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保险业不仅要积极应变、拥抱新技术,更要把技术植入业务基因中,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即用科技打造数字竞争力。
而保险业务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也使得保险公司的业务日益呈现出大容量、高并发、管理复杂等特点,这就对业务数据的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数据存储的高可靠与稳定性?数据处理速度如何能进一步提升?怎样帮助管理者实现更加智能、便捷的数据管理?这些都成为保险行业亟须解决的难题。
中国人寿率先洞察行业趋势,以创新实现新突破
面对变化,转身最迅速的往往是行业领军者。创建于1949年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是中国***的商业保险集团,以3.35万亿的资产规模连续15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中国人寿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6963亿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季度2.7亿保单。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中国人寿于2014年建成投产了上海卡园数据中心,形成了上海、北京的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中心布局,并且确定了全国数据大集中的建设思路。
中国人寿在数据集中和整合的过程中,伴随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基础设施等的数量大量增加,促使原始的“烟囱式”建设和维护模式必须转变为对各类基础设施更专业的维护、资源更充分的共享;也逐步显现出原有数据中心在机房空间和电力供应上的瓶颈。
中国人寿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洞察未来海量数据发展趋势,认为在海量存储容量和越来越高的性能体验需求下,SSD固态存储介质将必然成为数据存储的发展方向。
自2014年开始,中国人寿就开始在固态全闪存领域进行创新探索,逐步研究、测试、试用、生产,SSD介质比例从10%、20%、30%稳步提升,至2018年,经过4年技术储备和生产实践检验,中国人寿数据中心实现了存储从机械介质到全闪存介质的转变。
全闪存的使用,为中国人寿提升客户体验、扩大业务增长点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全闪存介质实现了存储密度的提升和能耗的下降,在需求侧降低了空间、电力的实际需求,使数据中心现有资源支撑更多业务成为可能。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华为OceanStor 18000系列高端存储自2016年开始为中国人寿数据中心提供闪存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凭借华为存储全闪存解决方案“6个9”的高稳定性,为中国人寿提供了稳定、可靠,且具备超强IOPS、双活、高容灾等能力的数据存储、分析、管理的平台。
超强IOPS能力,助中国人寿轻松应对业务高峰
华为全闪存储的超强IOPS能力帮助中国人寿轻松应对包括每年“开门红”在内的持续业务高峰。在200%提升现有存储性能的同时,900G和1.8T SSD盘的使用,使之前通过300G 15k盘堆积性能带来的大量空间和电力的消耗减少了约60%~80%,原本5个标准机柜的高端存储,缩减为1个标准机柜。
HyperMetro技术,助中国人寿业务持续演进
基于华为HyperMetro技术,为中国人寿提供了包括SAN和NAS在内的一体化的双活能力,并已成功部署于承保、理赔、ERP精算、***等核心业务系统。
与此同时,在中国人寿全闪存转型的过程中,华为OceanStor 18000高端系列存储的五大融合能力,尤其是HDD和SSD的融合、SAN和NAS的融合,为其分批次、渐进式、可持续的闪存演进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地三中心架构,全面提升容灾可靠性
位于北京稻香湖中国人寿科技园数据中心的建设投产,对于两地三中心的高容灾可靠性架构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华为OceanStor 18000高端存储“本地双活高可用+同城远程复制+异地容灾”的架构,不仅保证了主“生产中心”坚如磐石的业务连续性,还进一步加强了系统性和地域性灾难的抵御能力。
创新性技术需要以时间和实践为检验,自2016年起,华为OceanStor 18000高端存储的全闪存技术经历了中国人寿海量业务压力的考验,在3年的时间内全面展现了高性能、高质量、高稳定的特性。同期,华为与中国人寿还展开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和联合创新,通过拉通设备、系统、开发、运维等多个部门,实现更贴近中国人寿实际情况的、整体端到端的方案设计,将更好地支撑其未来技术架构的演进,从而制定更符合客户自身发展的先进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将新技术变现为生产力,助力中国人寿在以技术引导业务创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