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 Jernigan, 前Google软件工程师
翻译:码农翻身
我在2001年的时候加入了Google, 那时候我已经55岁了,是的,就是55岁。在Google的四年,我一直是全公司最老的员工。
我在Google做什么呢? 我不是CXO , 也不是什么经理, 我就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和我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他们的平均年龄要比我小25岁。没有人认为我的年龄是个大问题, 我感觉我就是团队的一员,同事也很接受我。
从来没有什么“走下坡路”之说,为了避免变成一个无关紧要之人,我从未停止学习。
我的职业生涯从1975年开始,那时候我们还在用穿孔卡片和主机, 编程语言是Fortran 和PL/1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前途的新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我很幸运,有个老师在一个Lisp的课程上对我的技术水平很认可,并让我在他的AI研究团队工作。
在这里我不仅仅学习了更多的软件开发知识,还学到了保持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我这一辈子都在持续不断地学习。
在80年代中期,我对面向对象编程这个新事物产生了兴趣,我尽我所能去学习,并且写了一篇硕士论文《面向对象编程的设计方法》,现在应该埋藏在波士顿大学的某个地方。
十年的Lisp编程以后,我转向C++这门面向对象语言来编程。几年以后互联网突然爆发,我又转向了Web编程,使用更新的技术比如HTML,JavaScript。
学习,持续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能不断转变的关键。
我观察到我的一些同龄人或者转向了管理层,开始沿着公司的阶梯往上爬,或者变得无关紧要被裁员,或者干脆转行。
在我从事的这些工作中,我的经理都会注意到我是个有天赋的程序员,并且不知道怎么得出结论,我应该去做一个经理!我确实当了经理,但是每次我都发现自己其实讨厌做一个管理人员。我热爱编程,那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有一天,我的经理走进了办公室,看到我正在热火朝天的编程,他对我说:你在干嘛?!你现在是经理了!
再清楚不过了,我热爱的就是编程, 我很擅长编程,为啥我要去做管理呢?
我被多次告知,如果我无法晋升到公司管理行列,我就无法退休,但是每当我尝试的时候,我都很讨厌。我尝试了一些管理相关的课程,但是我觉得非常无聊。
***,到了1996年,我宣布我再也不当经理,再也不管人了。我不在乎我能不能退休,我想这件事以后肯定能搞清楚。
到了2000年,我带着我新学的PHP技能从波士顿搬到了硅谷,那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于和我年龄一半的年轻同事一起工作了, 但是随后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了,我在那里工作了10多个月,然后被解雇了。
我的一个朋友把我的简历,连同推荐信发给了一个大约200人的小公司,它是少数几家有成功可能的公司,当Marissa Mayer给我电话面试的时候,我给她讲的很清楚,虽然我的年龄很大,但是我不想当经理,她向我保证他们并不期望我进入管理层。事实上,他们正想雇佣有几十年经验但是不想当经理的人。
(码农翻身注:这个小公司就是Google了, Marissa Mayer是第20号员工,2012年被任命为雅虎CEO,被称为美女CEO)
我得到了这个工作机会,这也证实了我一生的信念:如果你找到了热爱的东西,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到***。
四年以后,我退休了,编程的道路上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和Google的同事,以及工作过的其他公司的同事关系都很亲密。2008年我嫁给了梦寐以求的男人,就在8号提案把这个权利夺走之前。
(码农翻身注:8号提案,英文:Proposition 8,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8年11月的一项州宪法修正投票提案。该提案致力于将加利福尼亚州内婚姻关系的定义仅限定于异性之间,从而否定同性婚姻)
我们一起旅行,我开始学习艺术方面的东西,是的,我依然在学习新技术因为我很享受它,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学习了Ruby , Ruby on Rails, 还有其他Ruby爱好者应该知道的东西,如Git, Gems, bundle。 我已经69岁了。
(码农翻身注: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
我的建议就是持续地做你所热爱的东西,不要偏离主航道。始终以善良和慷慨的精神帮助别人,你永远不必担心自己变得无关紧要,被时代抛弃。
后记:看完这位老程序员的经历,真是让人非常感慨,这真是编程的一生。美国的IT业要比中国早二三十年,从穿孔卡片时代走过来的才是真正的骨灰级程序员,在美国大龄程序员有很多,相比而言国内程序员比较悲催,年龄焦虑,996,吃青春饭,想一直在一线当程序员,不转型是比较难的。 希望国内环境能持续变好,让真正热爱编程的人可以一直Coding下去。
原文链接:
https://www.quora.com/What-do-people-in-Silicon-Valley-plan-to-do-once-they-are-over-35-since-most-will-neither-make-it-big-nor-move-up-the-management-chain-of-command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刘欣”的原创稿件,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coderising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