog的最大个数的时候,会强制刷盘(hbase.regionserver.max.logs,默认32个)。

4. MemStore达到刷写时间间隔

当MemStore达到时间间隔的阈值,会触发刷写操作,hbase.regionserver.optionalcacheflushinterval,默认3600000,即1小时,如果设置为0,则意味着关闭定时自动刷写。

5. 手工触发

可以通过hbase shell或者java api手工触发flush的操作

6. 关闭RegionServer触发

当正常关闭RegionServer会触发刷盘的操作,全部数据刷盘后就不需要再使用HLog恢复数据

7. Region使用HLog恢复完数据后触发

当RegionServer出现故障的时候,其上面的Region会迁移到其他正常的RegionServer上,在恢复完Region的数据后,会触发刷盘,当刷盘完成后才会提供给业务访问。

Region拆分

随着业务的发展,在表中的数据会越来越多,Region会越来越大,这样会严重影响数据读取效率。所以当一个Region变的过大后,会触发Split操作,将一个Region分裂成两个子Region。Region的拆分分为自动拆分和手动拆分两种。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Region拆分流程

  1. RegionServer自身决定region拆分,并准备发起拆分。作为第一步,它将在zookeeper的分区/hbase/region-in-transition/region-name下中创建一个znode。
  2. 因为Master是父region-in-transition的znode节点的观察者,所以它知晓这个znode的建立。
  3. RegionServer在HDFS的父region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splits”的子目录。
  4. RegionServer关闭父region,强制cache刷盘并在本地数据结构中将这个region标记为offline。此时,父region的client请求将抛出NotServingRegionException,client将重试。
  5. RegionServer为子region A和B分别在.splits目录下的region目录,并创建必要的数据结构。然后拆分存储文件,即先在父region中创建每个存储文件两个reference文件。这两个reference文件将指向父region文件。
  6. RegionServer在HDFS中创建实际的region目录,并为每个子region更新相应的reference文件。
  7. RegionServer发起Put请求到.META.表,并在.META.表中将父region设置为offline,表并添加有关子region的信息。此时,.META.表中不会有每个子region的单独的条目。client可以通过scan .META.表来知晓父region正在拆分,但是除非子region信息记录到.META.表,否则client是看不到子region的。如果前面的Put操作成功写入到.META.表,则标志父region拆分完成。如果RegionServer在put操作前返回失败,则Master和打开这个region的RegionServer将会清除region拆分的错误状态,如果.META.表成功更新,则region拆分状态会被Master向前翻。
  8. RegionServer打开子region并行地接受写入请求。
  9. RegionServer将子region A和B,以及它们的承载者信息分别添加到.META.表。之后,client就可以发现新的region,并访问之。client本地缓存.META.表信息,但是当它们访问RegionServer或者.META.表时,本地缓存失效,client从.META.表获取新的region信息。
  10. RegionServer更新zookeeper的/hbase/region-in-transition/region-name节点中的region状态到SPLIT,以便master感知其状态变化。如果需要的话,负载器可以将子region自由地指定到其它region。
  11. region拆分完成后,其元数据和HDFS仍将包含对父region的引用。这些引用将在子region压缩重写数据文件时被删除。Master的GC任务会定期检查子region是否仍然引用父文件,如果没有,父region将被删除。

为了减少对业务的影响,Region Split过程并不会真正将父Region中的HFile数据搬到子Region目录中。Split过程仅仅是在子Region中创建了到父Region的HFile的引用文件,子Region1中的引用文件指向原HFile的上部,而子Region2的引用文件指向原HFile2的下部。数据的真正搬迁工作是在Compaction过程中完成的。

Region合并

Region的合并分为小合并(Minor Compaction)和大合并(Major Compaction)。

 

图解Hbase--大数据平台技术栈

小合并(Minor Compaction)

当MemStore达到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大小的时候会将数据刷写到磁盘,生成StoreFile。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会产生很多的小文件,对于HBase的数据读取,如果要扫描大量的小文件,会导致性能很差,因此需要将这些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大一点的文件。

所谓的小合并,就是把多个小的StoreFile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StoreFile,通常是累积到3个SotreFile后执行。通过hbase.hstore.compationThreadhold参数配置,小合并的步骤如下:

  • 分别读取出待合并的StoreFile文件的KeyValues,并顺序地写入到位于/hbase/.tmp目录下的临时文件中;
  • 将临时文件移动到对应的Region目录中;
  • 将合并的输入文件路径和输出路径封装成KeyValues写入WAL日志,并打上compaction标记,最后强制执行sync;
  • 将对应region数据目录下的合并的输入文件全部删除,合并完成。

这种小合并一般速度比较快,对业务的影响也比较小。本质上,小合并就是使用短时间的IO消耗以及带宽消耗换取后续查询的低延迟。在Minor Compaction过程中,达到TTL(记录保留时间)的数据会被移除,但是由墓碑标记的记录不会被移除,因为墓碑标记可能存储在不同HFile中,合并可能会跨过部分墓碑标记。

大合并(Major Compation)

大合并就是将一个Region下的所有StoreFile合并成一个大的StoreFile文件。在大合并的过程中,之前删除的行和过期的版本都会被删除。大合并一般一周做一次,由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参数控制。大合并的影响一般比较大,尽量避免同一时间多个Region进行合并,因此HBase通过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jitter参数来进行控制,用于防止多个Region同时进行大合并。

具体算法:

  • 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参数的值乘以一个随机分数,这个随机分数不能超过hbase.hregion.majorcompation.jitter的值(默认为0.5)。
  • 通过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参数的值加上或减去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参数的值乘以一个随机分数的值就确定下一次大合并的时间区间。
  • 可以通过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设置为0来禁用major compaction。

RegionServer故障恢复

在Zookeeper中保存着RegionServer的相关信息,在RegionServer启动的时候,会在Zookeeper中创建对应的临时节点。RegionServer通过Socket和Zookeeper建立session会话,RegionServer会周期性的向Zookeeper发送ping消息包,以此说明自己还处于存活状态。而Zookeeper收到ping包后,则会更新对应Session的超时时间。

当Zookeeper超过session超时时间还未收到RegionServer的ping包,则Zookeeper会认为该RegionServer出现故障,Zookeeper会将该RegionServer对应的临时节点删除出,并通知Master,Master收到RegionServer挂掉的信息后就会启动数据恢复流程。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21-02-22 10:32:53

大数据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技术栈

2016-12-23 14:43:37

2017-01-07 11:45:43

医疗健康大数据虚拟化

2017-06-22 11:03:58

大数据大数据平台架构技术

2018-11-05 15:15:38

大数据流式数据互联网

2018-05-31 21:14:49

Amas大数据监控平台

2013-06-04 10:40:11

2011-08-11 14:04:17

大数据

2017-02-05 17:27:43

2020-07-10 08:50:37

大数据银行技术

2017-11-16 09:58:43

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算法

2017-08-31 16:36:26

2011-07-27 16:11:11

HadoopMapReduceMPP

2017-03-08 10:29:06

HBase大数据存储

2015-08-20 09:21:12

大数据云平台

2019-12-12 10:22:16

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安全大数据

2020-11-20 11:52:00

大数据

2018-12-08 11:16:51

京东

2015-08-04 09:40:10

Python大数据全栈式

2021-02-22 10:55:59

大数据大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建设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