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个名叫王成予的男子,入职了一家叫中护联和的投资公司,任常务副总经理职务。因为在职期间的劳动纠纷,王成予在2016年将中护联和告上法庭。
庭审中,有个疑点是,王成予在入职这家公司时使用了“成予”这一假名,也未提供身份证信息。
几个月后,中护联和员工在网上发现了疑似“成予”的多条犯罪记录。他们还发现,王成予的曾用名多达三个:周宇杰、周成宇、周成予。
一份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显示:
周成宇(曾用名:周宇杰),男,1979年5月13日出生,出生地重庆市。1998年8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2000年4月14日刑满释放。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于2005年7月15日被羁押,同年8月22日被取保候审;因涉嫌犯敲诈勒索罪,于2006年3月7日被羁押,同年4月14日被逮捕。
2014年,“王成予”创办了一家名为“巧达科技”的数据公司。仅仅一年多时间后,王成予的巧达科技掌握了1.6亿中国人求职简历。
腾讯《一线》调查后称,“巧达科技”的工商信息显示,法定代表人王成予身份证号以5102151979开头,对应为重庆市北碚区人,生于1979年。
01 “简历之王”
2015年10月,巧达科技在发布一款叫“爱伙伴”的招聘管理工具时,宣布他们已经手握8.6 亿份中国在线简历的数据,排重后有 1.6亿份自然人简历。极客公园在当时的报道中说,这几乎覆盖了在线简历的 90% 以上。
在数据变现的基础上,巧达科技利用这些数据发布了这款全称叫“爱伙伴员工离职预报”的产品。到三年后的2018年,市场上至少还有3家以上公司提供类似服务。
巧达科技宣称,“爱伙伴”能发现90%以上员工离职前的动态信息,最快30分钟内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报通知。
正像一个“告密者”所做的。
巧达科技的方法是,用技术手段监控者其他企业员工修改、投递、刷简历的情况,或员工的简历被猎头、HR查看,一旦有动作,这款产品会将员工的动态推送给企业高管。
在我们一步步走向大数据裸奔时代的路上,这家公司正帮你一件件扒掉遮羞布。
在36氪,读者对“爱伙伴”产品的评价 手握1.6亿自然人的简历,它获得简历信息发布者本人全部的授权了吗?不可能。
巧达科技是以免费提供招聘工具给猎头、企业HR的形式,获得简历资源共享的。
其自称,1.6亿简历背后,他们合作了15万个企业HR和猎头顾问的用户,这一数据在5年后即2019年变成了170万。3月27日,自媒体“燃财经”拿到的一份巧达科技商业计划书显示,巧达科技目前已拥有2.2亿自然人的简历、10亿份通讯录,并且掌握着与此相关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家庭关系数据。
也就是说,巧达科技和企业、猎头们在做的是一项拿产品换数据的勾当,交易着你我的简历,而将你我排除在外。
02 告密者
在36氪、极客公园、创业邦等多家新媒体对“爱伙伴”产品的报道中,巧达科技都辩称“爱科技”不涉及侵犯公民隐私。
巧达科技联合创始合伙人刘博曾对此解释称,简历之中其实不存在法理规定的个人隐私信息,并且他们只分析简历信息中的个人教育经历和个人求职经历两部分,是属于“个人可向公众开放并知悉”的信息。他辩称“一般人误认为简历中存在大量个人隐私,其实不然。通常个人隐私是指个人的私生活情况、财产状况、婚姻家庭信息、身体隐秘部位等,而简历中并不存在这些信息。”
刘博说这句话的时间点是2015年。
“离职预警”后台截图;来源:极客公园 2018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安全规范》”)正式实施。
《安全规范》明确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通信通讯联系方式、通信记录和内容、账号密码、财产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个人简历明显属于这一范畴。《安全规范》要求,间接获取个人信息的要获得授权同意,收集个人敏感信息的要获得明示同意。
监管已经非常明朗。
2019年3月24日,大数据行业盛传巧达科技被警方“一锅端”,原因或涉及未经授权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这一消息目前还没得到警方确认和巧达科技的官方回应。
在媒体探访的现场,巧达科技办公场所被物业公司用封条封住了大门,人去场空。
03 被唾弃的隐私
很多人不羡慕明星,因为觉得自己还有隐私。呵呵。
在中国,2014年以来,每年有上亿份简历被未经授权的互换、交易,甚至爬虫获取。
去年12月28日,Hacken Proof的网络风险研究主管兼网络安全研究员Bob Diachenko在推特上爆料称,一个包含854GB、2.02亿中国求职者简历信息的数据库泄露,无设防状态挂网一周后被下线。
这些泄露事件背后是疯狂的暗里交易、倒卖,加工与变现的一个缩影。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巧达科技在大数据行业并不知名,笔者询问了3家知名数据公司负责人,并无人听说过这家公司。
同样不知名的还有很多像巧达科技这样做着告密者所干勾当的公司。
除巧达科技外,仅“离职预警”这类产品,国内还有或曾有包括名为“人才啊”、“小鱼HR助手”“助理小猎”等上线过。
“人才啊”2016年12月曾上线“离职预警”功能 自媒体《蓝洞新消费》调查后理清了这类公司收集简历的套路,他们常以智联招聘SaaS系统为底层技术的某款工具汇总多家招聘网站账号信息,提供给企业HR使用,一个HR在常年的招聘中,常常能沉淀上万的简历。“巧达科技”曾合作多达15万个企业HR和猎头顾问的用户。
接下来,这些公司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这类时髦的做法来变现数据。“爱伙伴员工离职预报”就是这类产品。
他们以免费或1580元-4580元不等的年费价格,向企业HR或高管“告密”。
笔者曾在《谁将为黑箱金融埋单?》一文探讨过“技术黑箱”问题。在“离职预警”的机器深度学习中,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们输出了怎样的歧视性评估。
招聘、求职就像按图索骥,当个人信息泄露,图穷匕见时,被“杀死”的将是求职者。
就像一口唾弃个人隐私的浓痰,精准地吐到你我脸上。
参考文献:
1、《大数据公司“巧达科技”被查 曾获创新工场投资》;腾讯科技
2、《准备离职?这个应用会悄悄告诉你老板》;极客公园
3、《以上亿简历数据为基础,爱伙伴可预报员工离职前动态》;创业邦
4、《1.6亿人简历被买卖的秘密:智能招聘SaaS成帮凶》;蓝洞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