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数据库之争,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怼了亚马逊AWS多年。
三年之后,亚马逊消费者业务完全脱离Oracle数据库,转移到了自己开发的Redshift数据库。且,AWS已经停用了88%以上的Oracle数据库。云计算厂商的去甲骨文化,便由亚马逊开启。
如今,AWS以31.7%的市场份额冠绝天下,增速仍旧保持40%以上。甲骨文见口炮无用,转身玩起了纵横之术,联手排名第二的微软Azure共同抗击全球云计算老大。
显然,甲骨文看到了客户大批流向云计算平台并弃用Oracle,在此大客户考虑将自建数据中心转向云计算之际,与微软来一个合作,使得Oracle用户尽量不流向AWS、谷歌云等其他云计算厂商。
往昔辉煌甲骨文,今朝联盟来脱困。如此举动,端的无奈。
两个同时服务美国军方的科技企业,在继2013年组建云计算联盟之后,如今再次组成盟军挑战亚马逊。过往的仇恨在共同的敌人AWS面前一笔抹消,可见亚马逊在云计算上给予甲骨文和微软的打击之大。当然,也有可能甲骨文和微软共同服务美国军方之时早已达成默契与共识。
2013年与微软的结盟,并没能遏制住AWS与谷歌云的发展。如今再次结盟,双方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要知道,现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已然不是6年前的情景,AWS的庞大规模效应一但放开,除非Asure+Oracl能以120%的增速狂奔。
且,后面还有谷歌云、阿里云、IBM等厂商的奋起直追。
甲骨文与微软再次结盟,很可能又是一场空。
AWS全球市场份额绝对领先,微软虽名列第二却难以追赶
今年2月,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了一份全球云计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2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
Canalys也给出了一个云计算服务商全球市场份额的TOP10 排名: 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IBM云、Salesforce、Oracle、NTT通信、腾讯云和OVH。这份排名中,AWS以31.7%的市场份额绝对优势稳居第一,Azure以16.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虽然2018年Azure增幅高达82.4%,但市场份额与第一名AWS相差15%左右。与此同时,AWS在2018年保持了47%左右的同比增长。仅是在数据对比上,Azure想要在短期内赶超AWS很不现实,即便有甲骨文来助力。
这里需要说一下中国云计算厂商。在Canalys这份数据中,阿里云进入前四,腾讯云进入前9。在1月份IDC发布的数据中,阿里云的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IBM,成为全球第三大公有云厂商。国产云计算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增长,其中阿里云的增速也超过了80%。
Azure中国市场份额第九,甲骨文能否助力微软成疑
在云计算行业未来市场前景上,很多报告都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电子协会预测,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或将达到4300亿元(约622亿美元)。2018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刚超40亿美金。从企业上云率来看,2018年中国企业上云率在30%左右,而美国的企业上云率约为80%。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未来空间有多大。
某种程度上,中国市场足以影响未来全球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排名。按照当前中国IaaS市场超过80%的增长率,中国云厂商的世界排名在2019年应该还会有出现新的变化。但是在中国,Azure的表现并不给力。
同样是IDC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份额TOP10排名中,微软Asuze市场份仅为3.9%,排名第八。美国云计算市场接近饱和,接下来云计算的主要增长点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微软在中国市场份额有很少,增长幅度亦不大,这同样会影响其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增加。
目前的国内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稍微好些,市场份额在6.9%左右,但微软Azure仅为3.9%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寒碜了。相关数据表明,国外云计算似乎在国内并不太受欢迎,其中因素颇多,本文暂不讨论。
这种形势下,即便微软与甲骨文联手,当也无法让微软在短期内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做不了更多开拓,也就无法让微软快速赶超亚马逊。
其他云厂商持续发力,增速决定微软能否超越亚马逊
即便在中国以外的部分地区,中国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也正在快速增加。
中国互联网厂商的全球化战略四处开花,加上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出海已成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头。一定程度上,中国厂商把数字业务带到哪里,哪里就有中国云计算的身影。
中国云厂商在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云的亚洲公有云市场份额为19.6%,份额超过了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AWS名列第二,市场份额11%。 Azure市场份额则为8%,排名第三。由此,中国云计算在整个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不仅在亚洲,中国云厂商也已在欧洲、澳洲等全球区域做了布局,海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越发加快。另一方面,随着出海中国企业的增多,中国云计算也必将推出更多的出海业务,以支撑这些企业的数字业务。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3月份所公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数据显示,亚马逊、阿里巴巴和微软名列前三,腾讯云市场份额则首超Google,位列亚太区第四。
中国云厂商,正在与世界级云计算大厂争抢全球市场份额。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乏力,如果接下来Azure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增速下降,便很容易被后面的厂商赶超,更不用谈追赶亚马逊AWS了。
甲骨文,仅是Azure众多合作伙伴之一
从云计算架构而言,AWS、 Azure、阿里云等云计算厂商所图甚大,其业务几乎贯穿底层IaaS到上层SaaS,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大厂也无法面面俱到,无法快速全面落地垂直行业。
这就如苹果做了APPstore平台层,但是具体应用就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商介入,才实现了现在的苹果应用生态。
所以,大厂多以基础设施层和平台层为主,在应用层通过引入合作伙伴的形式共同开拓业务。
每个云计算厂商,都有大量的深度合作伙伴来共同完善各自的云生态。微软资深合作伙伴有很多,上了合作商列表的有clouddirect、centurtLink 、accenture等多个知名公司,甲骨文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至于微软给予甲骨文的定位,应该也就是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云计算三大基础功能,计算、网络、数据。对微软所言,甲骨文的数据库技术可以让微软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连接数据更快,但计算与网络单元,还得由微软自身来完成,仅是数据单元并不能为Azure带来质的改变。
在合作层面,双方仅是战略层面上的合作而不是收购,让微软放弃自己的数据库技术而改用甲骨文技术,那也不太现实。
同样,即便甲骨文的云计算技术真那么牛,即便埃里森有军方背景,即便双方有同为美国军方供应商的觉悟,也定然无法说服微软放弃自身技术而采用甲骨文的技术,毕竟哪个厂商也不想自己的命脉把在别人手中,更何况微软和甲骨文之前还是世仇。
去甲骨文化全球推进,微软能否拯救甲骨文?
去甲骨文化,实则是从亚马逊开始的。
亚马逊搞了AWS云计算后,又搞了自己的数据库,并且搞的很成功。自己脱离甲骨文不算,还使得很多云厂商停止了与甲骨文的合作。
AWS抢了甲骨文的生意,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就走上了一条diss AWS的不归路,有事没事就说两句AWS的数据库的坏话。这一怼,就是几年。
然而,就在这diss的进程中,AWS升华了。2018年11月,亚马逊AWS的CEO Andy Jassy在推特上公开给予回应,主要信息如下:
- 亚马逊消费者业务已经完全脱离Oracle数据库,转移到了Redshift。
- 到2018年底,亚马逊将停止使用88%的Oracle数据库,包括97%的任务关键型数据库。
Andy Jassy以胜利者的姿态亮剑埃里森:你就唠叨吧!老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彻底不用Oracle了。
AWS与甲骨文的公然对决,表面是亚马逊与甲骨文的数据库之争,实则却是云计算厂商的集体逃离Oracle。一方面是新型云业务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众厂商都不想永久依赖Oracle数据库。
从国际大厂到国内云服务商,都在搞自己的数据库。
AWS有Aurora和Redshift,微软有DocumentDB,阿里云有AliSQL(MySQL)和OceanBase,腾讯云有TCDB for TDSQL,连UCloud的UDDB也是自研数据库。就是其他暂时没有自研数据的厂商,如浪潮等则通过并购实现了自主可控。近闻,好像华为云也研发了自己的数据库。
对厂商而言,做云计算不用自己的数据库,简直天理难容。当然更多的,还是厂商出于自主、可控、安全的考虑。
当前数据库应用的整体趋势可总结为:云计算厂商开发自身数据库,上云企业迁移到云数据库,云厂商要求对接企业使用云数据库,云平台所有方案都有自己数据库。此种情况下,以数据库为主要业务的传统第三方数据库厂商存活率又能有多高?
虽然传统数据库产品也在云化,但是在新一轮的云计算PK中,云数据库战胜了老牌玩家。为求生存,甲骨文这样的厂商要么联合其他云厂商共同开拓市场,要么静下心来推广自己的云服务产品。
现在的甲骨文对微软而言,名义上是联手,实则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合作伙伴罢了,甲骨文并没有太多的议价权。
再一次联盟,可能注定会如2013年那样,最终又将成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