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COCO的投稿,讨论对象为通信行业的普通求职者,其他行业的土豪和大牛请随意。
最近面试了好几位应聘项目经理的人,觉得大家的共性还是很多,现在挑几位有代表性的经历说一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面试者A:10年+工作经验,985本科,在2家通信大厂待了4年多后与人合伙,十来个人的初创公司,曾任CTO,履历上看做过各种产品追热点,支撑几年后钱烧完了散伙。 (创业)
面试者B:8年工作经验,211本科,在1家通信大厂待了3年多转行教育行业,后转向区块链自主创业2次,曾任架构师,平均每家创业公司支撑不到2年即宣告倒闭。(跨行业创业)
面试者C:10年+工作经验,211本科,十几年来一直待在某通信国企,经验偏向行业上层应用,曾任项目经理。对行业新技术了解不多,目前企业架构调整,属于被优化人员之一。(留在公司)
面试者D:8年工作经验,985硕士,在通信国企待了5年多后转行咨询行业及房地产行业,曾任项目经理,在现有岗位不适应,希望回归通信本业。(跨行业跳槽)
这四位面试者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四位的起点都不差,211或985的出身很容易迈进大企业的门槛,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有当然最好,但入门之后还是得靠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信行业对码农还是相当友好和开放的,一般而言3-5年足以从小白程序员做到中级码农,此刻就到了第一个转型期:是跳槽、创业还是留下来?
程序员这一行还是相对公平的,不懂的很难浑水摸鱼,按照二八法则,大部分码农的水平相差其实不大,所以我们先从这80%说起。
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
选择一:留下来,怎么留。
以211/985的出身待在一线通信大厂/国企到现在,最差也是个项目经理,由于大厂在行业根深脉广,普通人在这个平台上能获取到比小厂多得多的资源:例如最新的开源技术、各大厂商技术交流,行业大咖的内部培训等等,还有一些大型业务场景例如高并发、低时延只有在大厂才有机会接触到。
老话说 “宁为凤尾不为鸡头”,跳槽时HR也更青睐大厂的工作履历,为什么?因为大厂意味着标准化、流程化,上战场的主要力量还得正规军。
在此也强调一点,作为普通人千万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站在高山上当然看得远,但下了山之后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身边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老东家不满左右掣肘,单枪匹马杀出去几年后老老实实回归本业了,本以为自己能够呼风唤雨,出去了才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
留在大厂就能够衣食无忧吗?
显然不是。开头案例中的面试者C在大厂待了十几年最后却落到被优化的境地,这个就是舒适区没走出来的典型,还有很多小白几年后变成了大厂的螺丝钉,只懂自己手头上的那一点,专业面非常窄,导致跳槽可选余地非常少。
活到老学到老,码农这一行尤其如此,年纪大了逻辑思维不再敏捷,大部分最终都会走上管理岗位,但管理不等于脱产,自己时刻保持对行业和技术的关注,最起码要多关注几个含金量高的公众号例如“码农翻身”这种。(感谢COCO给码农翻身打广告)
做个有心人,长期保持行业敏锐度加上多年开发经验的沉淀,在所属位置深耕,一旦做到不可替代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这类人老板舍不得裁,就算公司倒闭也能很快找到下家。
选择二:走出去,怎么走。
对于不死心一定要闯一闯的普通码农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先定义一下什么是普通人,非官二代、商二代、军二代,祖上没啥积蓄人脉,就靠自己读书后来到北上广深的打工者。
先说一个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成功比炒股发财的几率还要低那么一点点,按比例大概1%不到,而创业所占用的时间精力以及繁琐程度远远超过职业股民。(我就是那根不待见A股的韭菜-_-!)。
所以走出去的路不一定要死盯着创业这一个独木桥,可以考虑换个岗位、换个行业,但换也是有技巧的。一般而言,在原单位内部转岗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其次是换家公司同类型岗位,再次是换个行业。
特别强调一点,千万不要岗位、公司、行业全部一起换,指望一张白纸从头再来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因为第一、白白浪费了自己这几年的行业经验积累,第二、企业招聘一定会优先录取应届小白,可塑性强,工作几年的已经半定型很难改,成本还高,自然拼不过应届生。
前面说过通信行业对码农是相当友好的,码农可以转型的范围相当广。面谈过的求职者中,从程序员晋级到技术管理、产品经理是水到渠成的,也有从开发转岗到售前、售后、运营、销售的都有,总有一个位置适合自己。
但是如果跨行就不一定了,不仅专业不适合也存在相当不可控的因素。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网络工程师除了去通信大厂还可以去运营商,可以从初级工程师一直做到网络架构师,因为网络是通信的基础,但网络工程师如果跨界到教育、金融等行业那最多就是个高级网管。
总而言之,普通人适合稳扎稳打,毕竟不同环境下成长形成的眼界、思路完全大相径庭,所以在一开始选择一个好平台还是有必要的,成长到瓶颈期的时候可以适当打破,可以从外打破也可以从内,这个就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了。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冲动,否则一手好牌打烂也是有可能的。
话说回来,开头提到的四位产品经理,各位能猜到最后录取的是哪一位吗?
。
。
。
。
。
其实是A,面谈后安排A参加了多次会议讨论甚至厂商交流,通过观察我们认为:A自身技术和能力都不算差,但其职业定位就一电子城小老板,产品运作采用小作坊模,快仿快销,渠道推广效果一般,当行情热度消退后就玩完。
录取原因看重的是他对整个产品流程的熟悉和对行业的敏锐度,目前这位仁兄还在试用期,最终结果请看下次分解。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刘欣”的原创稿件,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coderising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