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开发者的视角来解读MVC架构

译文
开发
本文从初级Web开发者的角度来解读MVC背后的不同组件关系和架构模式。

【51CTO.com快译】 MVC(模型-视图-控制器)

MVC代表了一种软件框架的设计模式。该框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允许多名开发人员共同在一个项目上开展工作,以分离应用程序的功能、逻辑和接口,进而促进有组织的编程实现方法。下面,让我们从Web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解读MVC的不同组件。

[[269411]]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使用到了MVC的流行Web框架:

  • Ruby on Rails (Ruby)
  • Express (JS)
  • Backbone (JS)
  • Angular (JS)
  • Laravel (PHP)
  • Zend (PHP)
  • Codeigniter (PHP)
  • Django (Python)
  • Flask (Python)

接着,我们重点来讨论Ruby on Rails和Codeigniter(PHP)。这两个框架在它们的文件结构中有着不同的文件夹,也就是所谓的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虽然类似并借用了Django for Python的某些概念,但是这两个框架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文件夹结构。

此类框架的另一个特点是:同一个框架可能会将其应用程序放置在控制器中,然后将另一部分放置在模型中。因此不少Web开发人员认为MVC架构略显混乱,甚至毫无固定章法可循。不过我个人认为:用户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来创建MVC架构,正是其亮点与灵活性所在。

下面,我们正式从Web开发者的角度为大家解读MVC的三个组件: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

由于模型部件负责获取和操作数据,因此它一般属于应用程序的“大脑”。通常情况下,它与MySQL之类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MongoDB之类的NoSQL数据库进行交互。不过这并不重要,在支持多种数据库的不同框架中,模型的代码能够一直保持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需要修改数据库的驱动程序便可,而不必知晓与之协作的数据库类型。例如:您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模型与JSON文件进行交互,并从中提取数据。而这个简单的JSON文件甚至都不算是一个数据库。

模型不但能够负责诸如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之类的查询操作,还能够与控制器进行通信。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器可以通过模型来请求数据,并且由控制器来更新视图。不过,通过某些框架,模型也可以直接去更新视图。当然,这显然增加了MVC的复杂性。可见,不同的框架有着截然不同的实现方式。

视图

就视图而言,顾名思义它与应用程序的实际视图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界面。它负责面向用户的显示,以及让用户如何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因此,视图通常包括:HTML、CSS、以及来自控制器的各种动态值。在应用运行时,控制器会与视图、以及模型保持通信。同样,根据您所选用的框架不同,具体的模板引擎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此处的“模板引擎”是指:某个允许动态数据的工具。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直接的HTML,那么就不可能有各种输出变量,也无法选用if语句之类的逻辑。但是如果使用了模板引擎,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视图中、或者是在模板中正确地处理此类动态变量了。

因此,模板引擎的典型示例包括:Handlebars.js(https://handlebarsjs.com/)与Dust.js(https://www.dustjs.com/)。对于Ruby on Rails而言,我们可以使用嵌入式的ERB(https://ruby-doc.org/stdlib/libdoc/erb/rdoc/ERB.html)。而对于Ruby语言,我们也可以使用Haml(http://haml.info/)和针对Python的Flask(http://flask.pocoo.org/)。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选项,比如说JavaScript。

控制器

***是控制器,它与用户的输入有关。例如:用户在访问页面时点击某个链接,触发了一个GET请求;或者是以提交表单的形式,发送一个POST请求;当然我们也可以发出删除、或提出更新等类型的请求。由于这些动作无法直接从浏览器中生成,因此您只能自行产生一个GET或POST,或者是通过内置在某个框架中的HTTP客户端,来达到该目的。

在此,控制器充当的是模型与视图之间的中间人角色。控制器需要通过模型从数据库中获取某些数据,而控制器在获取到相关数据之后,通过加载视图的方式,将该数据传递给它。接着,模板引擎接管后续的“任务”,实现输出变量之类的逻辑事务。

当然,控制器也可以在不传递数据的情况下加载某个视图。而此处需要有一个带有HTML和CSS的纯Web页面,就不是真实的模板逻辑。

下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或称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看到应用程序的视图。

首先,应用程序可以将他们的输入作为某种请求提交给所谓的“路由器”。而且这些请求正是用户通过点击某个链接,所产生并触发的某条路径需求。

接着,“路由器”开始调用基于该路由的特定控制器方法。因此,如果需要使用或获取一些数据的话,控制器需要与模型进行交互,而该模型也会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交互。

然后,一旦控制器获得了返回数据,它就需要加载一个视图。而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它将数据发送到视图,并由模板引擎来进行处理。

***,一旦后台操作完成,控制器将把视图发送回浏览器,以供用户查看。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MVC架构:模型是某种数据结构,控制器是流量控制器的一种形式,而视图则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部分。大家各司其职,让程序分工明确、条理清楚。

原文标题:An Introduction to MVC Architecture: A Web Developer's Point of View,作者:Dipen Patel

【51CTO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

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21-09-04 19:54:40

开发者技术管理

2019-02-21 13:40:35

Javascript面试前端

2013-09-03 09:54:15

Web开发

2016-09-20 13:02:12

CLinuxAutotool

2010-12-21 10:00:23

Web开发

2024-12-20 08:10:00

2015-08-11 09:13:16

2048WEB开发

2012-11-29 10:02:31

移动云应用BYOD策略移动应用程序

2012-06-13 01:23:30

开发者程序员

2022-02-21 07:55:03

Web3数字货币Web2

2011-09-26 09:10:41

Web

2022-01-17 19:34:43

SentryWeb APISentry API

2012-01-13 09:29:33

HTML 5

2009-09-09 08:45:53

2018-03-01 15:03:11

2010-12-06 08:58:48

Web开发

2011-04-21 13:02:29

2015-11-12 09:24:56

2014-02-27 10:24:45

Web技术编程语言

2014-12-10 10:01:31

PHP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