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时代,基础网络构架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核心网用户面可以灵活地部署在网络边缘,实现业务在不同位置的本地处理,边缘计算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个终端与设备联网,而有50%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分析、处理与存储。因此,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边缘计算研究室室经理耿亮在接受移动Labs专访时表示,边缘计算将助力5G网络赋能;要想演绎5G精彩,边缘计算仍需迈过“三道坎”。此外,耿亮透露,中国移动正积极推动产业对边缘计算技术体系的共识,并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础资源和5G网络的内生优势,构建开放的软硬件体系和平台能力,为垂直行业提供多元化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将助力5G网络赋能
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的边缘计算还十分年轻,仍处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但作为5G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未来无可限量。
5G发展要求带宽超高、密度超大、时延超低,这意味着移动通信网络要承载的数据量将是现在的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如果仅仅依靠云计算,很难保证速度和延迟。而边缘计算强调靠近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应用场景丰富,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邻近性、低时延、高宽带”,可以充分发挥省时省力省流量、简单细致效率高的优势。
在耿亮看来,边缘计算将助力5G网络赋能。“5G网络的架构天然支持边缘计算业务。因为5G用户面UPF可以灵活下沉至不同位置的边缘机房,将业务分流至本地业务平台,实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在用户近端进行业务处理。”
同时,耿亮指出,5G网络与各领域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发挥5G的巨大潜力,5G+边缘计算就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一边缘计算充分发挥了5G灵活网络架构特征,实现5G能力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在用户近端提供能够承载丰富应用的开放平台,进一步增强了5G网络在低时延、大带宽等方面能力。所以,5G+边缘计算可以更好地对各类创新业务提供支持。对于较为成熟的业务例如视频直播、图像识别等,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体验;对于新型业务例如AR/VR、车联网等,5G+边缘计算将实现业务由“不可能”走向“可能”的跨代式发展。
随着运营商对边缘计算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加以及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边缘计算逐步进入试验落地阶段。
“运营商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供商,具有丰富的机房资源以及灵活的分流能力,可以满足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以及业务分流的需求。”耿亮指出,在边缘计算领域,边缘机房和分流能力是核心,也是基础。运营商可以基于自身的网络资源的雄厚积累,通过与边缘计算的结合,打造“连接+计算”的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平台+应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需要在新的产业领域逐步加强提供边缘计算平台和应用的能力,构建开放的合作生态,促进行业发展。
耿亮强调,实现5G+边缘计算对行业的赋能,需要脚踏实地,滴水成河。“边缘计算是一个应用驱动的产业,只有解决垂直行业的真实痛点,才能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在这个领域中,一劳永逸是妄想,寻找捷径是徒劳,唯有脚踏实地,滴水成河。同时,构建繁荣的边缘计算生态,需要更多跨行业的联合创新,进一步拉通不同行业的之间的鸿沟,促进概念共识,技术共享和商业共赢
落地仍需跨过“三道坎”
边缘计算虽然逐步进入试验落地阶段,但其发展还存在着多种的问题。耿亮认为,边缘计算要想成功应用仍需跨过“三道坎”。
杀手应用未出现。行业探索了很多边缘计算类应用,但大多应用相比于成熟的现有解决方案,并没有实现服务模式和体验的质变。虽然边缘计算带来的显著的业务体验提升,但由于成本以及合作模式的原因,行业总体处于观望。
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行业都在依靠各自优势发展边缘计算,部分也有了代表性的产品。但是如何进一步清晰自身的定位,探索磨合行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形成商业共赢的局面,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行业壁垒深厚,集成能力缺乏。边缘计算涉及多个行业定制化网络、平台、应用等各方面的集成和运营,产业仍需在需求、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一步达成共识,主动打破行业壁垒,使OT行业的需求与IT/CT行业的能力形成合理的映射,并形成有效的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耿亮指出,“5G的规模部署可以解决边缘计算业务灵活导入的问题,必将促进边缘计算的商业落地。但是边缘计算是OICT跨行业的融合产业,一方面需要不同行业对技术方案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方案还要需要符合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诉求,才能有效的规模商用,所以边缘计算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各领域加强合作,联合推动产业的发展。”
打造全面软硬件体系
在国内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可以说是边缘计算的积极推动者。在边缘计算发展方面,中国移动于2018年10月30日成立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布局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直播游戏、车联网等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正在结合5G推动边缘计算试点,包括内容缓存类、本地分流类、定位运用类、跨层优化等。随着5G规模试验展开,中国移动也将在5G里开展更多的边缘计算的应用推广工作。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将打造全面的软硬件体系,目前已经发布了Sigma平台、BC-Edge、OTII边缘定制服务器。”耿亮透露,“目前已经发布的这三类产品涉及了PaaS、IaaS、硬件等领域的技术,是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借助统一的软硬件体系,中国移动力争为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服务。”
Sigma是一个开放的边缘计算PaaS业务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管理和行业特色能力,赋能边缘计算业务;BC-Edge采用OpenStack组件定制化功能并实现了IaaS轻量化,同时提供适配第三方边缘应用的能力;OTII是面向5G和MEC的深度定制服务器,相比传统服务器,具有较小深度、更广的温度适应性以及统一管理接口等特点。
在MWC2019巴塞罗那上,中国移动发布“Pioneer 300”先锋行动,并明确2019年的工作目标,具体是指评估100个可部署边缘计算设备的试验节点、开放100个边缘计算能力API、引入100个开放实验室生态合作伙伴。
在耿亮看来,“Pioneer 300”代表了中国移动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能力构建和生态合作发展三方面推进边缘计算领域发展。同时,耿亮透露,“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启动边缘计算节点评估、部分行业能力的集成以及第二批开放实验室合作伙伴的招募工作,总体来讲,中国移动将积极推动边缘计算领域的探索,为促进产业发展成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移动Labs”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