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个中国人,都会熟悉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orporation)。不过,就连一向以“精准”著称的他,也偶尔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在IBM上的押宝就以失败告终。
而最近,根据市场消息,巴菲特在持有Oracle股票仅一季度后就全部进行了抛售,在接受CNBC采访时,他表示道:“Oracle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官Larry Ellison在把这家公司经营得很棒。但是我觉得我仍然不太了解他们的业务。我认为Oracle的业务很伟大,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能清晰定位云业务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在投资IBM之后。”
云的未来走向?想必巴菲特在充分了解Salesforce、AWS等现象级的云公司后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答案,但鉴于在IBM上的教训,巴菲特对Oracle的前景产生了怀疑担忧,也就是说Oracle并没有带给他信服的表现,同时其商业模式也令他难以接受与理解。
保守的Oracle
如果说谷歌、Salesforce、亚马逊等公司是新一代科技公司代表的话,那么Oracle、IBM他们则是老一代的招牌。对于后者,人们总是冠之以诸如“守旧”、“保守”甚至是“冥顽不灵” 等形容词语。但这里首先要澄清一点,所谓守旧保守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的时代来看,放在若干年前,Oracle们也曾是充满了朝气与创新的“新兴公司”。
不过,当新时代来临时,Oracle并没有及时赶上飞驰的云计算列车。自己还站到了新技术的对立面上,成为了云计算***的反对者与抵制者之一,至于像“XXX就是假云”、“我们领先XXX几十年”这样的言论也总是屡见不鲜。
而后,Salesforce成为了CRM巨头,AWS牢牢占有了公有云IaaS头把交椅,就连曾“同一阵线”的微软也在转变后不断高歌猛进。 意识到了错误的Oracle终于开始了转型,也曾斥资93亿美元巨资收购了云ERP供应商NetSuite以推进自己的云业务,当然这确实让Oracle出现了一定的好转。
在截止到2017年11月30日的财季中,Oracle云部门的销售额达到了15.19亿美元,占Oracle整体销售额的15.7%,同比增长44.3%。对比之下是占总销售额81.3%软件许可证和产品支持(本地产品服务)仅同比增长9%,而硬件和服务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8.6%,同比保持持平。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Oracle依然较为保守的事实。对于与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平台的合作,Ellison始终持反对态度。据各大媒体推测,正因为于此,备受赞誉的Oracle二把手、Oracle云业务背后的设计者Thomas Kurian与Ellison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离开了公司投入到了谷歌门下(似乎这样因“意见不和”离开的Oracle的前“二把手”们多到可以成立一个俱乐部了)。
鉴于Kurian的经验以及他在Oracle的贡献,这让本来在市场中本就处于二线的Oracle云产品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Oracle员工直言不讳道:“他(Kurian)是产品战略背后的大脑,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他” 。
强迫用户“上云”
如果说这种保守让Oracle的模式引人怀疑的话,那么它下面的这种固执的做法可能更加另人担忧:强迫用户使用自身的云产品,以拉动业务的增长。
今年二月,两名Oracle股东对这家数据库巨头及其董事会发起了起诉,称其在云业务的潜力上误导投资者。根据该诉讼陈述,为了提升业务(特别是云业务)表现,Oracle甚至做出了威胁现有客户进行授权审计,减少客户对本地系统的支持以推动客户转向云服务,以及威胁如果客户转向其他云供应商就会提高数据库的许可价格等举动。
同时,起诉书还援引了Gartner对Oracle云计算产品的评估称:“(Oracle)不得不依赖这些强制性做法,因为其基于云计算的产品是一种‘最基本的可行产品’,而不是‘一种全面、完整的应用程序堆栈’。”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指控也出现在其他诉讼中,比如去年A&E Adventures对Oracle的索赔。该娱乐公司表示,Oracle曾试图向其施压,要求其从本地销售点系统转向其Simphony云服务。
在这个特别强调用户体验的时代,Oracle这样的做法着实让人不快,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设想如果一个表面看起来还不错的业务背后是对客户的强迫与压制,那么该业务又会有多少发展潜力与未来呢?
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下Oracle近期的云部门财务表现(市场分析人员,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会依赖Oracle云业务的成绩来评判该公司的发展潜力):
在整个2018财年,Oracle云计算收入的增长乏善可陈。在2018年第四财季,Oracle停止单独报告SaaS、IaaS和PaaS收入的增长,并将这些部门与传统业务合并成两个新的报告部分:“云服务和许可支持”收入和“云许可和预安装许可”收入。尽管如此,这两个新部门在过去三个季度的表现表明,Oracle的云计算增长仍在减速(见下图)。
来源:Oracle财报; 整理:Leo Sun, The Moontey Fool
SAP,一个值得思考的“正面教材”
一直以来,每当人们谈论起Oracle时,它的老对手SAP总是会被一并提及,这两家公司同为企业服务巨头,也具有大量同类型的产品:如ERP和SCM等。而且,他们的经营理念与商业模式也曾十分贴近,同为传统、保守的象征。
不过,在之后的转型中,显然SAP要比Oracle多迈出了一步,如今大量SAP的服务可运行在AWS、微软Azure、谷歌云以及阿里云等IaaS平台之上。SAP CEO孟鼎铭(Bill McDermott)也曾多次表示:在IaaS中,合作要优先于竞争。
他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选择了一种策略,使我们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能在超大型的云(AWS、Azure、Google云、阿里云)中运行,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应该成为客户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如果这能帮助他们从事简单地运行并实现他们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进行这种改变”。
去年9月份,整个业内还有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那就是微软、SAP和Adobe三家公司宣布对彼此进行数据开放。理论上,企业可以同时使用这三个公司的平台, 将Adobe的内容,微软的CRM和SAP的ERP应用于同一场景中,因此一旦三家完成数据开放,那么企业将立即获得收益。当然,也有人认为,该方案尚属早期阶段,而且开放中也面临安全与隐私等问题。不过,这样的开放无疑给市场传达了更多积极的信息。
而就SAP本身来说,它展现出了一个愿意进行合作与开放的态度,这会为它带来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以及商业机会。
因此,相较于Oracle的云业务进展放缓,SAP云业务同期的进展较为可观:根据SAP***的2018财年第四季度报告,SAP云计算业务增长25% ,营收总额达到7.36亿欧元,而云订阅和支持收入同比增长41%至14.1亿欧元(注:Oracle对财年的划分有些不同,其2019财年Q1、Q2可大致对应到SAP 2018财年的Q3、Q4)。
Oracle,2019且行且珍惜
不知何时起,国外媒体开始将Oracle称之为“红色巨人”(Big Red),显然是在拿它对标蓝色巨人IBM,一方面是在说明Oracle有着同级别的公司规模与市场地方;而另一方面这也在说明,Oracle也一样处于保守与守旧的争议之中。
笔者在2018年曾写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Oracle可以再造辉煌吗?》,其中表示Oracle是让人“眼前一亮”还是“大跌眼镜”需等待更多的时间。现在差不多近一年过去了,严格来讲,Oracle既没有让我们“眼前一亮”也没有让我们“大跌眼镜”,还是一贯不断地收购、发布新产品以及与AWS、Salesforce们进行“亲切互动”。
或许这才是令人最担忧的:如果Oracle继续以这些商业活动而不是真正的硬实力产品来吸引市场注意力的话,那么它可能会在“二流云玩家”的道路继续滑落。
在中国的互联网寒冬中,我们颤抖并唏嘘着;而在湾区冬季的风雨中,Oracle变并纠结着。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bobevans1/2018/10/17/step-aside-microsoft-and-amazon-sap-says-were-1/
https://www.fool.com/investing/2019/02/18/warren-buffett-berkshire-abandon-oracle-stock.aspx
https://www.sohu.com/a/257137166_468631
https://www.zdnet.com/article/amazons-consumer-business-moves-from-oracle-to-aws-but-larry-ellisons-wont-stop-talking/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514460060935651&wfr=spider&for=pc
https://www.theregister.co.uk/2019/02/13/oracle_cloud_sales/
http://www.cniteyes.com/archives/3299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4049415384560754&wfr=spider&for=pc