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十几年代码,我为什么还没有被拿去“祭天”?

新闻
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编码岗位,经历了普通开发人员、TL、MDE、MDEL、SDM(云化团队)、Committer、软件专家等各种岗位。然而我却深知,不算大牛的我,从事编码这个“高危”职业十几年而没有被拿去“祭天”,依靠的是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扎实的基础软件能力、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天晚上,我和老婆聊天,说部门要我写个“大咖谈软件”的文章,老婆斜了我一眼,淡淡地说:“Linus大神21岁就写出了Linux内核的雏形,缔造了一个自由主义的开源世界;张小龙28岁写出了foxmail,在2000年就卖出了1200万的价格。大咖,认识您这么久了,还不太了解您有什么杰出的成就?”我讪讪地咽了口水:“好吧,我重新组织下语言,我需要写个谈软件的文章……”

回首过去这半年,软件总工、软件专家的任命,还有新年伊始任总《全面提升软件工程能力,打造可信的高质量产品》的发文,都让我们这些写了十多年代码的软件工程师激动不已。我2006年进入公司,几乎参与了华为3G控制器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见证了华为3G从起步、上升、灵魂深处的改进、***、回落的波澜壮阔历程,并在35岁“高龄”有幸加入到5G开发部的大家庭。

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编码岗位,经历了普通开发人员、TL、MDE、MDEL、SDM(云化团队)、Committer、软件专家等各种岗位。然而我却深知,不算大牛的我,从事编码这个“高危”职业十几年而没有被拿去“祭天”,依靠的是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扎实的基础软件能力、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1、好代码长什么模样?

记得几年前部门***次评选优秀代码,我成为“金码奖”获得者之一。是因为代码很炫吗?并不是。我参与评选的代码,遵循着简单的原则:简洁、逻辑清晰、函数职责单一、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并没有使用高深的编码技巧,也没有应用某某设计模式。正如公司***的C/C++语言编程规范,也是将编写简洁的程序放在首位。简洁、逻辑清晰的代码,易于阅读和维护,这段代码后面也因需求变化而被修改,但却从来没有引入过网上问题。

当然,简单不代表没有思考,恰恰相反,更需要我们在写代码之前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有一次项目组安排我做性能优化,通过反复分析热点函数、反复测试比对不同话务模型下的性能差异,前前后后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我找到了引起性能恶化的最关键因素。最终我决定采用修改备份机制、减小备份数据的优化措施。这些方案代码改动都很小、很简单,但实际优化效果却很好,满足了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需求。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某局点升级新版本后出现CPU负载上升的问题。经过近两周的攻关,我最终定位是新版本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新增了直接读取DB内核的操作。直接读取DB内核,代码处理简单,也能正常实现业务功能,但是性能却非常差。如果开发过程中能多想一步,采用缓存的方案,性能会有天壤之别,也是更好的代码。

人们常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客户需求一直在变化,我们的代码也会被动或者主动地在变化。设计出可扩展、自动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软件架构,是软件工程师永恒的追求。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不停积累业务知识,扩展知识面,勤于思考,识别技术未来演进趋势。我们无法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无所不能的架构,来包含未来的千变万化,即使能,交付节奏也不一定允许。满足当前及未来一定时间内业务需要的设计,或许就是最合适的。

2、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能写出好代码,更要能持续地写出好代码,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技术原理和业务逻辑。前提是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即基础软件能力,如基础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编译原理等。

去年底,我跟部门几个软件高手一起,去外部参加了一次互联网架构大会。AI、区块链、物联网、云、中间件等时尚、热点、风口相关的议题非常多。但是我没想到,最火爆的却是一些基础软件设计、架构设计和演进之类的专题。就像武侠小说写的一样,练好基本功、练好内功,后续无论什么精妙招式,都会信手拈来。

另外,一些编程习惯,如果坚持下去,对于编程修养提升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快捷键的使用、有效的代码注释、命名规则、代码风格等。每次写代码除了追求好代码之外,我都会时刻去思考软件上的优化,能否能使用更少的内存,能否有更好的性能。重视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字段,重视每一处小的代码优化,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去年做性能优化,我们仅仅是将流程中的一处动态内存申请修改为静态内存池,却意外获得了30 CAPS(每秒呼叫次数)的性能提升。

 

[[262470]]

▲团队合影

3、一行代码引发的惨案

有人问,道理我都懂,为什么却依然写不出好代码?

很多开发人员,因为个人习惯、赶工期、外部要求不高等多种原因,在编程时特别随意,直接Copy-Paste。我觉得程序员应当像追求生活品质一样,养成不将就的编程习惯、严谨的编程态度。

对于代码上库,我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上库前我会反复看自己修改的代码,看修改代码的上下文,并进行修改前后代码比对。代码上库后再看几遍,确保都已按预期合入。进入公司这么多年,自己从来没有多合、漏合、错合过任何一行代码。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这是小题大做,但事实上,这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痛教训。我们在某国升级新版本后发现用户接入成功率恶化,***定位是由于一行代码被误删除导致的。事后回溯,开发人员自己都不记得这一行代码为什么会被删除。还有一次,一行代码被误删除,导致一个关键KPI指标:软切换统计次数有变更。部门把这两起事件总结为“一行代码引发的惨案”,无论是对产品品牌、客户印象、还是对于个人,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事后大家都在思考,我们有结对编程、代码检视、开发者自测试等非常完善的开发流程,还有MDE(模块设计师)检视作为代码上库前的“守门员”,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是流程没执行到位,还是MDE疏忽、没把好关?

在IPD 2.0变革中,公司借鉴开源组织的Committer运作,来加强我们的Committer机制和文化。5G开发部也选拔、任命了一批Committer,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刚开始履行Committer职责时,我有点疑惑:这不就是给MDE角色披上了新的外衣,把MDE原先“私下”做的事情,通过Committer统计数据给呈现出来嘛?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实践后,我渐渐地明白,Committer机制应该是一种文化上的变革,牵引大家提升自己的软件能力。Committer的职责很多,作为代码提交前的***一道关卡,这是在当前人员能力不足阶段有效果,但是最终应该被弱化的一项实践。参与编码前的软件设计、持续做好架构看护和技术债务清理,让大家都有更大的机会写出更好的代码,我认为这是Committer更大的价值。

随着个人和组织的软件工程能力提升,自动化测试防护网和变更防护墙建设完善之后,前面提到的“一行代码引起的惨案”,是可以避免的。

4、“变更防护墙”够不够可靠?

对于大部分老员工,特别是无线2G/3G/4G等部门的老员工来说,一提到变更控制,都会如临大敌。版本升级后,KPI变差是绝对不允许的,严重时可能面临版本回退、客户投诉和上报事故。而KPI变好,除了要向客户解释,还有可能面临商务风险,客户会觉得之前吃亏了。现实世界对我们就是这么苛刻,谁让我们是影响世界的通信软件工程师呢,他们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我们开发一个版本,动辄涉及几十万代码的新增、修改或重构。要想不引入变更问题,除了做好设计、结对编码、代码检视和测试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完善的自动化防护网。在3G时,我带着两个同事将IT测试工程从只有几百个用例扩充到上万个用例。全方位的场景覆盖、严密的信元有效性检查、完善的用例失败判决机制、无死角的资源泄漏检查等手段,让变更错误无所遁形,给3G留下了一道变更防护墙。

开发过程中补充IT和PC-ST测试用例,不是为了提升代码覆盖率,而是为了自动化防护。而要能达成自动化防护的前提,是每个用例都具备完善的有效性检查,否则防护网就是形同虚设。几年前,我跟一个同事开玩笑:“我会故意将某行代码改错,看看你补充的用例是否能检查出来。”让我意外的是,在交付紧张的情况下,他仍然多花了半天时间完善用例有效性检查,并请我故意改错代码来做试验。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他准备得很充分,我没能发现问题。多么有自我追求的一个程序员!

5、保持对于新兴技术的好奇心

说起程序员的追求,我还想起了2016年参与的一个产品云化项目,我负责弹性伸缩特性的方案设计。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投入嵌入式软件开发,虽然期间产品也换了好几代的硬件,经历了产品与平台解耦、制式间解耦、软件与硬件解耦等过程,但是对于服务化、微服务化、云化等概念,我却基本处于懵懂的状态。

不懂怎么办,只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为我所用”。兄弟产品线不是已经做了吗,那就找他们做同行协助;友商不是有路标和规划了吗,那就在他们的有限材料中寻找可借鉴的地方;互联网的亚马逊云、阿里云不是有非常成熟的方案了吗,那就下载他们的产品手册和用户指南……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是入了魔一样,疯狂地学习分布式软件相关技术,疯狂地吸收各方面的能量为我所用,最终给出了一个令自己和项目满意的设计方案。

这也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之前把眼光局限于所在产品、系统、子系统的不足。作为一个程序员,除了要提升自己的基础软件能力,我们也要始终保持对于新兴技术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而这方面的能力和诉求,在5G时代更是如此。

当前我们华为5G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虽然有着很大的政治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5G的战略意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数、超高可靠低时延,对我们在软件处理时延、可靠性、安全、韧性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5G承载的垂直行业应用、接口开放和硬件“白盒化”等趋势,也必将对我们当前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提出更大的挑战。

[[262471]]

公司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全面提升软件工程能力,对我们是考验,也是机会。统一编程规范、整洁代码、整洁优雅的架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决心。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首时,会发现自己曾经的付出是值得的。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之第三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许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Linus、张小龙这样的大神。然而,我们能够做一个有修养的程序员,并参与到改变世界的华为5G产品开发中来,在人类的通信史中留下自己的优秀代码,幸哉。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华为人
相关推荐

2018-11-08 12:43:21

硅谷企业Facebook

2020-05-26 13:49:59

云计算生物云计算资源

2021-02-01 10:10:55

Svelte框架开发

2011-12-21 09:14:44

虚拟化桌面虚拟化访问虚拟化

2019-10-12 17:39:09

ARVR应用技术

2022-08-18 10:56:36

零信任网络安全

2022-08-17 14:35:27

智慧城市物联网社区

2022-08-03 08:10:43

零信任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2012-11-14 13:55:10

2009-05-20 16:15:12

Linux桌面准备

2023-10-07 07:50:19

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基础

2023-06-16 07:14:37

英特尔酷睿产品

2016-08-15 15:35:35

群晖NAS群晖发布会

2009-02-10 09:54:28

企业信息化周宏仁

2021-03-19 09:55:31

物联网标准化物联网IOT

2015-11-16 14:52:13

代码程序员

2013-09-22 09:36:11

2021-08-31 10:25:55

性能Change Buff索引

2015-11-24 14:27:38

o2obat潜规则

2019-10-14 09:41:08

游戏Google接口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