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将介绍多处理器调度(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的基础知识。由于本章内容相对较深,建议认真学习并发相关的内容后再读。
过去很多年,多处理器(multiprocessor)系统只存在于高端服务器中。现在,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个人PC、笔记本电脑甚至移动设备上。多核处理器(multicore)将多个CPU核组装在一块芯片上,是这种扩散的根源。由于计算机的架构师们当时难以让单核CPU更快,同时又不增加太多功耗,所以这种多核CPU很快就变得流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些CPU,这是好事,对吧?
当然,多核CPU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困难是典型的应用程序(例如你写的很多C程序)都只使用一个CPU,增加了更多的CPU并没有让这类程序运行得更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重写这些应用程序,使之能并行(parallel)执行,也许使用多线程(thread,本书的第2部分将用较多篇幅讨论)。多线程应用可以将工作分散到多个CPU上,因此CPU资源越多就运行越快。
补充:高级章节
需要阅读本书的更多内容才能真正理解高级章节,但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放在一章里。例如,本章是关于多处理器调度的,如果先学习了中间部分的并发知识,会更有意思。但是,从逻辑上它属于本书中虚拟化(一般)和CPU调度(具体)的部分。因此,建议不按顺序学习这些高级章节。对于本章,建议在本书第2部分之后学习。
除了应用程序,操作系统遇到的一个新的问题是(不奇怪!)多处理器调度(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许多单处理器调度的原则,那么如何将这些想法扩展到多处理器上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的问题如下。
关键问题:如何在多处理器上调度工作
操作系统应该如何在多CPU上调度工作?会遇到什么新问题?已有的技术依旧适用吗?是否需要新的思路?
10.1 背景:多处理器架构
为了理解多处理器调度带来的新问题,必须先知道它与单CPU之间的基本区别。区别的核心在于对硬件缓存(cache)的使用(见图10.1),以及多处理器之间共享数据的方式。本章将在较高层面讨论这些问题。更多信息可以其他地方找到[CSG99],尤其是在高年级或研究生计算机架构课程中。
在单CPU系统中,存在多级的硬件缓存(hardware cache),一般来说会让处理器更快地执行程序。缓存是很小但很快的存储设备,通常拥有内存中最热的数据的备份。相比之下,内存很大且拥有所有的数据,但访问速度较慢。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放在缓存中,系统似乎拥有又大又快的内存。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程序需要从内存中加载指令并读取一个值,系统只有一个CPU,拥有较小的缓存(如64KB)和较大的内存。
程序***次读取数据时,数据在内存中,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可能数十或数百纳秒)。处理器判断该数据很可能会被再次使用,因此将其放入CPU缓存中。如果之后程序再次需要使用同样的数据,CPU会先查找缓存。因为在缓存中找到了数据,所以取数据快得多(比如几纳秒),程序也就运行更快。
缓存是基于局部性(locality)的概念,局部性有两种,即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是指当一个数据被访问后,它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再次访问,比如循环代码中的数据或指令本身。而空间局部性指的是,当程序访问地址为x
的数据时,很有可能会紧接着访问x
周围的数据,比如遍历数组或指令的顺序执行。由于这两种局部性存在于大多数的程序中,硬件系统可以很好地预测哪些数据可以放入缓存,从而运行得很好。
有趣的部分来了:如果系统有多个处理器,并共享同一个内存,如图10.2所示,会怎样呢?
图10.1 带缓存的单CPU
图10.2 两个有缓存的CPU共享内存
事实证明,多CPU的情况下缓存要复杂得多。例如,假设一个运行在CPU 1上的程序从内存地址A读取数据。由于不在CPU 1的缓存中,所以系统直接访问内存,得到值D。程序然后修改了地址A处的值,只是将它的缓存更新为新值D'。将数据写回内存比较慢,因此系统(通常)会稍后再做。假设这时操作系统中断了该程序的运行,并将其交给CPU 2,重新读取地址A的数据,由于CPU 2的缓存中并没有该数据,所以会直接从内存中读取,得到了旧值D,而不是正确的值D'。哎呀!
这一普遍的问题称为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e)问题,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描述了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微妙之处[SHW11]。这里我们会略过所有的细节,只提几个要点。选一门计算机体系结构课(或3门),你可以了解更多。
硬件提供了这个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通过监控内存访问,硬件可以保证获得正确的数据,并保证共享内存的唯一性。在基于总线的系统中,一种方式是使用总线窥探(bus snooping)[G83]。每个缓存都通过监听链接所有缓存和内存的总线,来发现内存访问。如果CPU发现对它放在缓存中的数据的更新,会作废(invalidate)本地副本(从缓存中移除),或更新(update)它(修改为新值)。回写缓存,如上面提到的,让事情更复杂(由于对内存的写入稍后才会看到),你可以想想基本方案如何工作。
10.2 别忘了同步
既然缓存已经做了这么多工作来提供一致性,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还需要关心共享数据的访问吗?依然需要!本书第2部分关于并发的描述中会详细介绍。虽然这里不会详细讨论,但我们会简单介绍(或复习)下其基本思路(假设你熟悉并发相关内容)。
跨CPU访问(尤其是写入)共享数据或数据结构时,需要使用互斥原语(比如锁),才能保证正确性(其他方法,如使用无锁(lock-free)数据结构,很复杂,偶尔才使用。详情参见并发部分关于死锁的章节)。例如,假设多CPU并发访问一个共享队列。如果没有锁,即使有底层一致性协议,并发地从队列增加或删除元素,依然不会得到预期结果。需要用锁来保证数据结构状态更新的原子性。
为了更具体,我们设想这样的代码序列,用于删除共享链表的一个元素,如图10.3所示。假设两个CPU上的不同线程同时进入这个函数。如果线程1执行***行,会将head的当前值存入它的tmp变量。如果线程2接着也执行***行,它也会将同样的head值存入它自己的私有tmp变量(tmp在栈上分配,因此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私有存储)。因此,两个线程会尝试删除同一个链表头,而不是每个线程移除一个元素,这导致了各种问题(比如在第4行重复释放头元素,以及可能两次返回同一个数据)。
- typedef struct __Node_t {
- int value;
- struct __Node_t *next;
- } Node_t;
- int List_Pop() {
- Node_t *tmp = head; // remember old head ...
- int value = head->value; // ... and its value
- head = head->next; // advance head to next pointer
- free(tmp); // free old head
- return value; // return value at head
- }
图10.3 简单的链表删除代码
当然,让这类函数正确工作的方法是加锁(locking)。这里只需要一个互斥锁(即pthread_mutex_t m;),然后在函数开始时调用lock(&m),在结束时调用unlock(&m),确保代码的执行如预期。我们会看到,这里依然有问题,尤其是性能方面。具体来说,随着CPU数量的增加,访问同步共享的数据结构会变得很慢。
10.3 ***一个问题:缓存亲和度
在设计多处理器调度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所谓的缓存亲和度(cache affinity)。这个概念很简单:一个进程在某个CPU上运行时,会在该CPU的缓存中维护许多状态。下次该进程在相同CPU上运行时,由于缓存中的数据而执行得更快。相反,在不同的CPU上执行,会由于需要重新加载数据而很慢(好在硬件保证的缓存一致性可以保证正确执行)。因此多处理器调度应该考虑到这种缓存亲和性,并尽可能将进程保持在同一个CPU上。
10.4 单队列调度
上面介绍了一些背景,现在来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多处理器系统的调度程序。最基本的方式是简单地复用单处理器调度的基本架构,将所有需要调度的工作放入一个单独的队列中,我们称之为单队列多处理器调度(Single Queue 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SQMS)。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它不需要太多修改,就可以将原有的策略用于多个CPU,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来运行(例如,如果有两个CPU,它可能选择两个最合适的工作)。
然而,SQMS有几个明显的短板。***个是缺乏可扩展性(scalability)。为了保证在多CPU上正常运行,调度程序的开发者需要在代码中通过加锁(locking)来保证原子性,如上所述。在SQMS访问单个队列时(如寻找下一个运行的工作),锁确保得到正确的结果。
然而,锁可能带来巨大的性能损失,尤其是随着系统中的CPU数增加时[A91]。随着这种单个锁的争用增加,系统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锁的开销上,较少的时间用于系统应该完成的工作(哪天在这里加上真正的测量数据就好了)。
SQMS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缓存亲和性。比如,假设我们有5个工作(A、B、C、D、E)和4个处理器。调度队列如下:
一段时间后,假设每个工作依次执行一个时间片,然后选择另一个工作,下面是每个CPU可能的调度序列:
由于每个CPU都简单地从全局共享的队列中选取下一个工作执行,因此每个工作都不断在不同CPU之间转移,这与缓存亲和的目标背道而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SQMS调度程序都引入了一些亲和度机制,尽可能让进程在同一个CPU上运行。保持一些工作的亲和度的同时,可能需要牺牲其他工作的亲和度来实现负载均衡。例如,针对同样的5个工作的调度如下:
这种调度中,A、B、C、D 这4个工作都保持在同一个CPU上,只有工作E不断地来回迁移(migrating),从而尽可能多地获得缓存亲和度。为了公平起见,之后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来迁移。但实现这种策略可能很复杂。
我们看到,SQMS调度方式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能够从单CPU调度程序很简单地发展而来,根据定义,它只有一个队列。然而,它的扩展性不好(由于同步开销有限),并且不能很好地保证缓存亲和度。
10.5 多队列调度
正是由于单队列调度程序的这些问题,有些系统使用了多队列的方案,比如每个CPU一个队列。我们称之为多队列多处理器调度(Multi-Queue Multiprocessor Scheduling,MQMS)
在MQMS中,基本调度框架包含多个调度队列,每个队列可以使用不同的调度规则,比如轮转或其他任何可能的算法。当一个工作进入系统后,系统会依照一些启发性规则(如随机或选择较空的队列)将其放入某个调度队列。这样一来,每个CPU调度之间相互独立,就避免了单队列的方式中由于数据共享及同步带来的问题。
例如,假设系统中有两个CPU(CPU 0和CPU 1)。这时一些工作进入系统:A、B、C和D。由于每个CPU都有自己的调度队列,操作系统需要决定每个工作放入哪个队列。可能像下面这样做:
根据不同队列的调度策略,每个CPU从两个工作中选择,决定谁将运行。例如,利用轮转,调度结果可能如下所示:
MQMS比SQMS有明显的优势,它天生更具有可扩展性。队列的数量会随着CPU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锁和缓存争用的开销不是大问题。此外,MQMS天生具有良好的缓存亲和度。所有工作都保持在固定的CPU上,因而可以很好地利用缓存数据。
但是,如果稍加注意,你可能会发现有一个新问题(这在多队列的方法中是根本的),即负载不均(load imbalance)。假定和上面设定一样(4个工作,2个CPU),但假设一个工作(如C)这时执行完毕。现在调度队列如下:
如果对系统中每个队列都执行轮转调度策略,会获得如下调度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A获得了B和D两倍的CPU时间,这不是期望的结果。更糟的是,假设A和C都执行完毕,系统中只有B和D。调度队列看起来如下:
因此CPU使用时间线看起来令人难过:
所以可怜的多队列多处理器调度程序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克服潜伏的负载不均问题,打败邪恶的……霸天虎军团[1]
- 如何才能不要问这些与这本好书几乎无关的问题?
关键问题:如何应对负载不均
多队列多处理器调度程序应该如何处理负载不均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调度目标?
最明显的答案是让工作移动,这种技术我们称为迁移(migration)。通过工作的跨CPU迁移,可以真正实现负载均衡。
来看两个例子就更清楚了。同样,有一个CPU空闲,另一个CPU有一些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的迁移很容易理解:操作系统应该将B或D迁移到CPU0。这次工作迁移导致负载均衡,皆大欢喜。
更棘手的情况是较早一些的例子,A独自留在CPU 0上,B和D在CPU 1上交替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单次迁移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不断地迁移一个或多个工作。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不断切换工作,如下面的时间线所示。可以看到,开始的时候A独享CPU 0,B和D在CPU 1。一些时间片后,B迁移到CPU 0与A竞争,D则独享CPU 1一段时间。这样就实现了负载均衡。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迁移模式。但现在是最棘手的部分:系统如何决定发起这样的迁移?
一个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种技术,名为工作窃取(work stealing)[FLR98]。通过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少的(源)队列不定期地“偷看”其他(目标)队列是不是比自己的工作多。如果目标队列比源队列(显著地)更满,就从目标队列“窃取”一个或多个工作,实现负载均衡。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让人抓狂的地方——如果太频繁地检查其他队列,就会带来较高的开销,可扩展性不好,而这是多队列调度最初的全部目标!相反,如果检查间隔太长,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负载不均。找到合适的阈值仍然是黑魔法,这在系统策略设计中很常见。
10.6 Linux 多处理器调度
有趣的是,在构建多处理器调度程序方面,Linux社区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直以来,存在3种不同的调度程序:O(1)调度程序、完全公平调度程序(CFS)以及BF调度程序(BFS)[2]。从Meehean的论文中可以找到对这些不同调度程序优缺点的对比总结[M11]。这里我们只总结一些基本知识。
O(1) CFS采用多队列,而BFS采用单队列,这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当然它们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细节。例如,O(1)调度程序是基于优先级的(类似于之前介绍的MLFQ),随时间推移改变进程的优先级,然后调度***优先级进程,来实现各种调度目标。交互性得到了特别关注。与之不同,CFS是确定的比例调度方法(类似之前介绍的步长调度)。BFS作为三个算法中唯一采用单队列的算法,也基于比例调度,但采用了更复杂的方案,称为最早最合适虚拟截止时间优先算法(EEVEF)[SA96]读者可以自己去了解这些现代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现在应该能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了!
10.7 小结
本章介绍了多处理器调度的不同方法。其中单队列的方式(SQMS)比较容易构建,负载均衡较好,但在扩展性和缓存亲和度方面有着固有的缺陷。多队列的方式(MQMS)有很好的扩展性和缓存亲和度,但实现负载均衡却很困难,也更复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没有简单的答案:构建一个通用的调度程序仍是一项令人生畏的任务,因为即使很小的代码变动,也有可能导致巨大的行为差异。除非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或者有人付你很多钱,否则别干这种事。
参考资料
[A90]“The Performance of Spin Lock Alternatives for Shared-Memory Multiprocessors”Thomas E. Anderson
IEEE TPDS Volume 1:1, January 1990
这是一篇关于不同加锁方案扩展性好坏的经典论文。Tom Anderson是非常著名的系统和网络研究者,也是一本非常好的操作系统教科书的作者。
[B+10]“An Analysis of Linux Scalability to Many Cores Abstract”
Silas Boyd-Wickizer, Austin T. Clements, Yandong Mao, Aleksey Pesterev, M. Frans Kaashoek, Robert Morris, Nickolai Zeldovich
OSDI ’10, Vancouver, Canada, October 2010
关于将Linux扩展到多核的很好的现代论文。
[CSG99]“Parallel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Hardware/Software Approach”David E. Culler, Jaswinder Pal Singh, and Anoop Gupta
Morgan Kaufmann, 1999
其中充满了并行机器和算法细节的宝藏。正如Mark Hill幽默地在书的护封上说的——这本书所包含的信息比大多数研究论文都多。
[FLR98]“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lk-5 Multithreaded Language”Matteo Frigo, Charles E. Leiserson, Keith Randall
PLDI ’98, Montreal, Canada, June 1998
Cilk是用于编写并行程序的轻量级语言和运行库,并且是工作窃取范式的极好例子。
[G83]“Using Cache Memory To Reduce Processor-Memory Traffic”James R. Goodman
ISCA ’83, Stockholm, Sweden, June 1983
关于如何使用总线监听,即关注总线上看到的请求,构建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的开创性论文。Goodman在威斯康星的多年研究工作充满了智慧,这只是一个例子。
[M11]“Towards Transparent CPU Scheduling”Joseph T. Meehe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11
一篇涵盖了现代Linux多处理器调度如何工作的许多细节的论文。非常棒!但是,作为Joe的联合导师,我们可能在这里有点偏心。
[SHW11]“A Primer on Memory Consistency and Cache Coherence”Daniel J. Sorin, Mark D. Hill, and David A. Wood
Synthesis Lectures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
Morgan and Claypool Publishers, May 2011
内存一致性和多处理器缓存的权威概述。对于喜欢对该主题深入了解的人来说,这是必读物。
[SA96]“Earliest Eligible Virtual Deadline First: A Flexible and Accurate Mechanism for Pro- portional Share Resource Allocation”
Ion Stoica and Hussein Abdel-Wahab
Technical Report TR-95-22,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1996
来自Ion Stoica的一份技术报告,其中介绍了很酷的调度思想。他现在是U.C.
伯克利大学的教授,也是网络、分布式系统和其他许多方面的***专家。
[1]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变形金刚的家乡塞伯坦星球被糟糕的CPU调度决策所摧毁。
[2] 自己去查BF代表什么。预先警告,小心脏可能受不了。
本文摘自刚刚上架不久的《操作系统导论》
操作系统导论
作者:[美] 雷姆兹·H.阿帕希杜塞尔( Remzi H. Arpaci-Dusseau), [美]安德莉亚·C.阿帕希杜塞尔(Andrea C. Arpaci-Dusseau)
译者:王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